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六章 大明是大明人的大明 (第2/2页)
蒙县的中心是一个深入内陆的海湾。
海湾在内部分叉变成了两个小海湾,分叉的地方中间有一个椭圆形的岛屿。
蒙县目前的县城就在这个岛屿上。
蒙县所在的岛屿两侧,都是天然的深水良港,大部分地区水深超过二十米。
进入海湾的航道上,水最浅的地方也超过十五米,十万吨的大船就能直接停靠。
整个墨洲东海岸,除了最北端的埃及和最南端的南墨洲,蒙县几乎是唯一的大型港口。
这个港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面向小西洋的常驻舰队,很可能会以蒙县为母港。
移民船在蒙县码头靠岸,郝仲义从船上下来的时候,身后跟着六个组长,六十多个移民家庭,总共一百二十多个来自不同种族的移民。
就算是上船最晚的波斯、天竺、鞑靼人,现在也多少都懂了几句基本的大明语了。
绝大部分都已经能够认识自己的名字,少部分甚至能写出自己的名字了。
郝仲义带着一大群人,跟着码头上的引导人员来到接待处,报告了自己带领的移民的数量和家庭数量,接待处的干事检查和确认了信息之后,出具了一份单据让郝仲义签字。
办完手续之后,郝仲义领了一个牌子,跟着一个大明干事进城,去未来的住处。
蒙县是一个千年古城,可信的最早记载是大食人在九世纪的时候留下的,但实际城市的起源显然比这个后来者的记录要更早很多。
蒙县是东墨洲最重要的港口,原本是墨洲人的土地,大明的郑和船队曾经抵达这里。
后来大食的阿拉伯人、天竺人、波斯人,泰西的葡萄牙人、英国人、德国人,都曾经争抢过这块地盘,都留下了他们各自的痕迹。
现在这座城市交到了大明人手中,来自大明统治下的神州各族的加入,让这座城市的族群复杂程度再次达到了一个顶峰。
如果把蒙县的各族群占比做成饼状图,每个族群一个颜色,看上去可能宛如万花筒。
城里的建筑风格,也是复杂多变到了极点,几乎每一条街的每一栋建筑都不太一样。
郝季智跟在自己二哥身边,看着周围的房子,忍不住就念叨说:
“这些房子太乱了,都拆了改成大明式的房子才好……”
前面的干事听了笑着说:
“现在把这些房子拆了,我们可就没地方住了……”
郝仲义一行人被带到了一个阿拉伯式的庄园里,已经有一群三十多个男女在这里等着了。
引路的大明干事笑着介绍说:
“这院子是曾经的阿曼贵族奴隶商人留下的,这里的这些人原本是奴隶贩子的奴隶,现在都已经解放了,也都交给你来管理。
“院子里估计能有六十多个房间,应该足够你们居住了,在咱们工厂的统一宿舍修好之前,你们先凑合一下住在这里面吧。
“院子里面有水井,库房里面还有粮食,这两天下大家都好好休息一下,后天开始去工厂学习干活,到时候有人来叫你们。”
郝仲义已经习惯了,每过一段时间,自己管理的人就会增加一批。
现在直接理所当然的答应着,跟干事道别之后,先去询问这批刚刚解放的奴隶的情况。
郝仲义的队伍里面,波斯人和天竺人里面,有懂得大食语、奥斯曼突厥语的人,跟这些阿曼人的奴隶打交道也是没问题的。
这些刚刚解放的奴隶,可能还不适应独立自主的生活,郝仲义就把它们打散,分到了现有的六个小组里面,分给六个组长去管。
安卓苹果均可。】
然后把普通的移民先留在院子里,自己带着组长们在院子里外都转了一圈。
弄清楚院子的大致格局,分配好了每个组生活的区域,安排好了巡逻和做饭。
然后让组长们出去带领普通移民,各自安排到自己负责的具体区域里。
院子里的食物和水的管理,郝仲义理所当然的交给了自己弟弟。
原本计划开食堂的郝季智,提前开始干总后勤的活儿了。
郝仲义自己,理所当然的住进了奴隶商人的房间,也就是整个院子的主卧室。
这个充满了异域风情的房间,比老爹在家里的房间都大很多。
坐在房间里面柔软的大床上,看着好奇的到处张望的儿子,郝仲义觉得这生活真的不错。
比留在江户城当厨子有意思多了。
郝仲义的移民团修整了两天,三天之后被领进了工厂。
那是位于城区后方的一个大院子,有几座已经修好的厂房,还有更多的厂房正在修建中。
这是一个建设和测试中的纺织及服装工业园。
除了郝季智的组安排进了厨房,其他人都去车间里面学习操作织机,制造一种在他们看来非常奇特的布料。
纺织用的是看上去像蚕丝一样的丝线,但是却比蚕丝坚固很多倍。
织出来的比较厚的布料撕都撕不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