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有迹可循 (第2/2页)
朱桢深深呼吸一口气后,说道;“现在线索已断,但也并非是没有办法……咱们不是还要前去辽东城吗?”
黄彬彬、丹凤眼狱卒这些人都死了,但辽东城那几位官吏还没有死绝了,而他们也必然与朝廷的大人物们有关联。
虽然目前朱桢还未前去辽东城,但辽东城哪些人作乱,他心里已然有数。
宣承布政使司,陆丰,正四品官员,掌辽东城一郡之地的田地、钱粮、人口变动。根据已获得的信息,东北境地频频缺粮,百姓苦不堪言,饿殍遍野,从中能确定这个陆丰必然有违法乱纪、中饱私囊的举动。
“咱们前去辽东城后,必然有收获。”朱桢十分坚定地说着。
只不过在前往辽东城前,还得先收拾收拾蓝河城这里的烂摊子。
蓝河城是蓝河州的中央都城,十分临近应天府,是长江河流域主要的商贸之城,有深远的影响力。
现在蓝河城的知州及其属下的一众官吏或被杀死或被打入大牢,整个郡城的行政权力都被搅得混乱,若是朱桢贸贸然离开,恐怕整个城池非得乱上数月时间。
为此,朱桢得重整蓝河城的行政中枢及人员架构。
官邸书房,朱桢坐在桌案前缓缓写着奏折,其后把奏折一递就交给欧阳七七了。
奏折内容是向父皇朱元璋禀明在蓝河城发生的事,除了说明事情经过外,还请求朱元璋赐予自己行政任命权。
明朝是继承唐宋的政治体制,以三生六部制为主导,下设各个地方官制,权力收归于中央。
其中行政任命权是通过“科举制”、“推荐制”来进行任命的,作为楚王的朱桢并没有掌握任命权,更没有资格任命地方官员,为此他才先斩后奏地向皇上进行申请。
鉴于情况紧急,行政任命一来一回就要数月之久,为此朱桢先行任命官员,再经中央审核后重新选派新的知州。
欧阳七七此时收到那封厚厚的奏折后便是命人快马加鞭地送到皇城,其后感慨道:“王爷,你做事还真是仔细啊……”
也怪不得欧阳七七会这般钦佩了,现在朱桢的主要任务就是前去辽东城查清楚情况,至于蓝河城接下来的状况只需要向皇上禀报就好了,朱桢并没有义务维护蓝河城的官僚体制。
朱桢之所以那么做,全都是为了百姓着想啊,毕竟失去以知州为主的核心官员,当地将会出现一段时间的“无主状态”,许多行政措施都无法推行颁布,最终遭殃的肯定还是百姓了。
只不过现在向朝廷送达要求后,接下来就是选拔一批新的官员了。
欧阳七七喃喃地提出意见:“王爷,咱们对蓝河城这里并不熟悉,任命官员一事恐怕不好操办吧?”
“我们不熟悉,不代表当地的百姓不熟悉啊。”朱桢说话时,面容露出一种自信笑意。
“王爷,您这是什么意思啊……”
“很简单,使用民主推选制就好了。”
不错,就是现代的民主政治!百姓当家做主进行推选,把有民望有能力的人推选出来,让这些人来组成新一任的知州府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