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改革风暴来临,老编辑邓林准备投毒 (第2/2页)
清江日报虽是事业单位,但实行的是企业化管理,自负盈亏,只要财力允许,大幅度提薪没有任何问题。
刘平原提出的提薪建议,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但赞成的为多数。
刘平原说:“人尽其用,也很重要。能不能搞一次编辑部的大规模双向竞聘,中层及以下干部全部重新洗牌,将最适合的干部聘到最适合的岗位上。普通编辑记者也自由选择岗位,选择自己的头头;头头也可在一定条件下选择手下的员工,双向选择,并强化考核。广告部也纳入竞聘范围。”
赵超群说:“这想法好,能把合适的人选聘到合适的岗位上来。”
张火也说:“是个好办法。”
李青春说:“这个把戏怕不好玩,弄不好会出乱子的。”
李川说:“报纸要翻身,必然要有大的改革举措出台,竞聘还是有必要的,”
刘平原说:“竞聘要善待老编辑记者,人家老了,弄不动新闻了,一脚踢开,那不人道,也不得人心。50岁以上的老编辑记者如果没有聘上,一律由报社安排工作,一时无法安排的,薪水照发。”
大家都说这样好。而后议到了要有一个严格的考评方案。
领导活动、会议新闻报道是个老问题。
一些社委认为,领导活动与会议新闻过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报纸形象,败坏了读者的胃口。
赵超群接口说:“我认为大家说得有道理,天天版面上充斥领导活动与会议新闻,读者厌恶。”
刘平原没有顺着赵超群的竿子爬,对这个问题,他已深思熟虑,他说:“我认为,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重要活动与重要会议新闻,不但不应该看成是我们报纸的负担,有丝毫削弱,而且应该看成是优势所在,大大地加强。我们现在坐在金山上而不识金山,而同城的清江时报等媒体,则削尖脑袋拼命想搞这类新闻。一些省主要领导的活动与省委省政府的重要会议不让他们的记者参加,他们还意见很大,找人向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说情。我们的问题不是领导活动与会议新闻多了,而是我们没有把领导活动与会议新闻报好,从中挖掘出富有新闻价值的新闻来。”
还有句话他没有说,那就是这些不铆足劲报,那省委还要你这个报纸干嘛呢,歇菜去吧!当然,这话不便明说。
有人提出,应该把毫无新闻价值的臭鱼烂虾赶出版面,抓取更多的真正的新闻送上版面。大家都很赞成。
有人还提到了取消记者拉广告吃回扣的事,说这一方面腐蚀了那些码头好,有能力拉广告的记者,他们搞新闻报道心思不足,而挖空心思替广告主搞报道,以致广告新闻泛滥成灾。同时,也严重挫伤了其他没有拉广告便利的记者采写新闻的积极性。
之前,编辑记者拉广告,可得到10%左右的回扣。拉10万元的广告,可得到1万元左右的回扣。广告额打折多一些,回扣率则相对低一些。一些肥水码头的编辑记者,赚得盆满钵满,一年搞个几十万元,还是没有鸿鹄之志的。有夸张的传说说,某某记者用书包装回扣,书包撑得像胖猪崽一样。
还有社委提出来,能不能改变目前按部门划分报道区域,部门的编辑记者再分一条几条线的报道方式,每个报道部,确定两三个人跑日常的领导活动、会议等新闻,而其他的编辑记者则腾出手来,打破战线、部门杠杠,八仙过海,抢抓各种各样的鲜活新闻?
最后,刘平原交待范大为,根据社委会议的讨论结果,3天内起草一个报纸改革方案,交社委传阅审稿修改后,报省委宣传部并省委审批。
范大为是刘平原的死党,多年前关系就很好。
一个神秘人物的一个电话,把邓林招了去。
邓林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清江日报社时政部工作,他内向,社交能力一般,智商也平平,不过,年轻时还是写过些有份量的报道的。但年过50以后,中老年病顽固地缠上了他,什么高血压,什么冠心病,什么糖尿病,一个也没有少,弄得很痛苦。更要命的是,他的脑动脉硬化严重,记忆力、思维都大不如前,再也难以采写或编辑出好的稿子。
他还是报社的老困难户,妻子蔡丽下岗多年,每月只发有很少的生活费。儿子才考上外省的一所二本大学。
按理说,穷人家的孩子应穷养才是,但偏偏邓林是个特别疼儿子的爸爸,他把穷孩子当富二代富养,别人家的儿子有什么,他也想给自己的儿子什么。别人家给孩子星星,他也想着给孩子星星,别人家给孩子月亮,他也想着给孩子月亮。儿子呢,也不怎么懂事,看着别的同伴有什么,眼馋,不时要这要那。他身上脚上穿的,都不是低档地摊货。别人有手机,他也要手机,别人有平板电脑,他也要平板电脑。
邓林自己有一个抽烟的习惯。他曾想过要把烟戒了,但戒了几次,最后都败下了阵来。也许,烟瘾,是他烧愁的一种不错的方式吧。他那愁苦的灵魂,或许能从烟瘾的满足中飘出些许的快乐。不过,他抽烟从来不敢放肆,一般只买最便宜的香烟,而且,一包烟要均着抽两三天。如果放开来的话,他一天一包烟还少了。他抽烟时,为了多吸几口,烟蒂不烧到极致烤痛了手指,是决不肯丢弃的。
儿子上高中时,便在校寄宿,只有到周末,才回来一天,上大学了,只有放假了才回来。儿子不在的时候,他把生活费压低到了最低程度。他买菜,都是选择到下午下班后,这时,菜市场一些摊贩开始大甩卖,他则选中间最贱的菜买,花很少的钱便能买一袋菜。不过,儿子回来了,他便立即给买好吃的,生活水平一下从杨白劳升格为黄世仁。
前不久,儿子打电话回来,要钱买手提电脑,说是寝室里人人都有手提电脑,只有他没有,很不方便。邓林知道儿子还有个很没面子的理由没有说,但知儿莫如父,他能感觉得出来的。他丝毫没有犹豫,答应尽快寄钱给儿子买手提电脑。但凑来凑去,只凑了六千来块钱。本来,买一台很普通的国产手提电脑,六千块钱绰绰有余了,但儿子提出想买苹果或三星手提电脑,要万把块钱。他没有劝儿子降降电脑的档次,他想给儿子最好的。
也不知邓林与这个神秘人物谈了些什么,回来后,邓林心境越来越差,进入了抑郁状态。他想,自己也曾经有本事过,为报社写过不少有份量的报道,现在老了不中用了,他刘平原就想把自己一脚踢开,太绝情了吧!他越想越害怕,越想越气愤。他到地摊上买了一包毒鼠某藏在柜子里,心想如果刘平原做得太过火,不惜与他同归于尽。他连步骤都想好了,先在刘平原的茶杯里下毒,他观察过了,那很好下手的,等确定刘平原被毒死之后,自己再喝下一杯毒水,一了百了。这个灰暗的世界,他没有什么好留恋的!
社委会一个星期后的上午9点钟左右,改革方案还正在社委间传阅审看,刘平原正在办公室审看一篇社论,突然,姚茜茜闯进来报告说出事了:老记者邓林倒在了办公室里!刘平原的办公室在2楼,时政部的办公室在3楼。
刘平原心里一惊,马上跟着姚茜茜咚咚咚来到时政部办公室。
邓林斜靠在沙发椅上,脸色惨白,显出十分痛苦的表情,口里的涎水顺着嘴角流了出来,额头上挂着细细的汗珠,右手捂着左胸口心脏的位置,人已半昏迷。
办公室乱做一团,但没有人去动邓林,因为大家知道,此时随便乱动病人,有可能弄巧成拙,造成无可挽回的后果。宋晓斌已分别拨了报社医务所与120的电话。
这时,医务所的谭所长旋风一样提着急救箱冲了进来。谭所长一看便知,病人很可能是心肌梗塞了。他很专业地以令人眼花缭乱的动作,打开急救箱,取出硝酸甘油片,迅速往病人嘴里塞了一片。而后,嘱人帮忙,一起把病人轻轻地抬着移到了旁边的长沙发上躺着。谭所长毕业于清江大学清雅医学院,已在报社服务10多年,不仅医术好,而且很敬业。
这时,楼下传来了尖利刺耳的警报声,120车到了。等候在门口的由宋晓斌派出的记者,把扛着担架的急救医护人员引了上来。于是病人在做了必要的处理后,放上了担架,抬下楼,送上车,一路呼啸,直奔省会最好的医院清江大学清雅医院而去。谭所长随车而去。
旁边办公室的苛国庆闻讯也来了。
刘平原知道他跟院长很熟,忙交待说:“快给清雅医院院长打电话,告诉他报社一名记者突发重病,可能是心肌梗塞,正在赶往清雅医院途中,请他们急诊科做好准备,不惜一切代价救人。我们随后就到。”
苛国庆立即拨了电话,按刘平原说的说了,并告诉院长,他和报社社长随后赶来。苛国庆长期搞科教报道,医院是他们报道的部门之一,久而久之,与清雅医院院长成了好朋友。
院长很买账,立即打了招呼。
清雅医院在报社的北边,离报社一站地,约1公里。救护车几分钟便到了。到医院时,病人已昏迷。
刘平原、宋晓斌、苛国庆等随后也乘车赶到医院。
权威的心内科教授杨明亲自接诊,他根据病情判断,基本上可以确定为心肌梗塞,果断地在第一时间便打上了溶栓吊针。
苛国庆与杨明也很熟,他向刘平原介绍了杨教授。杨明只是礼貌地点了点头,而后继续忙他的。名教授,矜持一点最正常不过了,如果过于热情,反而不正常了。他能来接诊,已是天大的面子了。像杨明这样的名教授,一般是不出面的,只有特殊人物如省级领导人等,才有可能享受到如此待遇。这一点,刘平原与苛国庆都心知肚明。
邓林的妻子蔡丽接到宋晓斌打的电话后,随后也赶了来。蔡丽在市检察院办公室工作。
后经心电图、彩超等检查,充分显示,病人系心肌梗塞。最后诊断,心肌梗塞。
刘平原与宋晓斌、苛国庆、谭所长守在急救室的病床边。
两个来小时后,邓林终于苏醒了过来。看着坐在病床边的刘平原等人,浑浊的老泪从眼角慢慢地滚了下来。护士发现邓林醒了对着刘平原等人流泪了,告诉刘平原他们,病人病情有了好转了,但还没完全脱离危险期,请他们到外面椅子上休息,以免影响病人情绪,造成病情反复。
刘平原等便出了急诊室,在走廊的椅子上坐下来。
又过了一阵,苛国庆对刘平原说:“刘总,你事情多,先回去,有我在,该做的我都会做的。万一有什么事,我会立即电话告诉你的。”
刘平原确有很多事等着处理。他叮嘱苛国庆等一番后,方才离开。
邓林的病迅速好转,4天后,转到了普通病房。
赵超群也到医院看望过邓林。他们是大学同班同学。就邓林那脑子,能考上名校,凭的是苦读。
两个星期后,邓林便出院了,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
医生开了医嘱:全休3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