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读小说网www.93dushu.cc

字:
关灯 护眼
九三读小说网 > 兄弟姐妹 > 第3章 青穗未成随野草 荒年难过就糟糠(中)

第3章 青穗未成随野草 荒年难过就糟糠(中) (第1/2页)

九三读小说网 www.93dushu.cc,最快更新兄弟姐妹!

傍晚,王春华放学回家,看到弟弟妹妹一人拿着一穗烤得焦黑的苞米,坐在门槛上,狼吞虎咽地啃着,脸上黑一道白一道,抹划得像大熊猫。王秋荣头上插满了菊花,手里提着一串烤得焦黄的蚂蚱,看到姐姐回家,还扯下一只蚂蚱给姐姐吃。

王山贵正上小学三年级,而王秋荣今年秋天才入学,小学放学比较早,放学后,两个小家伙在回家的路上抓了几只蚂蚱,用狗尾巴草串在一起,回到家里,就在灶膛里生了火,烤蚂蚱,还烤了两穗玉米,吃得不亦乐乎。

王春华问:“你们写作业了吗?”山里的孩子就是野生的,哪有心思写作业?大山就是他们天然的游乐场,充满了无穷无尽的秘密,等待着他们去发掘。王秋荣不敢跟姐姐顶嘴,急忙跑进里屋写作业去了。王山贵说:“吃完饭写作业也赶趟,我去抱柴火了。”乡下人用大锅做饭,离不开柴火。

王春华放下书包,开始准备晚饭。院子里有一大堆刚刚收回来的苞米,她挑选了一些比较小的苞米棒子,去掉外面那一层绿皮,放入锅里,在锅底添上清水,盖上锅盖,就开始烧火。她点燃灶膛里的柴火,一股浓烟从灶膛里冒出,呛得不住咳嗽,用烧火棍慢慢搅动着柴火,火逐渐旺了起来,把她的脸蛋映得通红。

不一会儿,锅盖两边冒出了热气,开锅了。王春华往灶膛里填了几根柴火,从碗柜里拿出一个面盆,从面缸里挖了两小瓢苞米面,盛进盆里,添进一些热水,把玉米面烫开,调成面糊;又从碗柜里拿出一个铝盆,里面放着一团已经焯过水的荠菜;把荠菜倒在菜板上剁碎后,再盛进盆里,撒上咸盐,搅拌均匀,就开始做菜饼子,她揪下一团苞米面,按成一个厚厚的面皮,挖一团荠菜放进面皮里,把面皮合住,团成一团,荠菜就被包进了面皮里。

这时,王山贵跑过来,说:“菜饼子,俺爱吃。”说着就揭开了锅盖,一股蒸汽腾起,在屋子里弥漫。王春华抬起手,把手中的面团朝着锅边一摔,“啪”的一声,面团就贴在了热锅上。王山贵撸起袖子,说:“好玩,俺也摔一个。”王春华一瞪眼,说:“整天像个猴子一样,连三分钟的定性都没有,赶紧写作业去。”

王山贵跳到院子里,抬腿踢了几脚,又挥了几拳,说:“俺不是猴子,俺是李小龙。”他出生于丁巳年,属蛇,也叫小龙。

王春华把最后一点荠菜包进面皮,摔到锅里,九个苞米饼子绕着大铁锅排了一圈,金灿灿的非常好看。盖上锅盖,往灶膛里添一些柴火,让火烧得更旺一些。

日落西山,王万全夫妇和大儿子才下山回家,王大富推着一车苞米,王万全挑着两捆青苞米秸,何田田挎着个篮子,手里拿着小铲子,看到婆婆丁、荠菜等野菜,就铲进篮子里。荠菜是秋天最美的滋味,因为气候原因,春天的荠菜比较瘦小干瘪,而秋天的荠菜叶片肥大,晶莹翠绿,更加滑嫩爽口,无论多忙,何田田每天都要到山上采挖一些,做成菜肴端上餐桌。

回到家里,王大富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喂牛。他喊了王山贵一声,把铡刀端到门口,从院墙旁的草垛上拿过几捆苞米秸,放在铡刀旁边。王山贵从家里出来,说:“哥,今天我按铡刀行不行?”王大富握住刀把,把刀身提起来,说:“你连麦秸都铡不动,还想铡苞米秸?”王山贵拿起一个苞米秸,放到铡刀下面,只向前露出一点,王大富向下按一下铡刀,这点出头的苞米秸就被切下来,

大约有两公分长短,王山贵再把苞米秸往前推一点,王大富再铡一下。就这么一点一点,把几个苞米秸全部铡成小段,装进网包里,拿到牛棚,倒进牛槽里。黄牛已经等在槽边,看到苞米秸,低下头,开始进食。一边的大黄狗看到黄牛开饭了,也汪汪地叫了两声,表示它也饿了。

准备好晚饭,王春华就把饭桌摆好,四周放上六个马扎,把晚饭端上餐桌。秋天的食物还是比较丰富的,除了一堆嫩苞米和九个金黄的苞米饼,还有萝卜、大葱、西红柿,红红绿绿装了一大盆,蘸着大酱就可以吃。一大桌子食物,除了生蔬菜,就是苞米,没有一点荤腥油水,处于这种饮食结构中,人就特别能吃,而且吃这种粗粝的食物总有一种吃不饱的感觉。王山贵啃了几穗苞米,吃了两个菜饼子,才意犹未尽地停下来,喝了一大碗凉水,说:“怎么越吃越饿啊。”王秋荣刮着他的鼻子,说:“大肚汉,能吃饭,一顿饭,三斤半,嘴四方,肚儿溜圆……”

王万全吃了一个菜饼子,就提着马扎,来到牛棚。棚里的黄牛是去年开春刚买小牛的,牛角只有半捺长,毛色油亮,神气十足。此时,它还在吃苞米秸,看到主人过来,“哞”地叫了一声。王万全放开马扎,坐在里黄牛身旁,抚摸着黄牛的肚子,一会儿,摸出一个圆鼓鼓的蜱虫,丢在地上。蜱虫从黄牛身上拨出来,头部已经折断,活不了了。大黄狗上前嗅了嗅断了头的蜱虫,“汪汪”叫了两声。王大富从屋里出来,把几个熟地瓜扔给大黄狗,大黄狗狼吞虎咽地吃了。

何田田也来到牛棚,抚摸着黄牛的头,说:“家里还有一千斤麦子,不到两千斤苞米,支棱不几个月。”

王万全无力地叹了口气。一家六口,不到三千斤粮食,连糠带皮,每人每年约莫五百斤,这样的光景他不是没有经历过。集体生产时期,家里的粮食或许比这多一些,但基本上都是地瓜,还有一部分玉米,小麦寥寥无几,属于奢侈品,主要用来招待客人,只是在过年时才能吃上那么一点;平常吃个苞米面饼子就算是改善生活了,一日三餐都是地瓜,吃得嘴里都是酸水。现在再不济,手里粮食都是小麦苞米,总比地瓜出息,只是这两年不吃地瓜,有些把胃口惯坏了。

“实在不行,就借点。”王万全说,“孩儿们总要吃口饱饭,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可不能饿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