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收复龙城1 (第2/2页)
而在汉朝,汉文帝刘恒曾被封于龙城,是为代王,其子汉景帝刘启,便是出生在此;而三国时期,司马懿家族也是被封为晋公,后进爵为封为晋王,因此立国号为晋,也就是后来的西晋王朝。
而在西晋,匈奴人刘渊又以晋阳为据点建立前汉,攻灭西晋。
十六国时期,一代雄主前秦苻丕大帝,也是在在这里称帝;南北朝时期,晋阳是东魏、北齐的辅都(第二个首都),更是当时的权力中心,称“霸府”,高欢、高洋父子坐镇龙城、遥控朝政。后来高欢、高洋以晋阳为基础建立东魏、北齐。
隋唐时期,龙城是绝对的龙兴之地,这里曾经是隋炀帝的封地。而唐高祖李渊在龙城起兵反隋,最终建立大唐王朝。甚至于唐高宗李治最初也是被封为晋王,作为李世民的嫡三子,后来竟然能继承皇位,气运非同一般。
唐朝末年,出生在龙城李存勖在晋省建立了后唐政权;后唐被灭后,石敬瑭以龙城国都,建立了后晋政权;刘旻以龙城为都,建立了北汉政权。整个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后晋、后汉、北汉四代都和晋阳有很深的渊源,他们或发迹于晋阳,或以晋阳为国都。
千百年来,与龙城有渊源的皇帝,简直能够凑一箩筐了!
俗话说“人杰地灵”,与帝王有着不解之缘的龙城,被大宋当成是“蟠龙之地”,宋太宗更是称呼其为“龙城”。
有学者研究认为龙城所在的环境,暗合蟠龙状。龙城北的系舟山如龙角,西南的龙山、天龙山如龙尾,龙城为中心,为聚集龙气的风水宝地,所以会出很多帝王。
当然了,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没太大说服力。不过龙城的兴盛,确实和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有关系。
众所周知,龙城地处晋省。这晋省原本就是一个战略位置极佳的地方,往西有黄河天险和吕梁山脉;往东边则是巍巍太行;南边还有中条山、王屋山这两大屏障。但晋省又不是那种典型的山地地形,其内部多盆地,而汾河流经南北,将其串联。
这种地形被古人称之为“表里山河”,典型的进可攻、退可守。若要攻,则可四面出击,旁边便是中原,逐鹿天下,位置极佳。想守,三晋大地,足以自给。
更值得一提的是,龙城乃是晋省的中心,三面环山,同样也是易守难攻之地。安史之乱时,李光弼愣是将有绝对人数优势的史思明给阻在龙城外。
由此看出龙城的战略地位。而正是因为龙城的重要性,古代王朝能镇守这里的都是非常厉害的人物,如李渊、李世民、李克用、李存勖等等,一旦出现大的机会,他们成功上位的机会自然会大很多。
公元979年,宋太宗赵光义命北宋开国名将潘美征伐太原,北汉主刘继元投降,宋平定了北汉。龙城神奇的“造皇”属性,令宋太宗颇为忌惮,宋太宗结合历史记录,又想起上古三大明君尧、舜、禹都是出自龙城,便认定了龙城隐藏着“龙脉”,是出真龙天子的“龙城”,说不一定会有真龙天子出现在晋阳城,危及他的江山。
宋太宗为了避免龙城再次孕育出“天子”与宋朝争天下,为了永保自己的统治,于是就残忍地下令铲平系舟山的龙角,火烧、水淹晋阳城,古城被毁,老百姓死亡惨重。
与此同时,赵光义还下令封死新城的每条主路,导致龙城到处是丁字形路口,象征钉死龙脉。这事之所以发生在宋朝,还有其特殊原因,按照天星风水,龙城是参星的分野,宋王朝兴起之地(也是国号的由来)宋州归德军则是商星的分野,参商二星在茫茫星空中此出彼没,互不相见,古人认为象征彼此对立不和睦,既然要宋兴,就要灭龙城的所谓王气,这是赵光义如此作为的原因——因此,有人半开玩笑地说:晋阳的辉煌始于赵家人,最终也毁于赵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