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还有后计 (第2/2页)
但刑天毕竟死了,四凶相继被杀,最后只有刑天在战。百万里十万大山只剩刑天,奇禽被猎,异兽被逐,十万大山重现哀嚎。仰望天空,只有一个孤独的身影,不屈不服,神来伤神,鬼来杀鬼,执念不息,征战不止。
十万大山,万兽俯伏虔诚跪拜,群鸟不飞仰目哀鸣,无数信念向刑天汇聚,与刑天残余意念融合,刑天抗争之意,因此更盛。可惜,精神不在了,意念无所依,产生不了意识;可惜,灵丹不在,信念虽盛,强的只有执念,不能强大灵丹。否则,刑天真可能精神成神。
现在十万大山才知道,不是群魔厉害,而是刑天神勇。群魔虽强,但哪一个强得过那些老牌天仙,群魔虽勇,又有哪个勇得过天兵天将。只有刑天,一人能抗,一人能挡,群魔不是与他并肩作战,而是跟随他身后作战。
刑天天赋之强,独木也赞叹不已。创世之眼,实能灭世;意念之强,几欲成神;神力之神,直逼真神;不翼而飞,不可见形;空间法则,强大无比;干戚相随,成为神兵;千钧一发,神通无敌;圣体不灭,不伤不损。
尤其神秘的是那千钧一发,大可化山,无人能承其重,可化本体,如同刑天再生,小可成针,杀人于无形。黄帝都不舍得丢弃,据为己有。
黄帝再次陷入困境,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一具残余魔体,消灭不了,对天庭声望将是灾难性的打击。整天鏖战天地,伤他不得,灭他不得,不派兵围堵,他就打上天庭,天庭颜面尽毁,天威已失。
这时又是太白金星与释迦牟尼献计,群仙围攻,耗尽圣体神力,将刑天彻底消灭。计是好计,无可挑剔,只是计外心思,让人不齿。
共工残余神念,本是一丝遗留在护天大阵中的意念,留下强大阵法,留下护卫仙路、轮回的强大决心,何等伟力。意念收到黄帝护卫天庭的请求,主动为黄帝所用,早将应龙法则之伤彻底清除。这就是天庭的强大,天庭的底蕴,就是黄帝雄心伟略的信心所在,就是天庭落却不散的强大后盾。
应龙法则之伤清除,从此闭门不出,无人知道他内心的想法。太白金星与释迦牟尼的计外心思,就是要应龙上阵,以魔制魔,既挽天庭颜面,又解心头大患。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要破天庭流传诽言。可怜那赖黄帝信任,得以留在天庭的孔雀明王,听到这些话,身如筛抖,吓得躲在黄帝身后,不敢露脸。
黄帝应允,两人这次与应龙深入交谈。说到刑天被诛,只是早晚,活者要为身后计,表明立场,好在天庭有一处立足之地。说到我们抗争,无非为后,种族繁衍,还要有人守护。说到女魃虽死,血脉尚存,那点遗留,不能有失。又说到为保女魃,群仙退避,不与正面冲突,奈何刑天阵营,心生嫌隙,保护不力,是群魔未尽情份,不是群仙未尽全力。
应龙不出,其实心智已乱,不知何去何从,忧伤堆积,悲愤满怀。有过悔恨,误中天庭奸计,有过懊恼,一时心神被惑,有过不满,群魔护卫不周。
想过报复天庭,却深知天庭实力雄厚,一已之力,无异飞蛾赴火。想过逃离天庭,血脉之危被要挟在前,又怕殃及种族。想过自杀,却不知道如何面对女魃亡灵。
环顾四周,女魃已经不在,现在才知道,是多么的离不开女魃,她总是那么睿智,总是能保持最后一分清醒。多少次沉沦,被她温情唤醒,多少次陷入疯魔,被她舍命拉回,多少次迷惘,被她一声笑语心神通明。
就在这种浑浑噩噩的状态中,太白金星与释迦牟尼,前来劝说。一次劝说,如对雕塑,二次劝说,如对僵尸,三次劝说,如对顽石。无数次之后,应龙终于动了,杠起独木就走。
应龙不是被两人说动的,而是无尽忧伤,无尽哀愁,无尽思念,精神已经错乱,他已经不知道自己是谁,心中只有怒火,只有无限的报复,他要发泄,他要拼杀,只有拼杀才是报复。
太白金星与释迦牟尼何等阅历,心中已经猜到一二,连忙跟随,是怕他神智不清,祸害天庭。但两人的担心是多余的,应龙直接飞赴十万大山,那里是他的战场,烙印灵魂深处的战场,心神错乱,忘记自己,却没忘记战场。
十万大山之上,悲情英雄故事结束,剧情并没结束,一个孤独的身影,搅乱天地风云,正与群仙厮杀。两个曾经的生死之交,曾经的理想共同追求者,曾经的信念共同守护者,相遇了。一个精神不在,只有执念,要无尽厮杀,一个心神已亡,只有悔恨,要疯狂报复。
执念之强,置血脉认同不顾,悔恨之深,置血脉曾识不管。全都忘死,全都已死。应龙疯狂之下,实力逆势暴增,刑天无首,实力大幅减弱。应龙更有独木支撑,一时之间,两个竟然打了个旗鼓相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