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俯天殿嵇昀观画 贞观朝钰澄说圣 (第1/2页)
九三读小说网 www.93dushu.cc,最快更新白虎征祥!
太叔髦说着话,早抽出嵇昀腰间的长剑,弓步挑剑,右步跨出,拉开阵势。
“昀儿,这招‘星流霆击’,你瞧好了!”
说罢,提剑向钰澄击去,他虽然年老,剑法却着实不弱。剑升如虹飞,剑落若星陨,来去似夹风御电,左右能墙堵垣封,令对方只能冥思招架之法,绝无闪退躲避之机。
嵇昀瞧师父出剑这般精妙,心里欣喜不已,想到海昏十三式剑法,自己只学得三招,今天难得有机会见到始祖李若弘技压群雄的拿手剑招,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只有目不转睛地瞧着,生怕错过一分一瞬的精彩场面。
“前辈!请勿动手!”
太叔髦一言不合大打出手,显是出乎钰澄的意料,而这老人的剑法凌厉如斯,俨然不是一般江湖骗子所能及的。
钰澄看太叔髦毫无手下留情的意思,危急之时只好权变应对。
嵇昀虽然没有尽数掌握海昏剑法的招数,但却熟悉这套剑法是以迅疾刚猛见长。钰澄与太叔髦相距不过丈余,长剑既出,闪瞬即至。恰巧钰澄刚刚的迟疑又错失了不少时间机会,即便此时再想出手,恐也极难破解这近在咫尺的杀招。想到这里,嵇昀不禁替他捏了一把汗。
“归昧三相,无欲天罡。”
忽然,眼前一幕令嵇昀大惊失色。
只见钰澄瞑目凝气,口中念念有词,双手十指互扣,结成一个“皆”字阳印。
“轰!”
伴着崩石断钢般的一声巨响,钰澄双手大开,忽地向前探出,迎着剑锋来路攀拿上去。
血肉之躯岂能敌过淬火精钢?!何况太叔髦手中这把不是庸兵俗器,这剑唤名“青釭飞鸾”,原是海昏派始祖李若弘的神兵利器,传说曾一剑将一座名为“鸮首峰”的山峰削平,使其改名为“平鸮崖”。嵇昀见钰澄想要徒手夺剑,情急之下便失口喊了声小心。
“当当当!”
飞鸾剑发出阵阵脆响,太叔髦只觉得剑身战栗不止,随即虎口猛然大恸,忍不住长剑脱手而飞。再看时,竟然已被人托在两手之上,奉到自己身前。
“前辈果然是剑道高人...钰澄妄自揣测,怠慢失礼之处,还请见谅!”
太叔髦与嵇昀一样,早被钰澄方才施展的神功震惊到,眼皮连眨了数下,好不容易醒过神来,先把剑接于嵇昀收了,随后朗声大笑起来。
“小子,你确实有俩下子,甚至比我的徒弟要强啊。”
“哎——”嵇昀心道:“明明是连你都打不过人家,怎么偏偏扯出我来。”刚要反驳,但想到在外人面前辩驳起来非但无用,还更加惹人笑话,于是咽气吞声,狠狠地白了太叔髦一眼。
太叔髦指着钰澄身边的小童。
“当年我像他这般大的时候,和师公来过你们清玄观,当时的掌教真人展示了一招‘缘木求鱼’,令我大开眼界,钰澄,你刚刚这招叫个什么名堂?”
“无量天尊。”钰澄双手合十,答道:“乾元门弟子素以修行为百事之要,练气修功也本为吸领自然之气,运通百脉诸穴,以追求至上清净、天人合一的境界。前辈所言‘缘木求鱼’也好,方才我使用的无欲罡气也好,都是真气幻化而成,逃不出归昧三相的范畴。”
太叔髦点头感叹:“果真是归昧三相功。你这后生,不但学会了莫能天师的神功,而且随口便是道家法理,这番修养,怕是找不出几个敌得上的,乾元门果然又出人才。”
“嗟——”嵇昀听在耳中,蔑在心里:“上山前说人家后继无人的是你,如今败下阵来吹捧个没完的还是你。”想着想着,不禁轻嗤出声。
钰澄抚手谢道:“前辈谬赞了,门中尚有诸位师尊、师兄,道法都在钰澄之上,尤其掌门师伯,道学精深,钰澄望尘莫及。他老人家昨日刚刚结束闭关,前辈既然是海昏派故
(本章未完,请翻页)
旧,容我叫人前去通禀。二位不介意,请移步俯天殿。”
“客随主便。”
“请!”
嵇昀和太叔髦随请来到俯天殿。
“师父,你什么时候来过这儿?”嵇昀小声问道。
“噢...那可是很早以前的事了,我的师公,是师祖若弘公唯一的儿子。当年若弘公与莫能天师比斗,二人约定以剑为赌注,结果若弘公输了,依约将剑留在了乾元门。我师公来的目的,就是想向莫能天师讨还那把剑。”
“啊?”嵇昀闻听,将飞鸾剑横在手里,轻轻揩拭。
“我说的可不是你手上这把剑。”
嵇昀微惊:“不是这把剑?”
太叔髦饶有意味地答道:“那是数百年来,叫人趋之若鹜、求而不得的神兵至怪,叫做蛟麟神剑。”
“蛟麟神剑...”嵇昀第一次听说这个名字,口中小声地反复念叨。
“太师公把剑要回来没有?”
“没有。”太叔髦眉头微皱。“大老远从桑丘过来,结果触了楣头。”
嵇昀心想愿赌服输,宝剑既以作了赌注,确是不该来索要的。
这时候,太叔髦凑到嵇昀的耳边,小声嘱咐:“但是这回咱俩无论如何也要把蛟麟剑给拿回来。”
“啥?”嵇昀睁大了眼,想不到师父竟还在打蛟麟神剑的主意。
“请用茶。”
道童摆上茶盏,师徒谢过。嵇昀四下瞧望这方大殿,金柱辉煌,格外气派。他见惯了草庐毡房,像这样宏伟的砖瓦建筑,还是生平头一次见到。他眼珠溜溜转转,忽然,被西墙上挂着的三幅巨画所吸引。
嵇昀走上前,朝着左首第一幅画目不转睛地看了起来。画中有大小人物,多则一千,少说八百,个个栩栩如生;周围松溪环绕,山高月下,不知在作何活动。
“这三幅画,出自一人之笔。作者是贞观年间鼎鼎大名的画师——阎立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