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遁入佛门,补全本元 (第2/2页)
别人都是养好身子到十多岁再来少林寺拜师,而他自小生于少林寺,虽说那些僧人偶尔也会为他特地开个荤,让他补补身子。
但总体来说,先天之上还是虚弱了一些,如此导致他的修行速度完全算不上快。
修行之道从弱到强,先是百日筑基,蓄气锻体,接着便是开窍这一个大境界。
开窍之路漫长无比,先是开辟天生九窍,随后才可开辟眉心祖窍,感悟天人交感,经历天人合一,最终归真反璞。
如此便可成就半步外景,随后积累足够,便可成功踏入外景境界,成为陆地神仙级别的人物。
当然了,这种境界的细致修行道路许宁并不知道,他遍观群书结合前世的记忆,最终也只是笼统的知道后面境界的道路。
外景之中分有顶尖高手,宗师和大宗师的区分。
外景中的大宗师圆满再进一步便可成就法身,进入下一层天地。
法身境界同样分有三层,分别为人仙,地仙以及天仙。
天仙巅峰进境则可成为传说境界,又被称为大能者,金仙等等。
传说境界之后乃是造化,又被称为大神通者,大圣。
造化大神通者,已经超越了几乎所有的生灵,因为他如果能够踏过苦海,抵达彼岸证道的话,那么便可成为无所不能的彼岸古老者。
修行境界到此并未结束,彼岸古老者们可以经过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完成最终一步,每一个纪元只能够超脱一位的道果境界!
“路漫漫其修远兮啊。”许宁感应着自己不过百日筑基的境界,叹了口气笑道。
而且这次不同以往,他连世界本源都被封印了,不能像武动世界一样全盘开挂横推了。
“好在我真灵位格高这点优势还是抹不去的,虽说在开眉心祖窍前无法运用精神力,但精神力强大被动带来的好处,如过目不忘,领悟能力高对我的修行应当有不少的好处。”
许宁放平心态,回忆起了传功师傅教授给他们的武道启蒙课程。
“不管是道门静功,还是世俗流法,武道修习之路的第一步皆大同而小异,是为气脉初通,强神健体。”
“这一步在道门叫做‘百日筑基’,意指奠定武道修行之基,所谓‘百日’,既正常而言,百日之内,任督等经脉气满自开,我佛门则称之为‘定中修身’,因为唯有心静入定,不散不乱,真气方能自然化生,填补窍穴,开通气脉,而世俗称为‘开脉’。”
传功师傅大致介绍着“定中修身”(百日筑基)的要点:“人身有三百六十五处大窍,每化生一口真气后,皆要填入窍穴,而每一处大窍需九口真气方为充足……”
“每次入定一刻钟,只能化生一口真气,故根据各人每日修行时间,大致百日到一年,即可完成这一步。”
“入定之时,六根清净,不妄想不急切,一刻钟后,自有真气化生,其中一半由督脉上行至头顶百会穴,再下行于上颚,生成一口‘金津’,另外一半,则由任脉上行,及于下颚,化成一口‘玉液’。”
“‘金津玉液’相逢,会汇成一口清且甜的唾液,这在我佛门称为‘甘露’,之后吞咽‘甘露’,填入相应窍穴……”
“等到‘定中修身’完成,则精气神皆足,气脉初通,身体强健,如此方能进入下一步‘禅定蓄气’,我佛门又称为‘长养圣胎’。”
“禅定蓄气就是下一个境界蓄气锻体,我先将百日筑基完成再说。”许宁回忆当初,他这具身体当初虽说灵性未开,处于胎中之谜。
但好歹灵魂的起步根基就远超他人,因此入定感悟读书写字,以及感悟佛法都很快,这也是为何他能够引发诸多师叔师伯喜爱的原因。
只不过碍于身体瘦弱,本元过虚,所以修行进度才远不如同龄人。
“既然剧情没开始,那我也不急,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暂且这么混着,弥补一下我的根基。”
许宁思考了些许时间,便定下了结论,决定先隐藏在少林寺中修行。
“不过我也是真老实,不会是看佛法看傻了吧,长得这么虚弱也不知道去山上打点野味来补一补,就吃少林寺给的那点东西还练个屁的武。”
许宁走出大通铺宿舍,望着屋外天气晴朗,万里无云,晒着温暖的阳光走到一处大缸,借着水面见到了自己的形象。
水面之中的少年体型瘦削,反光的光头之下是挺拔标致的五官,大眼睛炯炯有神,只可惜因为身体原因,脸颊有些过于瘦弱凹陷进去一些。
许宁的目光来回扫过,发现自己就是一个长相英俊,发育不良的小沙弥,但是他的眉宇之间,眼眸之内却有着与同龄人不一样的深沉,那一抹黑瞳之中有着舍我其谁,吞天踏地的霸气。
若是胎中之谜未解的许宁自然不可能是这样,按照许宁的记忆,在解开记忆之前的他,眼眸明亮,目光温和,很是阳光。
但现在的他则是那个主宰洪荒之一的圣人,纵横诸天杀人放火无所谓的万青圣人。
“面由心生,我的真灵苏醒之后,面容应当也会向着我的真灵显示而缓缓改变,当然我现在还属于长身体的阶段,发生点变化也没什么奇怪的,先把眼神换一下,哪怕恢复不到阳光,也不要这样咄咄逼人……”
许宁对着大缸挤眉弄眼,硬生生地站了一刻钟有余。
也幸亏四周无人,没人见到他这幅德行,否则堂堂圣人颜面还要不要了。
“我昨晚应当记忆就有所恢复,导致身体不舒服,被批准休息一天,既然我已经成功唤醒一切,那么也没必要浪费时间,直接去练武场修行,根基能弥补一点是一点。”
许宁还不想动用现在的那一点加点能量,毕竟他连怎么补充能量都没搞清楚。
“先靠着我纵横诸天积攒下来的知识以及我的聪明才智将金钟罩,铁布衫以及罗汉拳修炼到圆满。”
许宁一边盘算着,一边向演武场而去。
“这三套武学之中,罗汉拳和铁布衫仅有两层,而金钟罩则是有着第三层,如果我这样……”
许宁的身影渐行渐远……
时光如逝,岁月如梭,转眼间便是冬去春来,距离许宁解开胎中之谜已经过去了小半年的时光。
这一日的少林寺,迎来了新的弟子前来拜师。
黄墙黑瓦,暗红大门,少林寺的牌匾高挂上方。
一个身穿黄褐僧衣的和尚,正杵在门外,在等待着什么。
时间不久,一辆马车晃晃悠悠地碾过大道,带着一个眼如点墨,眉似远山,粉雕玉砌的小孩来到少林寺外。
“二少爷,侯爷也是迫不得已,在寺里怎么也比家里好,你不想想,哎,虽然这里青灯古佛,远离红尘,但少林是天下武道大宗,说不得您将来还有机缘凝就罗汉金身,威压天下,超脱人世苦海,而且你身来既得佛缘,有无名老僧送你一块玉佛坠子……”
“纵使金身难成,少林七十二绝技亦门门神奇,您若是能学到几门,将来纵横江湖,快意恩仇,岂不快哉……”
那粉雕玉琢的小孩一脸懵逼地听着身旁大汉说完这一切,随后那大汉驾着马车飞速离开了少林寺,消失在了大道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