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突破守拙 (第2/2页)
过度干涉,就会浪费精力;过分关注,就会走向灭亡。
无论是为人还是处事,最重要的就是分寸。
凡事过犹不及,如果一味显露自己,从而忘了身份,越了边界,只会给自己带来无尽的灾祸。
俗话说:“在其位,谋其职;不在其位,不谋其职。”
生而为人,每个人都在扮演自己的角色,都有各自的使命,各负其责,自然才可有序运行,社会才会稳步前行。
若是不懂得分寸,就会打破这种平衡,让自己跌入深渊,真正厉害的人,懂得恪守本分,做好自己的事。
守好底线,不乱分寸,才是为人的大智慧。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有本事不显露,有作为不自持,成功了不得意忘形。始终保持谦虚谨慎,才能长久存在,不至于招惹祸端。
相传,以前,有一名术士,跟随师父修行了几十年,修得了御剑之术。
临别时,师父嘱咐他,不要将自己的本领展示给别人。
他回到了家乡,乡亲们摆酒为他接风。
酒足饭饱之后,大家纷纷好奇,他学到了什么。
他一时兴起,就忘记了师父的嘱咐,表演了御剑的术法。
这件事,很快就传了出去,众人都来跟随他练习。
大王知道了这件事,害怕此人威胁自己的统治,就秘密派人把他抓起来,处以死刑。
“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
自然万物,高低相随,难易相成。
灵巧往往隐藏在笨拙之下,光明常常躲藏在黑暗之后。
清明需要混浊的沉淀,伸展需要弯曲的准备。真正聪明的人,明白隐藏锋芒,收敛自身。低调做人,如此,才能行稳致远。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正直的人,都在屈服;智慧的人,懂得守拙。
明智的人,显得木讷。人生这场修行,不在于外在的评价,修的是内在的境界。
在人生路上:层次不同,不争对错;身份不同,不乱分寸;处境不同,不露锋芒。
人生守拙三境界:不争对错,不乱分寸,不露锋芒!这便是守拙!当你能领悟,自然也就突破了!
说者无意,听者有意,李怀祯醍醐灌顶。
止戈内敛,出其不意,一招制胜!深以为然,天道忌满,人道忌全。
一个人若是过于显露锋芒,便偏离了自然道法,违背了人性常识。
他必须坚持本心,从心底接纳玄水!玄水果真不来阻挡他冲破境界了!
他顺势有了突破的想法,盘膝而坐。
突破!
守拙!
楪无虚大为惊奇!他就是无聊了打个趣,没想到真能突破!
随即摆摆手离开,心里越发觉得这是个彰显师傅帮助弟子突破的好方法,随便讲几个故事就好了!
自己确实为弟子做了几件实事!
他同时有注意到李怀祯突破与他人不同。
一般人突破,强行吸收灵气撑破体内灵气容量,粗略提纯灵气,达到下一个境界,从而容纳更多更精纯灵气。
李怀祯则是不同,沟通天地,灵气仿佛自动往他体内钻似的,毫不费力,没有丝毫难受之感!
这种微醺的状态真舒服!
李怀祯享受这种感受,他体内灵气仿佛与自己融为一体,不断提纯,其精纯程度岂止他人的十倍不止!
······
迷雾峡谷,常年迷雾笼罩,迷人心智,勾人魂魄,滋生了一些奇花异草。不少东西有毒,还隐居着邪修,是他们的乐园。
两侧山势巍峨,内部崇山峻岭,孕有极品天地宝物,虽有异兽邪修镇守,但依旧有不少修士趋之若鹜。
凡间修士境界低者,误入此地,十死无生,十分恐怖。
这几句话,逢人就听到。
此刻他已经下山。
同时,也勾起了李怀祯巨大的兴趣。邪修?
这么看来,去迷雾峡谷还能遇到。由于第一次出远门,居然迷路了!看见一个人,他急忙上前问道。
“道友,请问迷雾峡谷怎么走?”
“嗯?”
前面一行趾高气昂,他们只是炼气,凡间已经算是不错的了,而李怀祯已经是守拙修士了。
一开始他们不想搭理,但看到李怀祯释放的气息,急忙恭敬道。
“原来是守拙修士,迷雾峡谷,就在前方,我们只是路过,你只需要翻过那一座山就能看到了。”
“多谢。”
李怀祯淡然一笑,走过去,四人这才松了一口气,凡间怎么还有守拙修士,那些不是在宗门躲着苦修不出来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