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书冢 (第2/2页)
总之他们都开始整天愁眉苦脸,嘴里叨叨叨骂蔺八爷和蔺德厚,说是让他们白花冤枉钱,暗里串通要到家族会上大闹一场。
最高兴的莫过于孩子们,他们开始在旧学堂的周围转来转去,有的已经拿着铁锨铲屋子里的荒草了,他们盼望学堂早点开,这样他们就不用每天跟在牛后面风吹日晒了,还可以吃到不一样的伙食,穿上干净的衣服,如果能读得好,说不定还能去山外,去杨镇。
家族会是在蔺八爷屋子里开的。蔺八爷躺在炕上靠窗的一边,磨坊爷、李启爷、继宗爸、李明爷,卯生爷,春兰爸紧挨着坐在炕上,蔺德厚和十几位族人代表在脚地上坐着或站着。磨坊爷嘴里叼着长长的旱烟锅,吧嗒吧嗒吸着向屋子里看了一圈,低着身子给蔺八爷说:“他爷,你看人差不多齐了,要不开始吧?”
蔺八爷慢慢地翻坐起来,身子斜斜地靠在被子上,看了看一圈屋子里的人,缓缓地说:“各位乡贤,鄙人年老病重,不能行礼了,望多担待。今天,把大家请来的目的我想大家心里都明白,不是我蔺某人年老昏头,实则是我们的生活太苦了。一年到头,不管天阴下雨还是烈日暴晒,我们都跟在牲口的后面,看着它们长大、长健壮,然后再一圈赶到盐官的市集上一卖,换几个钱,买些廉价的衣食,再回到村里又跟在牲口的后面走,日日月月一个样子,老一辈走完了后一辈继续跟上走。这生活和牲口有啥区别?有时候想想,我们活得还不如牲口,牲口在这草原上自由自在,不愁吃喝,而我们呢,家家吃了上顿少下顿,破衣破裤,塌房烂院。外人认为我们可能天天吃肉,实际上呢?谁家有过荤腥?一圈一圈的牲口赶到盐官全养富了外地的贩子,他们吃定了我们没有别的出路,给的价是行价外的价,很低很低,为什么呢?因为知道我们如果卖不出去牲口,就会挨饿受冻,抗不过一个冬天啊!我们的乡亲不勤劳吗?不聪明吗?不是,那我们为什么就走不出老祖宗留下来的这片地方呢?因为没有文化知识,离了放牧我们还能干什么?什么都不会,所以怕走出去,越怕越怕,最后祖祖辈辈子子孙孙跟在牲口后头走,没完没了,没有盼头。乡贤们,我们这一辈也就这样了,我们难道要我们的儿孙也要过这样的日子吗?重开学堂是我们造福儿孙最重要的一步,我很希望有生之年能看到学堂重开的一日。至于如何修缮学堂,开好学堂,大伙商议,我是行将就木之人,出不了啥力了。磨房他爷,我就说这些吧。”
“各位乡贤,重开学堂不光是八爷的愿望,也是我们这一辈人的愿望,也是我们后辈儿孙出人头地唯一的出路。八爷语重心长说了这么多,说得也是我们的心声,我就不再啰嗦了,经过我们几个商量,就重开学堂,初步定了一个方案,让德厚给大伙说说。”
蔺德厚从椅子上站起来说:“经过我爸、磨坊爷还有炕上的几位老前辈一起商量,认为修缮学堂的费用最大的一块开支就是换屋顶上的破瓦片,因为檀条我们可以去竹茬沟割毛竹;门窗谁家卸的谁家赔,谁家卸的我想大家都知道,对吧;学生上学用的桌椅带自己家里的,先生的酬金和瓦片的费用平摊到每家每户。有人反映说这样对没有学生的家庭不公平,目前看是不公平,但长远看就很公平,没有学生的家庭总会有吧!有学生的家庭学生总是要完结学业的吧!无非就是先后的事,再说,大家都困难,相互扶持扶持,挺过这道关,子孙后代就能吃口心闲饭,是不是这个理?
还有人认为我们让女娃娃上学不成体统,这是什么时代了?女娃娃就不是娃了,再说了,娃娃有点知识,长点见识,嫁个人家知书达礼,长的也是我们蔺家台子的脸,对吧!”
“对对对,是这个理。”
“这每家每户平摊下来,也就都能承受。”
“大不了卖一头牛的事,我们拼死拼活,为的啥?还不是为娃娃来?”
“是啊。”
……
脚地上的人开始议论起来。
“德厚,这学生有年龄限制吗?”坐在凳子上的李旭亮脸憋得红红的问。
“最好还是七八岁,太小要吃奶,太大怕家里舍不得,一是要劳动养家,二是怕要娶媳妇啊!”
“哈哈哈哈……”
李旭亮跟着傻傻地笑了几声,显得有点不安和失落。
蔺德厚跟着大家笑了笑又说:“其实家家平摊费用还有一点好处,就是可以防止某些人中途不上学耍赖要退钱。还有就是学生一旦报名上学堂,就要按照先生的要求走,不能让娃上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学。也不能为难先生,有事先找我和几位前辈,我们和先生说,大家都知道,我们请一个先生有多难。修缮的活计李启家叔承包了,不收一分钱,在座的各位就去给李叔打打下手。不知道大伙还有什么意见?”
“没意见”
“没意见”
……
“没意见的话,大家就按手印。”磨坊爷拿出印泥,让参会的人在一张纸上按了手印。
会散了,夕阳的余晖透过窗纱,在炕席上印上了细碎的小花,窗纱被风一吹,花朵就在炕席上翩翩起舞,像水荷包花盛开时飞舞的蝴蝶,也像秋天响水河旁桦树随风飘落的树叶。不知南村口学堂旁那棵桃树可曾开了花,这春天来了,像这席上的影子一样,飘忽不定,但终究是春天了。蔺八爷笑了笑缓缓地闭上眼睛,满头的白发像雪花,也像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