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同堂,异样国殇 (第2/2页)
他没什么能耐,但是野心却不小。他总是想着做官和发财,以至于国难当头于他而言甚至都成了绝佳的发财升官的好机会。他没有一丝一毫对于国家的热爱,不帮忙反而还和老婆大赤包东奔西跑争着去做汉奸。
像冠晓荷这样的人,只注重眼前小利,没将目光放长远,意识不到一旦亡国他们全将是卑贱的亡国奴,于残暴的侵略者而言也不再有一丝一毫的利用价值,更何谈做官发财?也只能一道随同国家的覆灭而凄惨飘零罢了!
我最喜爱的人物,还是瑞宣。他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他却是最富有情怀和血肉的。
他富有浓厚的爱国情,如果可以,他是愿意捐躯赴国难的。作为一个博览群书的知识分子,他热爱学习,明了历史。他明白国不仅是国,更与千家万户紧密联系。所以他在三弟同他说要去入伍支援前线时,他矛盾再三还是决定支持。
他是不爱自己的弟弟吗?他是不愿自己同弟弟一块儿上阵杀敌么?不,不是的。他最疼爱的便是他的三弟,年轻热血,朝气蓬勃,同样读过书,爱着国。他为何不愿同三弟一块儿走?他又怎不愿意!可是现实是不曾允许的。他是如今这四世同堂的大家庭的顶梁柱,是三位老人和两个孩子的依靠,他不能走,不能随意做决定,他是属于大家的,他得有所顾虑。
为了不看日本人洗脑般的文字,他咬牙不看报纸——即使这是他多年的习惯。作为人民教师,在学生们不得不停学,老师不得不停工,接受日本人的指挥逼迫游街游行,他不愿意这样。这是违背他内心的,他坚决不这样做。
在他心中,国家,不仅仅是一个名词,更是一份情感。正因如此,在钱家发生变故时他才如此倾力相助,不仅仅只是因为同情,更有一种感同身受的苦痛和成为亡国奴的无助和凄苦。
他日日在家庭的养活和国家的岌岌可危中度日如年,却仍得顾虑家人。面对自己自作聪明的汉奸弟弟瑞丰,他拿出了我无法想象的气概去包容。他甚至还想用自己那颗赤忱的心一次又一次去感化弟弟,只可惜,他聪明周全,却不懂得,有些人,是无法挽救的。
可这或许也正是他的可爱之处吧。明知不可为,但却仍想试一试的不屈。
瑞宣象征的或许便是新生一代的有知识远见的人吧,他们年轻热血,明理爱国。当时中国虽在风雨之中飘零,但正是因为中国还有这样的青年这样的人存在,才有后来的浴火重生。
读《四世同堂》,就好像在社会的各个角落游逛,才知晓有这般人情世故。四世同堂,不同年代的人同聚一个屋檐下,以不同的想法思维共同拼接出一个真实的中国式家庭。以一个小小的葫芦巷,拓宽到整个北平乃至全中国,以小见大。
这社会里千奇百怪的人皆有,不乏那些丧尽天良的可恶之辈。但是我想,纵使年代不同,纵使思维不同,但是只要国家还有爱国的热血星火存在,就一定可以接连一处,烽火联营,燎稍整片华夏原野。
四世同堂,异样国殇。即使思想不同,看法不同,但我相信,到最终,中国人那赤纯的血脉和心中那份潜藏的情怀将会在最后关头燃觉,能做到真正的同在一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