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读小说网www.93dushu.cc

字:
关灯 护眼
九三读小说网 > 重生射雕之剑归何处 > 第三百二十七章 先天之战

第三百二十七章 先天之战 (第1/2页)

九三读小说网 www.93dushu.cc,最快更新重生射雕之剑归何处!

再次踏入河北地界,郭默就能明显感觉到,时时处处都透露着与数年之前截然不同的气息。

天气逐渐变得寒冷,田间已经看不到劳作的老农,而远近出现的鸟鸟炊烟,却昭示着燕赵大地的勃勃生机。

“老师,‘听风’刚刚传来的消息,现在郭都统正随军驻扎在昌平,而郭老夫人和华筝公主,则带着小女儿郭嫦住在中都城内。”

临近中都之时,有派出去的“锦衣”中人回来禀告道。

“咱们绕过中都城去,直接赶奔昌平大营吧——”

已经进入了腊月,郭默打算先到军营里去见见大哥,如果有可能,再实地去考察一下,是不是有机会发动对蒙古军的攻势。

今年的新年,注定要在中都城里过了,上次自己和大哥陪着娘亲过新年,那已经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

昌平大营中,郭默见到了大哥郭靖,没想到二徒弟武南天和小师妹张婷也在这里。

这二人完婚之后,就留在了中都城,毕竟武南天的老爹武眠风,已经是“皇城司”北方的掌舵者,衙署就设在了中都城。

儿子都二十多岁了才成婚,武南天也催着让他们赶紧要个孩子,为此,南琴甚至都从汴梁赶了过来,等着为儿媳妇伺候月子并带孩子。

可惜,都成婚这么久了,二人也算是勤勉之人,到现在张婷的肚子里却一点儿动静都没有。

这不,在家里待着,小两口耳朵里总是爹娘的催促声,索性就躲到郭靖的军营里来了。

“师傅,您怎么来了?”

离开宁夏之后,师徒二人也好久没有见面了,再次见到郭默,武南天很是兴奋。

“二师兄……”

二人成婚后,这还是张婷第一次见到郭默,一向大大咧咧的张婷,居然有些扭扭捏捏的,甚至头还低低的,像是个做错了事情的孩子。

“哈哈,小丫头也长大了,不知道这几年武功有没有落下啊?”

郭默习惯性地去抚摸张婷的头,手伸出去一半了,从发现如今的张婷已经是妇人的发式了。

“二师兄……”

见到郭默的手停在了那里,张婷却向前紧走了两步。

“你是小姑姑吗?”

这时,李莫愁带着杨过和郭襄也走了进来,有了小郭襄在,现场的气氛登时就活跃了起来。

“是啊,我就是你小姑姑,让我猜一猜,你一定是最最聪明漂亮的小襄儿吧?”

张婷当年离开桃花岛的时候,小郭襄才两三岁,现在却长成十岁的大姑娘了。

“小姑姑才聪明呢,一次就猜中了!咯咯咯……”

“过儿,来见过你大师伯和小师姑吧。”

杨过急忙过来,先给郭靖见了礼,又给张婷见礼。

“师傅,我是应该叫二师嫂,还是叫小师姑啊?”

聪明如杨过,也不知道该怎么来称呼张婷了。

“你还是叫小师姑吧——”

郭默看了一眼旁边的小郭襄,若有所思地说道。

张婷和武南天,又过来跟李莫愁见礼。

就因为二人各论各的,这顿见礼都要把人给绕晕了。

“哈吉呢,他怎么不在这里?”

郭默看了一圈,却没发现四徒弟哈吉,就出言问道。

“师傅,老四现在在居庸关驻守,没什么要事一般不回军营来,要不现在派人将他叫回来?”

此次郭默来昌平大营,算是临时起意,甚至他北上的消息,都少有人知道,一路上也从来没有惊动一处州府,当然就更不可能提前把哈吉叫回来了。

“还是算了吧,等哪天我过去看看那小子吧。”

军营简陋,好在郭默不是贪图享受的人,倒是杨过和郭襄,一路上也算是风餐露宿,完全是行军的标准,二小也逐渐适应了这样的衣食住行。

即便是在路途中,郭默也没有放松对这两个孩子练功的督促,郭襄的内功练的是“小无相功”,轻功身法却是学的古墓派的。

剑法上,小郭襄已经将桃花岛的“玉箫剑法”和“落英神剑”,练得熟练之极,李莫愁甚至都开始传授她“玉女剑法”了。

杨过的“大漠八法”,已经修练到了第五层“雁过留声”,单单内功一项,已然跻身于二流高手的行列。

不到十三岁的二流高手,比起当年郭默的起点,可要高出太多了。

不同于小郭襄,练功讲究的是一个“博”字,无论是郭默的,还是桃花岛的,或者是古墓派的,她都有在修炼。

杨过这几年却主攻“大漠八法”和“朝阳落日掌”,看到小郭襄练剑,郭默才将自己那套“南山剑法”传给了杨过。

郭默想着再等两年,杨过的“大漠八法”突破到第六层“流云赶日”之后,就正式传授他“九阳神功”。

当然,他这几个徒弟,“九阴真经”中很多功夫也都有涉及到,比如“易筋断骨篇”、“九阴疗伤篇”、“解穴秘诀”等。

这些辅助性的功法,郭默觉得每个人都可能会用得上,就把它们从“九阴真经”中拆分了出来,分别传授给了众小。

郭默一行在昌平住了三日,还没等来“听风”关于蒙古人的最新消息时,天空中就开始下雪了。

今年的雪似乎下的格外大,都有当年在大漠“七贤庄”的规模了,郭默倒是司空见惯了,杨过和小郭襄却觉得好玩的很。

一连几天,等大雪稍稍变小之后,小郭襄就嚷嚷着要出去看雪,郭默也想趁机去看看四徒弟哈吉,因此就策马西行,向居庸关而去。

二十多里地不算太远,却一半以上都是山路,有的地方战马走过去都有些费劲。

除了郭默、李莫愁、杨过、郭襄、武南天和张婷,就只带了二十名“锦衣”,顺便带了几顶帐篷,以备不时之需。

一到居庸关脚下,小郭襄就率先甩蹬离鞍下马,运起轻功身法就跑在了最前边,还不停地招呼着郭默和杨过。

“默哥哥,你快跟上去吧,别让小襄儿出了危险——”

李莫愁见状,赶忙催促着郭默,杨过却已经早师傅一步,纵身追了上去。

这个时代,居庸关长城算是比较有名气的,要知道后世闻名于世那些长城,很多都还没有开始建造呢。

比如,最有名的“八达岭长城”,被后世题字“不到长城非好汉”的那处景点,那是明朝时才修建的。

这个时空有了郭默,也许很多东西,就不会再出现了。

以郭默的目力,没有什么东西遮挡的情况下,自然能看到几里之外,更何况下这么大的雪,地上赫然留下了两个孩子的脚印。

奇怪的是,他们两个居然没有顺着城墙到城楼里去,而是向北侧的高山方向驰去。

居庸关,“天下九塞”之一,“太行八陉”之八,号称“天下第一雄关”。

关城所在的峡谷,属太行余脉军都山地,两山夹峙,下有巨涧,悬崖峭壁,地形极为险要。

居庸关得名,始自秦代,相传秦始皇修筑长城时,将囚犯、士卒和强征来的民夫徙居于此,取“徙居庸徒“之意。

居庸关形势险要,东连卢龙、碣石,西属太行山、常山,实天下之险,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居庸关两旁,山势雄奇,中间有长达三十六里的溪谷,俗称“关沟“。

如果是四五月春夏之交来到这里,清流萦绕、翠峰重叠、花木郁茂、山鸟争鸣,绮丽的风景,有“居庸叠翠“之称。

可惜,现在整片的大山,已经被皑皑白雪覆盖,除了走到近处,甚至很难分辨出山石和树木来。

眼看两个孩子的身影越去越远,郭默也赶忙加快了脚步,所行之处,甚至都没在地上留下一点脚印,真正的“踏雪无痕”啊!

向北去的山道上,郭襄在前、杨过在后,二小离着也就两丈左右的距离。

虽然杨过内力高过郭襄,年龄也大了她两岁,可论起轻功来,却远不是郭襄的对手。

像现在这样,保持着两丈左右的距离,已经是杨过全力追赶的结果了。

当然,如果二人连续奔跑上百里地,也许杨过能够凭借自身深厚的内力,最终超越郭襄。

只是,山顶眼看就要到了。

二小都是第一次来,就算是郭默都没有到过这里,郭襄却像是识途老马一般,三拐两拐地盘旋着向山顶飞驰。

此山名为“磨盘山”,约有五百丈高,是方圆数十里之内最高的山峰,山势陡峭,常年人迹罕至。

半个时辰后,郭襄终于登到了山顶,杨过随后而至,此处天空的雪,却明显小了很多。

“襄儿,你跑那么快做什么?”

郭襄停身站住了,杨过才能来到她的身旁。

“方才是哪位前辈指引在下来到这里的?在下郭襄,和五师兄杨过,给前辈见礼了——”

郭襄没有理会杨过,而是冲着空无一人的山顶,大声地问道,甚至还学着大人的模样,将双手往前一拱。

“襄儿,你在说什么呢,这里哪有什么人啊?”

看着郭襄那认真的样子,一旁的杨过有些毛骨悚然,再次向四周望了望,真的连个人影也没有。

“前辈不肯现身相见吗?如果那样话,晚辈就此告辞了——”

郭襄向四周都见了礼,却没有得到任何的回应,而刚才一路上耳中响着的那个声音,却也消失不见了。

“哈哈哈,小丫头,还挺有个性的嘛,怎么这样就生气了?”

突然,杨过和郭襄的面前,出现了一名道人。

只见此道人身材修长、手持拂尘、风姿飒爽、飘逸绝伦,这么冷的大雪天,居然只穿了一套单衣。

往那里一站,真是好相貌,嫣然一副正义凛然的样子,真真是一个有道的全真。

只是,腰间却挎了一个硕大的酒葫芦,跟这个貌美干净的道长显得那样的格格不入。

“哇,就是这个声音!原来一路引我而来的,就是道长您啊?”

听到这个熟悉的声音,小郭襄竟然热情地跑了过去,似乎跟这个道人很熟悉的样子。

“襄儿——”

杨过想提醒一下郭襄,当着道人的面,却又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哈哈,小友是在担心你的同伴吗?既然是老道引你们到这里来的,自然不会加害于你们。”

“你就是小郭襄吧?听那疯和尚说你如何如何好,老道原本还不大相信,如今一见果然聪明过人、心有七窍。”

“难得啊,世间已经有你这样出类拔萃的苗子,没想到一日之间竟然又见到第二位天纵之才,天赋异禀、根骨不凡啊!”

那道人两只眼睛不停地在杨过和郭襄之间,来回打量着,一边看一边赞叹不已。

“疯和尚?您认识那位也带着大酒葫芦的老和尚吗?我们也是好朋友啊,在洛阳时,我还请他喝爹爹的好酒呢。”

听到这道人居然认识自己在洛阳结识的疯和尚,小郭襄就越发觉得对方亲切起来。

杨过见二人聊得热烈,而对方除了不停地夸赞自己二人,似乎也没有什么恶意?

但是,杨过也没敢放松警惕,还是紧跟在郭襄的身边,随时准备出手保护小郭襄。

“哈哈,朋友既然上来了,就现身相见吧——”

突然,这道人对着郭襄和杨过上来的方向喊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