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枝骄 第141节 (第2/2页)
只是太久没有人来了,土地公像上都结满了蜘蛛网,里面灰扑扑的又看不太清楚,施正霖让苏锦绣在外面等着:“我进去看看。”
紫茵在地上找到了半截蜡烛,翻出带着的火折子,点了后朝堆满杂物的角落里照去,废旧的牌匾下面压着个人,露出来的手脚上都有包扎的痕迹,不知道是死是活。
图奇和阿青开始拱那些杂物,若是有危险的话,它们早就警觉了,于是紫茵将蜡烛放在一旁,帮着把牌匾抬了起来,露出了底下的人。
一个男子蜷缩着身子侧躺在那儿,怀里还藏着一个孩子。
这么大的动静下两个人都没反应,紫茵伸手探了下这个男人的鼻息:“没气了。”
随即朝那孩子那儿探:“这个还活着。”
两个人看起来都灰头土脸的十分狼狈,更重要的是,他们身上传的不是大魏服饰,苏锦绣让紫茵把那孩子抱出来:“找人把尸首带回去。”
……
回到军营后,紫茵很快把孩子带到了李军医那儿救治。
此时夜已深,第二天一早,苏锦绣前往军医营帐。
孩子还没醒来,安顿在李军医的帐子内,大约是五六岁的年纪,看起来十分瘦弱。
他身上的衣服已经换下放在一旁,苏锦绣翻了翻,脏兮兮的衣服都快看不出原来的样子,就连腰封上挂着的坠子都很脏,苏锦绣将坠子摘下来后放到一旁的水盆里洗了洗,拿起来,是一串玉石坠。
玉石打磨的很光滑,质地也不错,应该不是什么便宜货,但这样的玉石坠子很多见,又没刻什么,除了能证明眼前这孩子不是穷苦人家的之外,别的无法证实。
这时李军医走了进来,见是苏锦绣,亲切叫了声孙小姐:“这孩子没事,皮外伤,就是饿的,天没亮时我给喂了些米汤,要不了多久就能醒。”
“送过来的尸首在哪里?”
“在另一边。”
“带我去看看。”
李军医带着苏锦绣到了不远处的木屋,劝道:“死人有尸气,对您不好,孙小姐还是别进去了。”
苏锦绣点点头:“我在外面听你说。”
屋外看进去,李军医掀开盖在尸体上的白布,声音随之传来:“送来的时候尸体全身僵硬,死了超过有六个时辰,但不到一天,身上多是外伤,有些伤口都是新旧累加,有些在半年以上,有些是近月的,脚上的伤还有血迹,是最近才有的,还有溃烂迹象,像他这样的情况,处理不当,死之前应该是生了病的。”
“可有内伤?”
“有,但不是致命伤。”
破庙里也没有打斗的痕迹,很显然是躲在那儿的,但怎么会被埋在牌匾下的呢。
正想着,那边的营帐内忽然传来一阵动静,一个小身影冲了出来,仓皇的看着四周,跑了没几步,倒头栽在了地上,晕了过去。
追出来的清竹见此,忙把人抱了回去。
苏锦绣回到那边的帐子,清竹正在给那孩子清理额头上的伤,刚才一头栽在地上磕的挺厉害,上药的时候又把他给疼醒了,撞上清竹关切的眼神后抬手就将装药的瓦罐给撩开了,又要往下逃,苏锦绣拎住他的衣领将他提了回去,让清竹抓住他:“跑什么你。”
大抵是觉得苏锦绣不太好惹,这孩子躲到了清竹的身上,眼神惧怕的看着营帐内的一切。
“先喂他吃点东西。”苏锦绣将备着的清粥端过来,总不能把人给绑起来,为了以防他乱跑,一个抓着一个给他喂,苏锦西拿起调羹舀了一勺递给他,那孩子的眼神更恐惧了。
“快吃!”苏锦绣故意板下脸孔恐吓。
这孩子张口,豆大的眼泪跟着掉了下来。
这得多委屈啊。
“……”
苏锦绣给他喂了半碗清粥,他像是受强权欺压不得已才屈服,等苏锦绣挪开碗后又钻回了清竹怀里,看苏锦绣的眼神害怕极了。
“……我有这么可怕么。”苏锦绣摸了摸自己的脸,给他喂粥还吓成这样。
“可能是小姐刚刚拎他那一下吓着他了。”清竹摸了摸他的头,一手搂着他,另一只手替他处理额头上的伤,这孩子忽然抓住她的手,说了一通大家都听不懂的话。
清竹一愣,抬头看苏锦绣:“小姐。”
“越骆国人?”苏锦绣朝他走近,那孩子以为她又要对他做什么了,死命往清竹怀里藏,苏锦绣哭笑不得,只能作罢,“你留在这儿照顾他,别让他再偷跑出去。”
苏锦绣退后了两步,那孩子还透过胳膊缝隙偷偷看苏锦绣,被她发现后又飞快藏了起来,苏锦绣干脆不看他,让紫茵将他换下的衣服拿去清洗一下,转身出了军医帐。
回去时施正霖正在让人收拾营帐内的东西,外面的宅子已经置办好了,在她生孩子之前,一切都要准备妥当。
苏锦绣便站在外面等,过了会儿阿青走了过来,在苏锦绣身边绕了两圈后,在她脚边躺下晒起了太阳。
“图奇呢。”苏锦绣朝它们平日里呆的地方看去,只看到个摇来晃去的尾巴,走近一看,图奇低着头,不知在啃咬什么。
苏锦绣喊了它一声,它退了出来,嘴里还叼着个黑漆漆的东西,苏锦绣伸手,它就将东西扔在了地上,还用前爪拨弄了一下,混着口水,滚了圈沙粒。
苏锦绣蹲不下去,叫了施正霖过来把东西捡起来,洗干净后,发现这是一枚印章,通体漆黑,上半部分雕刻着兽形,下半部分是印章。
苏锦绣找纸张过来敲印的时候,图奇坐在桌子旁,依旧对这印章有留恋,苏锦绣到哪儿它的视线就到哪儿,催促之后才恋恋不舍的离开。
沾了些墨后,苏锦绣在纸上敲了个章印,看了看后递给施正霖:“你认不认识?”
施正霖看了后微怔:“越骆国印。”
苏锦绣想起那孩子说的一串越骆语:“还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