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终赴秋闱考科举 (第1/2页)
九三读小说网 www.93dushu.cc,最快更新红楼之凌云志!
有钱莫买金,多买江东纸,江东纸白如春云
乡试非是童生试所能比拟的,即便是草稿纸也是质量上乘的宣纸。
不愧为科举中百万学子齐聚独木桥的一场,从纸张的质量上就跟之前的考试不一样。
这一场三天两夜的考试共需要做七篇文章,四书释义文三篇,五经释义文四篇。
这种题量因人而异,景恒看完所有考题,觉的自己应该第一天晚上便可以写完。
磨好墨,笔尖饱饮墨汁。铺开另一张草稿纸,景恒开始从第一道开始往下做。
第一题是四书:“礼之用,和为贵。”
这是一道很标准的四书释义题,出自《论语·学而篇》。
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礼的作用,在于使人的关系和谐为可贵。先王治国,就以这样为‘美‘,大小事情都这样。有行不通的时候,单纯地为和谐而去和谐,不用礼来节制,也是不可行的。”
和”是儒家所特别倡导的伦理、政治和社会原则。
孔子觉得,礼的推行和应用要以和谐为贵。
但是,如果凡事只看重和谐,或者为和谐而和谐,不受礼文的约束,这不是孔子所认可的和谐之道。”
就是说,既要遵守礼所规定的等级差别,相互之间又不要出现不和。
在当时,各阶级之间的区分和对立是相当严肃的,其界限丝毫不容紊乱。
上一阶级的人,以自己的礼仪节文展现自己的威风和地位;下一等级的人,则怀着畏惧的心情唯命是从。
但到春秋时代,这种严丝合缝的社会阶级关系开始破裂。臣弑君、子弑父的现象已属常见。
对此,曾子认为,孔子提出“和为贵”说,其目的是为缓和不同等级之间的对立,使之不至于破裂,以安定当时的社会秩序。
曾子理解,孔子既强调礼的运用以和为贵,又指出不能为和而和,要以礼节制之,可见孔子提倡的和并不是无原则的调和,这是有其合理性的
这句话理解起来容易,做起来也简单。
景恒蘸了墨,便开始下笔,下笔思路如泉涌,如有神助。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这一句是破题,可以说是非常标准的破题,礼的作用就调节各阶层的关系,以此达到和谐共处的局面。
破题后,景恒将毛笔在砚台上蘸了一下,又继续往下写:
“事之中节者皆谓之和,不独喜怒哀乐之发一事也。和今言适合,言恰当,言恰到好处”
......
不到一炷香的时间,景恒就将第一篇文章写完了。写完第一篇四书释义文章。景恒将写满字的草稿纸在桌上晾了会,免得字迹墨汁流淌沾染了试卷。
在晾草稿纸的时候,景恒又接着看第二道题目。
景恒熟读四书五经,对这些释义的题目自然是手到擒来。快速地在草稿纸上写完。
将四书的题目写完后,景恒小心地将考卷和草稿纸用砚台压好,防止晚上夜风穿堂过,将卷子吹落掉在地上,可就前功尽弃了。
事实证明景恒的想法是对的,因为第二天起来。就听到临近的号舍有考生在哀嚎自己的卷子掉落在地上,卷子污染了。这考试也就宣告结束了。
景恒起床,抖擞精神,用号舍瓦缸里的清水洗漱一下,彩霞心细,已经给景恒准备好每日的餐食,分别打包好。
免去景恒的时间。景恒煮了壶热水,就着第二天份的干粮吃下去。
吃饱喝足,景恒小心翼翼地打开草稿纸,把写好的答案誊写到考卷上。
誊抄完四书的题目,景恒开始回答打开了经义。
经义稍微让景恒觉得有点难度的是。
“致天下之民,聚天下自货,交易两退,各得其所义。”
这句出自《周易_系辞下》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