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村寨 (第1/1页)
九三读小说网 www.93dushu.cc,最快更新笑傲在大明!
次日,林平之命马文书给王朝马汉登记入册,将两人列为锦衣卫校尉之职。二人脱胎换骨,站在堂下意气风发,众人也从张龙赵虎处得知二人来历,只是不知有曾经偷盗之事,只知是做善举被大人发现,心中不禁暗叹二人运气了的。不久林平之上堂,先是询问了张龙最近招标新人的事宜,随后将王朝马汉正式介绍一下。随即开口道:“张龙,对宁夏卫屯田之事你了解多少?”张龙面色一红,赧然道:“大人,卑职无能,近几年边军卫所内我百户所实在无力渗入,过去的几个暗探也在鞑靼犯边的时候战死,故此卑职对其现状不是很清楚,只是根据外部观察,去年以来,宁夏卫因屯田之事多有龌龊,甚至曾有死伤。”
林平之点头道:“难为你了,在那种情况下还能得到这些情报已不容易.”说着话,林平之抽出一叠文档,派发给张龙赵虎,看两人接过文档。林平之开口道:“张龙赵虎,你们四人回去以后,按照本官的命令行事。”随即又拿起一份文档转向王宽道:“王宽,你和马华这几日去一趟宁朔县指挥使衙门,到了以后按本官的意思行事。”
这几日王宽马华心情不是太好,王宽还好说,只是在林平之赴宴当日说了错话,大的问题也没有,而且自己毕竟还是升官了,还是乐大于苦。马华则不然,他和王宽同时追随的林平之,现在王宽已经归为从七品小旗官,自己还是白丁一个,现在又看林平之对张龙等人态度亲和,自己貌似更边缘化了,心情更是糟糕。现在二人见到林平之有任务派发给他们,而且还是去宁夏卫指挥衙门这种地方办差,心情一下大好,都决心一定要把事情办漂亮,让大人对自己也高看一眼。
将众人分配下去后,林平之宣布散会,随即命马文书看家,自己带着王朝马汉走出了衙门。林平之到宁夏的时候正是正德四年九月,现在已是十月,走到大门外,一股寒风扑面而来,夹着一些雪粒,打在脸上。还好林平之虽然看似文弱,体魄却雄健异常,因此这点寒冷对他们并没有影响。再看王朝马汉,二人呼着白气,也是神情正常,显然这种天气对他们已是习以为常。
林平之吁了口气,随即翻身上马打马扬鞭呼带着两人呼啸着出城而去。半个时辰后,三人来到了一处村镇,站在村口举目环顾四周。放眼望去,这村镇一派凋零肃杀之气,给人一种萧索之感——李俊堡,也是锦衣卫所的屯田之处。
大明朝自洪武皇帝开国以来,便以卫所制度为大明最重要的军制。自洪武十七年,朝廷在全国的各军事要地,设立军卫。一卫有军队五千六百人,其下依序有千户所、百户所、总旗及小旗等单位,各卫所都隶属于五军都督府,亦隶属于兵部,有事调发从征,无事则还归卫所。此法的实行,须有一套能保障军队数目的户籍制度配合,来维持卫所制的运行,是一种寓兵于农,守屯结合的建军制度。太祖洪武帝说:“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
军户即户籍种类属军籍之户,初期的来源有二,一是元代原本的军户,二是现役军人之户,这在洪武二十一年黄册编造之後更加以确立。军户为世袭,且管理颇严格,除籍十分困难,大致上除非丁尽户绝、家中有人成为高官或是天子赦免,是无法除军籍的。尽管如此,日久军户仍日渐减少,因此後来有使因犯罪而充军者入军籍之方法,被称作恩军或长生军。
军户的主要的任务,便是出一丁男赴卫所当兵,
称作正军,其他的子弟称作馀丁或军馀,正军赴卫所,至少要有一名馀丁随行,以助其生活,由于军户负担沉重,故多给有田地,且正军免全部差役,而在营馀丁及原籍下的一丁亦可免差役,以保障其生活并供给正军之生活。如后来影响所有民间秘密宗教的罗教创始人罗思孚,本是一名戍军,後来找人顶替之後,才离开军伍。
军丁的分发地点,多以距离原籍地遥远且分散的方式,以防止逃兵,但长途的跋涉加上水土不服,给役卒带来不少痛苦。正军服役于卫所,必须带妻同行,以安定生活并生儿育女,每一军人有房屋、田地,每月有固定的月粮,但实际情形则常分配不足,行军时则发给口粮,衣装则须自备,武器则由国家以工匠生产。军士在营,分成守备和屯田二部分,比例不定,按时轮流,屯田固定上交粮食,以供给守备军及官吏,其目标在养兵而不耗国家财力,但自宣宗皇帝以後,卫所官侵占军屯田地、私役军士耕种之事,已经常发生,这个目标渐难以达到。
一般正军身死,即以户中壮丁补充,但由于军人生活困苦,逃兵甚多,洪武初年即有逃兵,至洪武三年十一月,逃亡者计47986人,因此有“根补”、“勾补”等方法。根补即抓回逃军,勾补则由其户中以丁补,但此举既扰民又扰官,亦有军官藉此贪污,迫害人民,使乡里间痛苦不堪。而且逃兵有增无减。正统三年,逃亡官军竟达1633664人,这时开始有募兵之举。
锦衣卫虽然是皇上亲军,但毕竟也是大明军队编制,也有屯田职责,只不过因为锦衣卫的特殊地位,从一开始就不像其他卫所一般正常的屯田,到永乐皇帝的时候其屯田的职能已经基本退化,各地卫所更基本丧失了屯田的功能,宁夏府锦衣卫本也有自己的屯田处,不过早在弘治年间便被其他卫所彻底兼并。此次林平之出京时便向天子提出了重建地方锦衣卫屯田的建议,天子虽然不以为然,却也没因为这点小事多想,便随口应了林平之。数日前林平之已经将天子诏令上报了宁夏卫,前几日去周昂府上赴宴,周昂也不以为意,只是暗笑林平之不知天高地厚,也抱着某种幸灾乐祸看热闹的心理,便将锦衣卫以前的屯田所交还了了林平之,本来周昂还想偷工减料,但是林平之早已经从刘瑾那里拿来了兵部库存的文档,宁夏锦衣卫虽然是百户所,但是天子亲军的身份,他在宁夏卫却有一个千户所的屯田之地,周昂也只好捏着鼻子认了。
宁化寨是大明军队在宁夏府最先落脚的地方之一,那时候,一支来自福建的戍边队伍来到此处,他们把村子修缮成寨子的形式,屯兵三百多人,可能是他们思念老家吧,于是,这个无名的小村有了正是的名字——宁化寨。林平之本就是福建人,在得知自己的屯田之处是这里是不禁唏嘘不已,暗道也许这就是冥冥中的天意,造化弄人,更有心让此地大治。
弘治四年,李俊调任宁夏,任都督同知,李俊镇守宁化寨,他最初是延绥镇的一个百户长,凭军功一步步往上走,来戍边时候,把驻军地选到了现在宁化寨,把废寺拓宽,并筑墙为堡,围着金塔(多宝塔)展开,一个更大的驻地产生了,也就是现在的李俊堡。同时,李俊把手下的许旺,曾刚,吴团,王雷等等都分出去建立军屯,因为那么多人,都是要粮食维持生活的啊,另外,分散不远,可以形成犬牙交错态势,相互照应,可以对鞑靼敌军形成有效防范和打击。
可能周昂之所以有看林平之笑话的心理,是因为李俊堡的位置极其恶劣,李俊堡离贺兰山近,北去玉泉营,平羌堡都很近,快马加鞭半个时辰就到。而平羌堡和玉泉营主要防御的是从贺兰山赤木口(如今的三关口)窜出来的敌军。也就是说,这个地方绝对是面对鞑靼胡虏的最前沿阵地,但是林平之不怒反喜,如此险要之所,所谓的危机自然也是莫大的机缘,他一眼就看出来李俊堡是通往宁夏平原内部的第二道防线,一旦敌军跨过李俊堡,那么宁夏平原就门户大开。所以,李俊堡称得上是交通要道上的咽喉之地,李俊堡的位置太重要了,自己必要将之建成钢铁堡垒,不负天子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