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中秋节 (第1/2页)
九三读小说网 www.93dushu.cc,最快更新八十年代嫁屠户!
沿海城市本就比内陆发展更快, 并且他们养鹅都有一两百年历史,早已自成系统,如今借着改革开放的东方,更是蓬勃发展。
赵军之前接触的都是白鹅, 寥寥数只, 在水里游一圈上来, 翅膀张得大大的, 追着人啄, 漂亮且攻击力十足。
这边成年鹅都是棕褐色翅膀, 感觉脖子比白鹅短、粗些, 更显厚重感。
最大的一户养殖场,养了有几千只鹅,并且这是夏季减了量, 。
粤省冬天的气温也在一二十度, 没有寒冬,所以不需要担心保暖问题, 只需要注意炎热酷暑, 所以夏季整个鹅场数量是最少的,秋冬季能达到数万只。
他们有自己的孵化房、育雏室,鹅也是按照日龄隔开养殖的。
基本上二十天一个档,一个档位都有上千只, 卡着天数挪档位,成年鹅出栏之时必定有一批新鹅苗入住育雏室,整个养鹅场的数量保持着动态平衡。
赵军被专门的技术员带着一点点参观、讲解,薛青松拿个本子跟着帮忙记要点, 几天下来, 技术员嘴讲嘶哑了, 薛青松手也斗的不行,只有赵军好似越晒越精神。
毕竟来这一趟对于他来说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出发之前到底是把肉铺工作做了交接,屠宰场杀猪工作暂时还是停薪留职,等这次回去后在看怎么处理。
并且,这是赵军和姚晴天自成婚以来第一次分开,他可是背负着媳妇殷切的期盼过来的,不好好学习,都对不起这次分离的苦。
薛青松身体比较瘦弱,赵军怕累坏他,便让薛青松带着技术员去周边有名的茶楼喝茶休息,他自己再去周边市场和卤味店、饭店转转。
两人在粤省整整呆了五天,跑了七八处养殖基地,最后买了六十只日龄二十多天的雏鹅,一般这个日龄鹅基本上算是立住了,得病概率很低。
并且每一只都是赵军跟着技术员从准种鹅群里精挑细选选出来的。
这狮头鹅幼崽可不便宜,一只狮头鹅幼崽的价钱都顶得上阳湾镇上一只成年白鹅了,关键这还是靠着关系才买到的,一般鹅场不出售这些优良品种的准种鹅。
为着这些精贵的狮头鹅幼崽,赵军还买了十担价格不菲的鹅笼。
最贵的还是那十二只成年鹅,只要能活着回到阳湾镇,可杀的吃也能养着下蛋。
另外买了三百枚种鹅蛋,运回去就可以试着孵化了。
加上这边养鹅场习惯用的药物、饲料,甚至鹅棚搭建需要的材料,七七八八的,除了预留回去路费,赵军把所有带出来的钱都花了。
他们来的时候是坐火车,回去肯定不行,这么多活鹅,火车让不让上还是一回事,真让上了,这么热的天,这些花大价钱买来的鹅闷死在火车上怎么办?
赵军在粤省包了一辆带盖棚的小型卡车,这年月大货车是稀罕货,基本上人停车也不停,非常挣钱,所以包一辆车也是相当贵的。
出门整整十天时间,赵军和薛青松终于带着满车的货物回到阳湾镇。
分别十天,才重新看到人,姚晴天忍不住冲了过去,最后却只拉着赵军的手,看着那排鹅,让人以为她是冲看鹅来的。
“你都晒黑了好几个度!”
赵军却是无所顾忌,用手摩挲了下姚晴天的脸:“彼此彼此,你也晒黑了。”
而此时正是一年最热的季节,好在姚晴天提前带着一批人在山里树林间搭了几处棚子,鹅也好,人也好,都能有安身纳凉之所。
那两批狮头鹅本就是从最热的粤省过来的,倒也适应性良好,从鹅笼里放出来短暂踌躇后,便在碧波荡漾的池塘里游来游去。
阳湾乡的人是越来越欢迎这对来承包山头的夫妻了,自从他们来了,整个乡村的人都不用跑远去镇上或是外地去找活赶了,晴天养殖场每天都需要招工,越招越多,工钱也一直居高不下。
戴着麦草帽围着池塘扦插荆条和柳枝的人也纷纷放下手上的活,围着看那池塘里畅游的鹅群。
本来用插荆条做篱笆适合在四五月春末夏初之际,可这不是那时没想到,何况当时也兼顾不过来。
再有就是前期资金短缺,可这次薛青松回来后,他赶在薛洪之前挪用了他母亲生前留下来的大部分财产。
有了这笔额外资金,姚晴天便迅速把事情安排下去,首先在山里挑了几处合适的地方搭建凉亭和草棚木屋,然后就是给整个池塘种上木篱笆。
后续还将会在山里搭建养鸡和养鹅的棚舍,这棚舍怎么搭建有讲究所以还在等着。
如今最重要的是栽种篱笆。
不仅仅是池塘,既然要做,姚晴天打算一次做到位,将山脚下包括池塘在内的二十多亩收拾好的地方都围起来。
考虑到夏季扦插枝条存活率问题以及生长也需要时间,姚晴天安排一次性里外三层同时进行,最外层是没有生命力的木棍,中间扦插的是极易存活但是长不了太高荆条,内里再种一排杨柳。
三排都整得非常密实,不止人不容易进入,鸡鸭鹅也不能随意钻进钻出。
三层篱笆内外还各挖了一圈半米宽、半米深的小河沟,而挖出来的泥土正好能把栽种篱笆的地整体抬高大半米,这样也不怕好不容易种下的杨柳、荆条遇到一场大雨就淹死了。
又是江水又是湖水,为防洪涝灾害,阳湾镇两边有非常宽阔且密实的防护林。
随着防护林树木的长大,需要适当的减稠,特别是一些没存活下来的小树,需要及时清理出去,让出空间给其他小树。
减稠有专门镇府人员管理干预,而这死去的树木一般是农民得空去砍了拉回来当柴烧。
因为江边防护林离村落很远,还要翻越两处堤坝,两道堤坝中间的荒地更是沟沟畔畔遍布,异常难行,所以一般来说,人们没有柴火烧也只会就近山上去捡些枯枝,不会大费周章去据说有□□出没的防护林砍枯树。
姚晴天的篱笆材料便是这江边防护林淘汰出来的树和木材。
当然,防护林这么重要的事,村里、乡里都做不了主,姚晴天是直接找上阳湾镇防护林管理组,找他们组织收购。
本就是需要淘汰的,所以整体下来,还挺便宜的。
挖沟种篱笆自然找的是附近村子里的人,人太多了,姚晴天也管不了饭,挖小河沟的工钱依然是两块钱,种篱笆的一块八一天,毕竟这些活比挖池塘挑泥轻松。
夏季白天日长,中午太热,所以大伙早上提早一小时开工,晚上推后一小时收工,多出的时间都挪到中午,加上一个多小时吃饭的时间,让大家中午能回家好好休息。
总长五百多米的两道河沟和三层篱笆,从多处出发合围,在赵军回来的时候,已经完工了一大半,颇具规模了。
最初那第一批十八只鹅在杨顺的照顾下已经茁壮成长到五六斤的体型了,池塘边围着大批的人扎篱笆,这些鹅在中间的池塘和草地上自由活动,完全不用操心。
从粤省带回来的那群鹅,也省心,只要看住不要让他们乱窜掉到沟里去就行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