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师叔 (第2/2页)
棺中不是人尸,那是什么东西?答案是,无法言明的尸体。在中国,这种东西被统称为妖。
此时张盐城便会命人就地掘坑,将妖棺沉于坑中,涂上泥浆后烧熔兵器,铁水封棺,只在棺材的顶部,留下只容一只手通过的孔洞,等铁水凝结,他就以单手入棺,探取棺中之物,相传这就是他祖传的发丘中郎将双指探洞的绝技。
而探洞之时,他会命人用三尺琵琶剪卡住自己的手臂,一边将“叩把”拴于马尾上,以便感觉不对,旁人可立即抽马,马受惊一跑,拉动机栝,锋利无比的琵琶剪就会立即旋切,断手保命。
这样处理的棺材,因为上面有一个孔,最后会变成个类似于巨大铁哨子的东西,所以被人们称为”哨子棺”。
张盐城一生用到这双指探洞的功夫,据说也只有三次,全部都全臂而退,最好的一次,他从棺中取出的是一颗二十四香的金葡萄,只有臼齿大小,据说是藏于尸体口中的。张盐城后来随着军阀混战,下落不明,有人说他是投靠了革命,最后“文,革”时候死在了收容所里,也有人说,他死在了皇姑屯。总之是个神秘人物。
关于他的传说,一般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他真的有发丘绝技,双指探洞是名不虚传;另一种就认为张盐城是一个骗子,利用了普通士兵对于棺材的迷信恐惧,将普通的棺材说成是妖棺,然后作秀,使得自己的地位得到抬高。
事实如何,无人知晓。
可明明白白的是,就算世界上真有哨子棺,那也应该是铁器时代之后的事了,怎么也扯不上青铜去。
大概在车上待了二个小时,我们到了离上海市区一百多公里处。少爷让我们下车,说是还要步行一段时间,东西现在就放在前面的一个废弃工场的仓库里。
丫头下车忽然问道,“不是国家考古队发现的么?怎么不拉到博物馆里去?”
少爷我看了一眼,那意思是询问我能不能说。我想了一下,这也没什么不能说的,于是说道,“其实也不是什么秘密,是谁发现的都不重要,问题是有很多东西,是方便公布的。”
“那为什么?”丫头不解道。
“怎么说呢。”我想了一下,“打个比方吧,就比如说这次这只哨子棺,如果是真的,那肯定也不能透露,更不可能会出现在博物馆里。因为大家谁都知道它是干嘛的。这一研究下去,很可能就会研究出事。”
少爷接过我的话道,“其实现在很多新公布的东西,很多都是十年以前,甚至更早的时候就出土发现了。可当时的条件不是允许透露的,因为你没办法解释这些东西是怎么用途的。一但公布出来,很有可能就会推翻一代甚至几代人的研究成果,更可怕的是这种情况的背后会产生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国家在这方面就会浪费掉无数人力物力,所以现在大家能在博物馆里看见的东西,都是一些大众化的玩意,真正的好东西都藏着呢。中国几千年来,那些稀奇古怪的好东西多了去了,有些东西在历史上就出现过一次,鬼知道那些东西是干嘛用的。”
丫头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又闲聊了几句,少爷就说马上到了。
果然,我们翻过一座土包后,视野里豁然出现了一排厂房似的建筑,前面是一块巨大的平场,我原以为会是像类似鬼屋一样的不毛之地,谁知道放眼望去里面人山人海的,看上去怕不是能有百来个人,个个都忙得热火朝天,而且大门口居然还有警卫。
少爷带着我们过去,那警卫好像还认识他,对他点头道,“李先生请稍等,我打个电话确认一下。”弄得还挺正规。看来国家考古队毕竟是政府机关,严格一些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大约等了有半刻钟,那警卫终于得到了确定,放我们进去。少爷带着我和丫头直奔最里头的厂房里,我一路看过去,发现西周厂房里堆满的收纳盒(就是装古董的盒子),我暗暗咂舌,这么多东西,看上去这次发现的陵墓恐怕大有来头。
正观察者,远处忽然传来了一个颇为熟悉的清脆声音,“表哥,你怎么才来呀,专家呢?你给我带来的专家呢?.....师叔,原来是你呀!”
我抬头一看,正看见一个穿紧身考古服饰的年轻短发女人朝我走来,说实话她挺眼熟的,只是一时半会儿我没能想起来,正琢磨着,她一下子就贴上来挽住我的手,非常高兴的说,“好久不见,师叔你怎么也不来看看我。我都想死你了。”
“是么?”我有些茫然的看着她,她看我非常无辜的样子,又笑道,“师叔,您不会不记得我了吧?”(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