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黄帝阴符经》 (第2/2页)
【原文】日月有数,小大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
【释义】太阳东升西降,月亮海朔弦望,皆有定数。小往渐变大来,大往渐变小来,阳大则阴小,阴大则阳小,此日月出没之数也。修炼者能够知往推来,食其时而动其机,采取日月精华,夺得天地正炁,自可完成修真证圣之功,神明亦由此而出焉。
【原文】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美能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
【字解】固,固然。躬,躬敬,谨慎。轻,丧失,天折。命,生命。
【释义】盗机即反夺之机,反夺造化之功,皆无形象可言,若有形象,便落后天,故天下无见之无知之。先有见知,便失其机。采炼之时,若为“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之先天元炁,无形无象不可见知,则能成丹;此时若动情识迅即化为后天油质,可以见知必有走漏之危。即使追回采炼亦不能成丹。此反夺之机君子得之固然谨慎,信道奉行,可以修成大道;小人得之轻视造化,修功倾覆,反有性命之危。
【原文】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
【字解】师,兵事。修炼与用兵理同。
【释义】双目失明之人,视不外漏,专一于耳,听觉反而灵敏;两耳失聪之人,听不外漏,专一于目,视觉反而灵敏。专心用于一处,便可得到平时用兵十倍的效力。反复不断地专一用心,则可得到用兵百万的效力。丹法与用兵相同,二者一理,运用之妙,都在专一。宋岳武穆云:“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原文】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
【释义】人生之初心本虚空,随着长大,渐为外物所扰遂而产生种种妄念欲想,损人心性,损尽则死。修炼下手,还虚第一盖“魔由心生,境由心造”心若不虚反而自惹魔障,毁我功修。故须收心离境,聚性止念,炼养神悉,以成大道。其机系于二目,神生于心,而发于目,此乃丹功之要妙枢机。举凡炼之内视、采药、烹炼、养胎以至出神等等,均以二目为关键枢机也。
【原文】天之无愿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
【释义]天本空空洞洞,无识无知,毫无施恩之意,而其行四时,育万物,大恩遂生。迅雷烈风均受其驱使,而蠢蠢然不能自主。此乃大道隐含之力量,不可思议,修真悟道之士,当出此参证之。
【原文】至乐性余,至静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
【释义】至乐之人,心胸坦荡,性有余闲。至静之人心性收敛,廉而不失。修炼之人功到虚静之时心农忽开,舒畅愉快妙不可言,此即是至乐至静之境界。天道驱风使雨运行四时看似至私,而其作用于万物生化,却是不偏不倚,一视同仁,实为至公。犹天性降之于人,虽为个人所私,其实贤愚皆同人人均有。此乃天道大公无私若至私而实至公。
【原文】禽之制在炁。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於害,害生於恩。
【字解】禽,通“擒”,擒摄之义。
【释义】擒摄造化的诀窍,乃在于炁。所谓炁聚则生,炁散则死。生与死互为本根生在何处死在何处,人由男女而生,亦由男女而死。恩害相生,亦同于生死。由人心返还天性,为死处求生,是谓逆则成仙成道,即恩生于害;由天性降人人心,为生老病死,是谓顺则生人生鬼,即害生于恩。
【原文】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人以奇其要,我以不奇其圣。
【释义】愚人以天地文理为神圣,我以随机应变为原则;人以愚弄欺诈为神圣,我以不言而信为神圣;人以惊世孩俗为神圣,我以和光同尘为神圣。这些都是修德之要,无德便不能培道。中华道家认为,道在我身上就是德,没有德也就失去了道。有人做功出偏,或者功夫停滞,即是因为不注重修德之缘故。
【原文】沉水入火,自取天亡。
【字解】水,指肾水,在易象为坎卦。火,指心火在易象为离卦。
【释义】以坎水填人离火之中,使后天坎离复变为先天乾坤。则后天之人心遂亡,而先天之天性遂现修炼功夫可以成就。
【原文】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漫,故阴阳胜,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
【字解】漫没润,充满。胜,主宰。
【释义】自然之道,主静立极空空洞洞,无中生有,《老子》日:“清静为天下正。”天地万物遂得以生化。天地之道充满其中,天为阳,地为阴,因此阴阳之道主宰于万事万物之中。静极生动阴极生阳,阴刚消长,互资互根。如此相推则天地万物生生化化,自然而然,不失其序。
【原文】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
【字解】违,违抗,改移。制,制订,采用。契,契合,规定。
【释义】圣人明白自然之道不可随意抗拒,因而采用至静之道。只有致虚守静,才能体悟天道,才能识别五贼,才能反夺造化。一切修为都是在静中自然印证。能静自可合于天地之道,可以攒簇天道之气候,这是律历所难以规定的。
【原文】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入卦甲子,神机鬼藏。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近乎象矣。
【释义】有奇异之器,才能产生万象变化。易道八卦甲子之中藏有鬼神莫测之机。阴阳相胜的法则,略昭然可以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