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沂水弦歌 (第2/2页)
辛父买了许多诗词歌赋,和各类书籍回家,准备仔细研读,为的就是不拖家族后腿,不能让书香门第的称号断了。
奈何天资早被他用在了谋生上,那书简直比安眠药还管用。
好在这时候,女儿出生了,于是辛父便将所有希望寄托在这新生的小姑娘身上。
为了能给她取个带有书香气息的名字,辛父将自己买回来的诗词歌赋翻了个遍,最终找到了一首令他颇为满意的诗,便是宋代王禹偁的《村行》,这不禁让他想起年少时为了活命在乡下摸爬滚打的日子。
于是,辛棠荞这个名字也就应运而生——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棠和荞都为食物,寄托了辛父希望女儿一生衣食无忧的希冀,同时他认为,这个名字相当地有书香气息。
然而有些事,你越是期待,越是不按套路来。
辛棠荞不知怎么的,慢慢竟长成了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女汉子,没心没肺,还有些缺心眼儿。对于老爸希望她学习的国学是一点兴趣都没有,反而伙同其母偷偷报了个柔道班,还一度在各种比赛中夺冠。
看着满屋四书五经,和那格格不入的柔道奖杯,辛父长吁短叹。
辛棠荞不喜欢父亲操控她的人生,所以这一路成长才会颇为叛逆,但对于父亲的尊敬,却是任何人都比不了的。
闹归闹,原则不能打破。就如父亲让她不许剪短发,不许烫头发,她就真的将一头青丝蓄起来,齐腰的长发质地十分柔顺黑亮,羡煞了一众人等。
她小脸俏丽,眼睛大而明亮,皮肤白皙,静坐时,还真颇有书香门第的韵味。
回想起过去的二十二年,辛棠荞的眼眶不由湿润了。
她伸出手,闭着眼想象自己抚摸着那轮明月,这时候,却听闻悠悠笛声。这吹奏的正是她方才唱的《村行》,循声望去,便见宿倾坐在轮椅之上,用那支玉笛吹奏。
为免打扰宿倾,辛棠荞没有立刻爬下屋顶,只凝望明月,细听笛音。
这首父亲为她起名字所借鉴的古诗,原本音调虽算不上欢快,但也绝对不悲凉,可从那笛子中飘出来的音调,却显得凄婉。
待那尾音落下,辛棠荞方沿着上来时所踩的梯子小心翼翼地爬了下去。
“宿公子的音律造诣果真非同凡响,仅仅听了一次,便能吹奏出来,佩服。”
“辛姑娘过奖了,雕虫小技罢了,辛姑娘的歌声才是绕梁之音,让在下不知不觉便循声过来,吹奏一曲。”
两人都相视一笑,谁也不再奉承谁。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辛姑娘,可是想家了?”
辛棠荞扯着嘴角笑了笑,却显得颇为苦涩,她说:“却是一个回不去的家。”
宿倾左手搭在置于大腿的木盒上,右手握笛,拇指与食指发力无声地将玉笛转动着,过了半晌方说:“你总会与他们团聚的。”
他说这话的语气与其说是一种祝福,不如说是一种承诺,只是辛棠荞这时还听不出来。
辛棠荞深吸一口气,敛去脸上消极的神色,露出灿烂的笑容,并说:“是啊,我也相信我能与他们团聚。”
两人沉默了半晌,似各有所想。
“对了,”宿倾似想起了什么,拿起腿上的木盒,说:“红樱浆果卖出去了,这是百金,交于姑娘。”
辛棠荞接过木盒,道了声谢,又从中拿出一小部分,交给宿倾,并说:“有劳公子,这是酬劳。”
宿倾却不接,只道:“姑娘日后用钱的地方很多,切莫浪费。”
“这不是浪费,而是感谢。感谢公子相助,感谢公子收留,请收下吧,我现在也只能以此聊表心意了。”
辛棠荞想,宿倾只是一个乐师,双腿又不便利,想必手头并不宽裕,不该白白占他的便宜。
宿倾犹豫了片刻,终是接过了金子,并道:“那我便恭敬不如从命了。”
辛棠荞冲他灿烂一笑。
“对了,希崚城有没有银行……不对,有没有什么可以把钱财存起来的地方?”
“城西的福至钱庄,在整个大夏都有分号,想来能满足你的需求。”宿倾答道。
辛棠荞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两人又聊了几句,宿倾这才独自慢悠悠地披着月光离去。
宿倾房内,六个红彤彤的果子静静躺在桌上的锦盒里,鲜艳欲滴。宿倾回来后,将辛棠荞给他的金子放进锦盒,便将它合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