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复苏 (第2/2页)
王燕很想知道,在去年刚来这里上班的时候,是因为秋天,才没有看见蚊虫成群地奇景,还是这样的景象是板房专属,无法替代。
胡古月用自己的故事给王燕答案,在二十一二岁的时候,在板房中上班,这样的场景就出现,药物是没有办法杀死,也不能降低数量,四周的环境,给昆虫提供生存空间,人类是外来者,打扰它们的生活,侵占它们的空间。
道理是这个道理,在被人说出来,从耳朵传入大脑之后,有种怪怪之感。王燕的大脑中产生一种在这里上班是一个罪过地念头,理智把这个念头打碎。很多机会摆在你的面前,需要你来选,你当然要去选择其中最好的,把不好的摒弃。在这里上班也不是自己的选择,是领导的安排。
人的智慧需要在需要的地方凸显。在这里上班的人,有更好的生活环境,把心思和智慧结合,向蚊虫宣战。它们似乎没有大祸临头地急迫感,依然肆无忌惮地让人讨厌。生物圈的等级使高级动物碾压着低等动物,却不是任何方面。
灭蚊灯下尸横遍野,叫不出名字的虫子的身影也在这里变成常见品种,身上的红点和包通过上班洗刷着记录,警示着人们寻找另一种方案。
电蚊香据说很有用,使用在这里发挥着作用,但能够给研发产品的团队一则研发升级版产品的真实案例。
香、植物、土方法、小窍门等很多方法都被人拿到这里实践。
事实就摆在眼前,道理出现在每个人心中,在这里虫子数量太多,任何方法都是白费力气,起不到显著效果。
王燕用亲身经历来见证着什么叫做荒郊野外。想到最近看的泰剧,里面的人在森林中的房子里居住,他们难道就不怕虫子,不怕蚊虫。也许他们和我们种族不同,先天有一些不一样的地方。
------题外话------
作者的话:努力地写的真实,把想要写的故事全部记录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