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复生三论 (第2/2页)
这三点看法,相当于三盏明灯,给丁一启迪,乃至后人整理光神史记的时候,将这三点看法,单独作了陈述,称为“复生三论”。“复生三论”,复生提出,丁一复生。
这三点看法,分别是觅“唐僧”、夯基础、清幕后。
命运有轮回,众生有宿命。复生认为丁一与刑天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很有可能陷入同样的宿命。必须要有一个坚强的后盾,这个后盾不可能是丁家老祖,不可能是那些超强势力,而是同样出色,同样惊艳的奇才。能在关键时刻指点迷津,能在危机时刻解救危难,能在前进征途优势互补,譬如灵猴之遇唐僧,因此称为觅“唐僧”。
只是这个“唐僧”是谁,复生也不知道。只能在生死历练中触碰机缘,也许是隐世的高人,也许是刚入道的后起之秀,也许是敌,也许是友。当然也许根本不存在,那么只能独自抗争,一切再看天命。
夯基础,被复生说的最实在。基础是什么,是万物生灵的认可,是志同道合势力的形成,是生死不忘交情的巩固,是生生不息力量的源泉。而最主要的就是力量的源泉,说到底就是要有自己的后方,譬如灵猴有洞天福地,刑天有十万大山。
因此,复生提出两条建议。一是寻找七魔之后,他们的血脉中有与刑天血脉融合的记忆,被刑天血脉认可,天然亲近,又饱受磨难,复兴意识强,抗争意志坚,极其容易争取。二是人间建立势力,凡人中打出一片天地,成为自己的巩固后方,这一点复生决定亲自参与,亲自谋划。
清幕后,是复生最感到担心,最感到迷惘的。一切源于灵诀,但真是灵诀那么简单吗?能够参与争取,能够最终获益的,天下之大,就那么几人。灵诀确实能够指点修炼迷津,但也只是指点,要七炼顶尖强者推倒重来,怎么可能?别说七炼顶尖强者,恐怕一个六炼强者,都不可能推倒重来。
那么就只有一种可能,获得灵诀,为后来人计,为家族强大计,为血脉之危计。但是,丁一是光的潜质,这个可能就复杂了,因为灵丹还有一种壮大的方法,那就是吸取更强大的灵丹成就自己,吸取潜质更高级的灵丹改变自己。如果只为灵诀消息,复生认为丁一的危险还不大,如果是奔光之潜质而来,丁一之危,危在旦夕,极有可能光之潜质全部触发之日,就是危险来临之日。
而这一切,都在幕后那只不可见的眼睛时刻留意之中,在某人的精心谋划之中。复生甚至怀疑,丁一的成长轨迹,可能都会因这个幕后,发生某种改变,而这种改变,只要用心感受,应该可以察出些端倪。因此必须清楚自己的处境,必须清楚那神秘的幕后,被复生称为清幕后。
复生说完这些,就不说了,又陷入思考,与之前的思考不同,这次的思考,是如何帮助丁一建立巩固的后方,使丁一的奋斗史有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至于丁一具体的路怎么走,复生没有提出任何意见。她是何等阅历,当然知道各人有各人的气运,各人有各人的机缘,你以为的光明大道,强加于人,则可能因此气运更改,机缘错失,成为羊肠小道。气运与磨难相伴,机缘与凶险相随。
简单思考之后,复生起身走了。百思不如一做,丁一已经所有的经历全部讲清了,已经将郁结心中九年的悲伤倾诉了,他现在需要的不是娘的羽翼,而只是需要一个娘,铺床叠被的娘,烧火做饭的娘。他留存冰山盆地的那些“族人”,也需要一个娘,一个能征善战的娘,一个统领四方的娘。
这些都不用多说,再说已经没有意义了,再说丁一的倾诉就白费了。一番倾诉,何尝不是一番希望,一番寄托,否则怎么可能点滴不漏,点滴不留。
丁一见娘走了,没有立刻起身,而是稍作沉默。自己的倾诉既是情难自禁,更有见到复生的那一刻起,就有的意动。娘走的坚决,没有灵丹的身影,却散发出强者才有的气势。
丁一沉默,是因为感动,娘不作多言就起身离开,已经表达了一种坚强,表达了一种承诺,表达了一种义无反顾。而这一切都还只是建立在希望渺茫的基础上,自己是否能够顺利成长希望渺茫,是否能够到达那上巅峰希望渺茫,是否能够拯救复生希望渺茫。但娘都信了,留下三个看法,要用实际行动作出回答。
这三个看法,让丁一诧异复生的见解,竟然如此犀利,洞察虚妄,看穿迷雾,要说自己没有这方面的思考,是不可能的,但是经娘说出,竟是如此清晰,有一种大道得见的感觉。从此方向更明,道路更宽,丁一相信,只要顺着这个方向前进,终有凌绝顶而天地清的那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