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伐斧燧 (第2/2页)
从极其匮乏的史料记载来看,他们这种相互依赖的关系并没有维持多久。斧燧氏很有可能以为自己的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为了生存而不得已来抢夺神农氏部族的劳动产品。
斧燧氏所在的地区并不适合农业生产。传说,世界性的大洪水在女娲时期就已经开始了。
但是,国外的古人类部落生活的地理位置和中国不一样,他们在洪水褪去之后,可以很好的进行农业生产。但中国的大部分地区,由于地势较为平坦形成了大量的沼泽遗留。很不幸的是,斧燧氏就生活在这样的土地上。这些沼泽不仅难以生产,在雨季来临之时还会引发洪水再次爆发。直到帝尧时期,仍然是中原的一大祸患。英雄大禹,历经十多年的努力,就是要把这些遗留的水“疏通”流入河海。
辘辘饥肠的斧燧氏部族,不得不采取抢夺的办法,取得神戎氏的农产品。加之,他们本是牧猎氏族,剽悍勇猛,又有锐利的石制武器可恃,容易挑起战争。神戎氏族经常遭受到斧、燧的掠夺,必然要进行反击。最重要的是,当时最“尖端”的产品,极其简陋的石器农具在斧燧氏手里。神农氏为了发展生产,企图拥有自己的石器工业而出兵征服斧、燧,爆发了战争。神农氏对斧燧氏先是采取了威胁的手段,并且希望他们能够并入自己的部族。而斧、燧不畏强暴,奋起反抗。神农氏于是派出了一支部队,前去讨伐斧燧。他们小心的穿越大片的沼泽,很不容易来到了斧燧部族的管辖地区。即从豫东平原出发,渡过降水,先同斧作战,得胜后再沿古大野洋向东北续进,渡过江水再同燧作战,然后南下定居曲阜。
战争一开始,就是没有悬念的。强大的部族实力,比先进的武器装备具有更大的优势。神戎氏族部落有比较充足的粮食供应,斧、燧无法相比,长期饿着肚子作战,虽有“不供”的精神,也必然会失败。神戎氏族部落人数众多,有足够的兵员补充,他之所以事先要提出威胁或警告,也是自恃其人多势众。而作为手工业部落的斧、燧,尽管石制武器比较精良,但武器并非决定战争胜败的唯一因素,也终会因寡不敌众而失败。
神农氏以压倒性的胜利臣服了斧燧氏,但是并没有向后世战争那样对其进行灭族或者俘虏族人作为自己的奴隶。因为他们还没有那种思想。
如果是为了生存地,他们会把原来的部族赶出去,如果为了石器,他们很有可能将斧燧氏作为神农氏的一个分支而存在。毕竟,在那个时候,人口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不会随便杀人的。随后,神农氏部落至曲阜一带。周边各部落自动归附,组成部落联盟。神农氏成为了真正的中原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