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杨宪 (第2/2页)
恰巧,胡惟庸、李善长两人是与杨宪共事,见得杨宪这么嚣张,便是向朱元璋进行弹劾。
朱元璋早已知晓杨宪之事,于是罗列罪名,将其斩杀,就这般一代权相陨落而终,就连在历史书上记载得也不多。
徐达作为老臣,可亲眼看着杨宪的变化,此时他正提醒着胡惟庸很可能就是下一位杨宪。
朱元璋是一个头脑清晰的人,他的指头在桌面上轻轻敲了敲,微微沉凝道;“魏国公所言之事,朕记下了……只不过右丞相乃是功臣,且无作出格之事,容得朕好好观察予以任用。”
“是的,陛下!”
五天后,在京师城外百里地的农田。
农田广阔,土壤肥沃,周围种有高大的乔木绿植,整一氛围春意盎然、鸟语花香。
在农田一侧的小路上,朱桢穿着长袍带着草帽,正好奇地朝四处瞭望。
“不错啊……田地里都已经长出绿芽了!”
“是啊,王爷!这全仰赖于王爷的功劳。”欧阳七七在旁边欢喜地说着。
不错,今日朱桢、欧阳七七两人是出来进行考察的!
粮食增产计划正在紧密进行着,上个月初全国范围的农户已完成播种,朱桢便是出来看看改良的“基因种子”效果如何,结果一看,田地满满都是绿芽,当然令人开心了。
要知道古代的粮食种子与现代可是远远没得比,古代粮种存活率相较低,抗寒抗旱能力都比较差,而且容易长虫。像现在整一片田地里都开满了绿芽,这是十分稀罕的事。
也因此,当朱桢出入平原田地时,周围的农户、佃户都夹道欢迎,连声称赞。
只不过单单是播种成功还是不够,水稻、小麦的成长是非常漫长,期间会遇上各种意外,像是病变、虫害、雨水温度的控制等。
在考察完田地的情况后,朱桢、欧阳七七两人搭着马车来到了京城两百里地外的“应天河”。
应天河是长江的主干流域之一,河水充沛,但容易受到季节变化引起洪涝灾害,为此朱桢命户部、兵部、工部协同合作,在这里筑石建坝,形成水库。
此时抵达应天河的堤岸,可见河流上方湍急滚动,水雾阵阵,待得河水落下时就在一处巨大的水库中停下。
水库达三千平方米,高十米,偶有鱼儿跳动,十分壮观。
只不过看见这个水库朱桢却是频频摇头,虽然工部是按照设计图纸来打造,但与朱桢所构想的大相径庭。
水库横截面一侧使用硬化石块搭建,这是一种利用石灰、黏土、颗粒状的小石头混合而成,相当于是超简易版的“水泥”。而在水坝一侧还立有数十根巨大的木头以作支撑效果,防止水库崩溃。
这样的作法确实是建成了“水库”,但只能防着小型洪涝灾害,若是大一点的话必定会冲毁掉。
“王爷,怎么了吗?看起来你是不满意?”旁边的欧阳七七说道。
也不愧是欧阳七七啊,跟随朱桢有些时日他是知道自己的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