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第十二章 (第2/2页)
祝菁理解地点点头。
这哪里是不多,她目光四下一扫,就她这么个姑娘。
女儿家就算去书斋,也多去普通书斋,非要买什么特别的书,也大多是托兄长买而不是亲自来。
偶尔有大家小姐来,那也不会是孤身一人。祝菁这样,不开口说话又不仔细看的确容易让人误会。
她看他们紧张,也就不主动搭话。
湖心亭不远,很快就到了,祝菁下了船拱手道谢:“多谢二位公子。”
她这礼也不是女儿家的礼。
船上二人匆忙回礼,调转船头划走了,跟后边有狗追似的。
祝菁无辜地笑笑,转身往继学书斋走去。
继学书斋内部很高阔,走进里面能看见一排排书架,还有楼梯能上去,跟图书馆一样。
往里走穿过书斋,迈过一个门槛,另一边是九曲回廊,衔接着一个大亭子。
有几人穿着白袍在那儿品茶,有年长的也有年少的,正在谈笑,据说如果想找特定的书又找不到,可以去寻求他们的帮助。
祝菁扫了一眼周围,径自向那里走去。
“我怎觉得太平湖里的鱼又肥了。”
祝菁走近就听见了这么一句话。
“那些人天天喂着呢,哪里能不肥……我们等下可以抓……”
“咳咳。”其中一个人看见祝菁,轻咳一声以做提醒。
他看着祝菁,并没有因为她是女子而露出意外的神情:“这位小友要找什么书?”
祝菁并不像其他人站在亭外等人出来,反而走进了亭子,微微拱手,自报姓名:“我叫祝菁。”
亭子里的人一下子都安静下来,看向了她。
祝菁抿唇一笑,把竹筒里的纸条递给其中一个人,那人看过,将纸条传给身边的人。
纸条就这么在亭子里的人手中传了一圈。
一个安静坐在靠边的老人站起来:“我带你去。”
祝菁再次一礼,跟上他的脚步。
看着两人进了书斋,亭子里的人才窃窃私语起来:“这就是大人说的那位?”
“看起来好小,聚英殿那事,真的没有人帮她吗?”
另一道声音开始嘲讽:“又不是谁都要等大器晚成,有些人啊,就是酸。”
“嘿,你这老头子。”
“等下还抓鱼吗?”
一时间,亭子里又热闹起来。
另一边,祝菁随着那老人上了一层又一层楼,期间接受了不少讶异的目光。
越往上层的书则越冷僻,人也越少,再往上就没了人——因为有人守着,禁止通行。
但祝菁在老人的带领下,没有人阻拦她们。
“在这儿。”不知道上了多少层楼,老人站在一个书架前
“哪本?”
老人看了眼祝菁:“这个书架的下面三排。”
祝菁一愣:“怎么那么多?”
老人没有回答,只平静地交待:“祝姑娘想来下次可以直接来,守梯的人已经认得你。”
“多谢。”祝菁无意间看向窗外,也就是这个角度,她才看到,隔了湖对面的阁楼柱子上,镶嵌着亮晶晶的宝石,远远看去,隐约凑成了三个大字——立心阁。
她眨眨眼,忽然回身去扒背后的窗,就看见屋角处放着一个水晶球,阳光透过去,“立命亭”三个光影就打在与继学书斋相邻的亭子上,远处的湖里,一块不大不小的石头在里面呆着,隔着水能看见荡漾着的“太平湖”三个红字。
祝菁:“……”
这个书斋真是有够特别,不站在高处,都看不到这些名字,不愧是把“继学书斋”挂里面的人,敢情那已经是最明显的了。
“立心阁,立命亭,继学书斋,太平湖。”老人忽然开了口。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祝菁随口接,“都是好名字。”
“可惜,都被藏起来了,是不是?”
“藏秀于内而已。只要初心不变,就不算可惜。”小姑娘笑吟吟地,说起话来让人不会怀疑她的真心。
“祝姑娘和我想象中的大不相同。”
没有年少有成的清高自傲,也不像久经官场之人八面玲珑,不动声色。
她身上有少年人的直白与朝气,行事看似直率却也滴水不漏,加上有那样的才能,难怪大人会看重她。
“没有人能靠想象知道另一个人的样子。”祝菁抿唇一笑,从老人指的书架上抽了一本书。
“今日不打扰你了。”老人点点头,像楼梯走去,站在楼梯口,忽然道:“继学书斋原本要比现今热闹得多。”
祝菁翻书的动作一顿。
“真希望有一天还能看到那样子。”
说完,老人的脚步声慢慢变远变小。
祝菁头也没抬,没听到似的,一本一本地把书翻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