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头娘子 第85节 (第2/2页)
“来了。”柳娘子赶紧住了话题,把莫娘子一阵收拾,又扭头看了看阿愁一身齐整,忙拉着阿愁出了里间,充着莫娘子的亲人,迎上那把个白净面皮涨得通红的季大匠……
作者有话要说:呜呜呜,明天冇……
理由嘛……
好吧,不找借口了,实话实说,就是我懒了那么一下下,没能码出新章……顶龟壳逃遁……
第一百零三章·置业
之前珑珠定亲时, 因阿愁还在夫人府里受训, 不好请假, 所以她并没能参加珑珠的定亲礼。那盼弟虽然已经跟男方交换了庚帖, 可因她大姐姐的婚期在即, 王家一时应付不来两场喜事, 所以两家早约定了,等忙完招弟的婚事, 十月里再给两个孩子正式下定。
因此, 莫娘子的定亲, 竟是阿愁自穿越过来后, 头一次亲身参加的、原汁原味的本土定亲礼。
也是直到这时阿愁才知道, 对于大唐本土人士来说, 后世最重视的婚礼,在这个时代里竟只是整个结亲过程的最后一步。比起那最后的迎亲仪式, 于古人眼里, 竟是定亲礼的份量更重一些。甚至这种在后世可以随时解除的婚约,于这个时代里,只要交换了庚帖,哪怕还没有走到下六礼那一步, 这门亲就已经是受法律和舆论的保护了。
王家阿婆和王师娘一人一句地给阿愁“科普”着有关定亲的常识时,那种带着同情和怜惜的眼神, 看得阿愁莫名就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于是阿愁这才明白,为什么王家在盼弟遭遇韩家老二韩柳儿横插一刀后,还能那么不紧不慢地筹备着盼弟的定亲礼。且那韩二明明看着满肚子的酸水儿, 竟也不敢再有任何动作——这种情况下,她若真敢有什么动作,轻则招来街坊邻居们的指责唾弃,重则……若王夫子不愿意息事宁人,就这么告上官府,男方会吃上个“毁婚”的官司外,韩二也得落个带枷游街的下场。所以交换了庚帖后的王家人才那么气定神闲地不怕韩二再出什么妖蛾子。
那季大匠跟莫娘子定亲后,便果然没把自己当外人,三天两头儿地找着理由过来串门儿,羞得那一本正经惯了的莫娘子人前人后都快抬不起头来了。
然后阿愁便发现,其实古人虽然讲究个男女大防,可对于已经有了婚约的小两口,大家倒是格外地宽容。便是季大匠几乎天天都来周家小楼报道,邻居们也没一个说半句闲话的。甚至盼弟家那位还没有正式下定的亲家听说这消息后,也把自家儿子打发了过来。
那极会做人的亲家母对王家师娘笑眯眯地道:“你家大姑娘没几天就要出阁了,这会儿家里肯定需要人手。我这儿子笨是笨了些,胜在手脚勤快,亲家母当个跑腿儿的勉强使唤吧!”
在阿愁的印象里,以为古人真个儿是古板到极点了,却再想不到,其实人家还是挺人性化的。只要周围有人看着,已定亲的小两口便是有些什么来往,竟也是被众人所允许的。那盼弟跟她未来的夫婿,还有莫娘子跟季大匠,便这么在众人含笑的注视下,悄悄地眉来眼去着。
而,虽然季大匠是初婚,莫娘子却是二婚。初婚自然可以该怎么大办特办就怎么大办特办,可于二婚来说,却难免有些禁忌的。难得的是,初婚的季大匠竟愿意迁就二婚的莫娘子,二人便商量着,这定亲礼算得是隆重的了,将来那婚礼就低调一些。于是,二人决定把婚期定在腊月里——阿愁觉得,他们之所以把好日子定在那天,除了广陵城里那“有钱没钱娶亲过年”的旧俗外,多少也有趁着大家年忙期间浑水摸鱼,尽量少惹了人眼的意思。
看着师傅连婚期都定下了,阿愁不免就又动了她之前早就动过的那点小心思——顶着个“萝莉”壳的她骨子里可是个成年人,她要独-立,她想自-由,她要搬出去自己住,她才不要时时刻刻被人监护着!
只是,当她小心翼翼地试探着莫娘子的意思时,莫娘子却是一下子就给想歪了。
于是,第二天,季大匠借口难得买到一只野鸡送货上门时,那刚定婚的小夫妻俩一阵窃窃私语后,便把阿愁叫了过去。
季大匠一脸和蔼地笑着,坐在一旁没开口。莫娘子则通红着双颊道:“都怪我们一时疏忽,竟忘了跟你说一声儿。你且放心,到时候你自然是跟着我的。你阿季叔也说了,我们两家户籍并一家,将来就是一家人,不分什么彼此的。等你再大些,我们会替你挑个好人家,再给你备份好嫁妆,再不会不管你。”
虽然有许多梳头娘子都是已婚妇人,可她们之所以会抛头露面成为“职业妇女”,几乎都是因为家境所迫。那季大匠则因制出大唐第一面银镜而在李穆的制镜坊里占了一成的干股,因此,他完全没有这等经济压力。所以他早跟莫娘子说好了,成亲后,莫娘子将不再执业。
如今听这两口子的意思,显然季大匠是打算连阿愁也一并养着了。
阿愁不由就看着自己的养母和未来的养父一阵连连眨眼。
当初莫娘子之所以会成为梳头娘子,其实多少也是因为形势所逼,甚至莫娘子本身对梳头这一行当就不怎么热爱,仅当这是一个谋生的手段罢了。阿愁却是不同,她是真心对这一行当有兴趣的。何况,且不说如今以她的能力,养活自己早不成问题,便是没有,她也再不想过那种金丝鸟儿的生活了……
想着前世自己被人娇养着的一生,阿愁默默打了个哆嗦,便赶紧站起来一阵摇手,道:“师傅您误会我的意思了。我不是怕你们丢下我不管,我的意思是说,我已经大了,而且如今我已经独立执业,自己能养活自己,我不用你们养着。所以我才说我不跟师傅过去,我就一个人住着……”
她话还没说完,莫娘子就已经不高兴地沉了眉眼,喝道:“胡说什么呢?!你一个小姑娘家家的,怎么一个人住?!既便如今你已经满师了,你依旧还是我的养女,在我的户籍之上。将来我们迁了户籍,你自然是要跟着一并迁走的,哪有留下你一个的道理?!休要有的没有乱想一通!”
阿愁怔了怔——她真的没乱想啊!她真的只是觉得,她已经长大了,可以独立了,她不想给他们夫妻两个当电灯泡而已……
见她们师徒二人都僵硬着脸色,季大匠轻咳一声,打破沉寂,问着阿愁道:“你可是怕我们管严了你,叫你受拘束?”
阿愁:“……”所谓当面不揭短,就算这是她的真实想法……也不能这么明着说呀……
她那连连眨动的小眼儿,立时便叫季大匠知道,他果然猜对了。
于是他那和阿愁十分神似的小眼儿也是一眨,对阿愁和蔼笑道:“你那想法,当年我们也有过。毕竟我们也是打你那个年纪过来的。只是,你只想着你搬出去没人管了,可有想过,若是你师傅真许了你一个人住出去,别人会怎么看你师傅和我?”
于是,季大匠便把大唐相关的律法给阿愁“科普”了一遍。
于是阿愁才知道,她以后世的思维,竟把问题想得太简单了……
且不说大唐律法明文规定了“父母在世,子孙不得别籍”,便只冲着阿愁是一个女孩儿,她想要搬出去独居,就是件极不现实、也不可能的事。因为大唐律法同时还明文规定了,女子“在家从父母,出嫁从夫君”,终身只能托庇于家庭……甚至朝廷律法还规定了,如果丈夫想要遗弃妻子,妻子娘家若已经没人了,丈夫便只能一辈子养着妻子不许休弃……
不得不说,虽然这些律法抹杀了女子的独立人格,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也是对这一弱势群体的一种保护。
所以,若是莫娘子和季大匠真个儿敢放任阿愁一个人出去独居,只怕第二天-朝廷就得找他俩问个“遗弃”之罪了……
至于像莫娘子那样立女户,她一个还没嫁人的小姑娘,根本就不合条件啊!如果她真敢向朝廷提这个申请,朝廷就敢直接把她交给官媒给嫁了……泪,果然便是旧瓶装了新酒,骨子里到底不是原装货了。本土人士都知道的事,她却不知道……
想着再不可能有的自由,阿愁不禁一阵怅然。
“其实,”她带着失落道:“当初我们几个还在慈幼院里的时候就说好了的,将来要成为一家人的。我还想着,等明年果儿满师了,我就把她接出来,后年胖丫满师了,也出来跟我们一并住着。吉祥虽然离得远,好歹我们也给她一个娘家,将来若是有人欺负了她,她也能有个依靠……”
她的话,顿时便触动了季大匠。
那季大匠也是他师傅打慈幼院里领养出来的,只是他没有阿愁这种好运道,遇到一个善良的师傅罢了。听着阿愁的话,季大匠一阵沉默后,忽然歪头凑到莫娘子耳旁低声说了句什么。
莫娘子扭头看看他,微笑着点了点头,又凑到季大匠的耳旁低语了句什么。
二人当着阿愁的面商量了一会儿后,那季大匠回过头来,对阿愁道:“你该也知道,我原也是慈幼院里出来的。你们想要个家的想法,也一直是我的想法。如果你们几个不嫌弃,便当我和你师傅都是你们的家人吧。”
又笑道:“我和你师傅成亲后,自然不好再住在小郎的别院里了。如今正在找着合适的宅院,大不了我们就买大一些的宅院,以后我们大家都在一处住着。你该也知道,凭如今的我,便是再多养活你们几个,我也是能做得到的。”
莫娘子也道:“如果胖丫她们几个愿意,认我们做干爹干娘就再好不过了。家人总是越多越好的。”
*·*·*
对于季大匠和莫娘子的提议,一心也盼着能有家人的胖丫头一个跳出来连声叫好,且当时就跪在季大匠和莫娘子面前,激动地喊了“爹娘”——连个“干”字都给直接省略了。
胖丫自小就被家人遗弃的,大概再没人比她更想有父母亲人了,想着自己终于也有爹娘了,她一个没忍住,就这么号啕大哭了起来。
她的大哭,顿时惹得那面硬心软的莫娘子也跟着一阵伤心,二人抱在一起掉了半天的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