第639章 以大唐之名 (第2/2页)
“所幸,老夫还可做一通判,虽为六品,却仍可为百姓做事。”
“第二年时,老夫又调到了陈州为通判,虽早已远离庙堂,但老夫心中,无时不牵挂朝廷之政,唯恐朝政失明,因而多次上奏疏议政。”
江逸回道:“这就是先祖在岳阳楼记中提到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晚辈斗胆请问,先祖这两句诗的含义是如何,为何一个是忧民,一个是忧君,两者有何不同呢?”
范仲淹抚须道:“身处朝廷,身居高位,若为君主考虑,则做出之决策、提供之建议,则难免向君而不向民,甚至是利君而害民。”
“若朝堂形成如此风气,久而久之,大宋必定乌烟瘴气,地方之臣子无法左右朝政之局,只能执行朝廷的政令。”
“因此,若朝上之臣只顾虑君的话,那谁,又来为百姓申冤做主呢?”
范仲淹面露忧思:“这亦是大宋的现状,不,不……”
范仲淹话到一半,突然摇头,心情更加沉重:“大宋的现状,比这还要难。”
“为什么呢?”江逸问。
范仲淹答道:“大宋如今大部分之臣子,皆以虑君之名义,实则虑己,他们害怕打仗,害怕武将功高,美其名曰怕诸将效仿太祖陈桥兵变,实则是怕武将分走了他们手里高高在上的权利。”
“我大宋重文轻武过甚,文臣早已习惯掌典藏华夏:开局对话十大皇帝(烽火重燃)快书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