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两院御史 (第2/2页)
「哟?想不到一向神机妙算的周大人也有事要问我?那我可得好好听听!你说吧,只要我知道的我都告诉你!」陈若兰说道。
「廉亲王跟朝中哪些重臣私交较为密切?」周羽目光灼灼地望着陈若兰问道。
不得不说,周羽提出的问题就和他的目光一样尖锐无比,让陈若兰有些开不了口。
「这个……你为何突然问起这种事?难道你怀疑廉王皇叔有什么问题?」陈若兰有些为难的说道。
「我没有这么说,只是想了解一下情况。如果你觉得不好回答,那也不必勉强!」周羽补充道。
「也没有什么不好说的,就我所知,王相和礼部尚书都跟皇叔交好,但都是些正常的来往,并没有什么越轨的地方。」陈若兰还是把她了解的情况都说了出来。
「多谢!」周羽拜别陈若兰,独自往回走去。
陈若兰没有继续跟随他,她的脑中还萦绕着周羽刚刚提出的问题。
虽然她口口声声说廉亲王和王相及礼部尚书是正常的来往,但她吐出这句话时,心里也没什么底气。
原因也很简单,近些年来,右相王成的势力越来越大,礼部尚书就是他的左膀右臂,也正因此,连科举之门都已经落入了王成的掌控之中。身为公主,陈若兰虽然知道了这些情况,但她终究是一介女流,无法直接干预朝政。更何况这些事他的父皇也不可能不明白,但仍然没有办法出手阻止,这就说明文皇是真的遇到了一些难题,也是陈若兰无法解决的难题。
「陛下,依老奴所见,虽然周羽一番宏论极其精彩,但终究是纸上谈兵,许他个虚职锻炼锻炼也就罢了,为何您一上来就以两院御史相委,万一他只是空有其表,那岂不是所托非人了?」林淳有些困惑地问道。
「你有所不知,数十年前,文乾两国也是连年对峙,南境之地久战不息,百姓苦不堪言。为此,先皇曾召集众大臣商议对策,两位丞相和六部尚书争论一月有余,最终得出结论,若是想让文国拥有长久的太平,唯一的办法就是灭掉乾国和魏国。届时,西边的凉国不论是否来降,出于对吐蕃的防范,文凉之间也不会兵戈相向。今日周羽的论述与先皇和众大臣的决议不谋而合!不仅如此,他甚至劝朕要将凉国和吐蕃一同打下,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文皇笑着说道。
「陛下,即便如此,也只能证明周羽眼光独到,并不能说明他真的能够担任御史一职啊!」林淳还是有些担忧,皇帝今天的做法是他以前从未见过的,作为天子的贴身侍卫,他有必要的承担一定的提醒义务。
听了林淳的话,文皇突然闭上双眼,放松身体靠在龙椅的椅背上,有些惬意地说道:「先皇驾崩以前,曾经传给我一道密诏。据说是一位高人为先皇算的一卦,卦中所言,我大文百年以内,将有两次内忧外患之危。第一次是外患重而内患轻,先皇之圣明加之众大臣竭力辅佐,足以克服时艰,使我文国再呈一片中兴之象。但第二次是内忧甚于外患,则需一古今罕见
的奇人相助。依朕看来,如今已是到了这般地步,惟愿这周羽就是那高人所说的奇人……」
林淳听罢,也就不再坚持己见,安安静静地守在文皇身旁。
周羽前脚刚刚返回家中,宫里来传旨的太监后脚就到了。
冯月等人哪里见过这种阵仗,全都呆呆地愣在原地,直到周羽提醒后才跪地示敬。
「周羽接旨!」
「臣周羽恭迎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古来圣王治世赖有贤臣,今有洛州人士周羽,通晓天文,遍知地理,仪表不凡,见识超群,特擢为御史台台院兼察院御史,监察百官,熠清朝纲,钦此!」
「周羽领旨谢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周羽再次叩拜后,从那太监手中接过圣旨。
「周大人是我文国创立至今,唯一的两院御史,还请恪尽职守,忠于圣上,为我大文尽心尽力!」传旨的太监临走前不忘叮嘱道。
「公公放心,周羽自当竭尽全力中兴大文,如此方不负陛下天恩浩荡!」周羽恭敬地行李说道。
那太监满意地点点头,随机带着宫中力士离开了。
冯月等人这才找到机会问道:「小羽,皇上怎么给你封了个官儿啊?」
「相公,这两院御史是个什么官?官居几品?」
「姑爷当了官,咱家可就发达了!」
面对众人的惊喜不已的状态,周羽只能无奈地笑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