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第8章 (第1/1页)
九三读小说网 www.93dushu.cc,最快更新中河沿十二幢!
春英和向阳伯伯在南湖桥旁边的小吃摊被拆除了,小吃的生意无法做了,那有什么办法,南湖要整修,要拓宽,原来在南湖桥旁边开的小吃店没有一个个体户能保留住。不仅是南湖桥旁边,坊门街两边的花布市场也拆除了,县西街沿街的日用杂货店也开始整顿了。城市环境的治理,对原来的地方特色小吃饮食并不是取缔,而是有序地整改市容市貌。每条街道上设有专门的小吃亭,一般也只能设一个小吃亭,而且都是统一制作,统一的一种颜色,大小都一样,而且在小吃亭边上摆放的桌椅都是特别的规定,桌椅不能多放,一亭一桌。
这个规定出台之前,幸好向阳伯伯知道的比较早,南湖桥旁边的小吃摊还没有被拆除的时候,向阳伯伯就找到了城管办里的领导。有熟人,好办事,先来后到,五金公司西边的人行道旁边设了一个小吃亭,斜对着中华电影院,时间一到,向阳伯伯和春英就开张营业了。刚开始生意比较清淡,周边的老百姓还不知道,过了几天,见坊门街上只有这一个小吃亭,而且衢州城里的小吃应有尽有,炒粉干、汤粉干、片儿川、菜包、肉包、蛋炒饭、烤饼、煎饼、酱果,有甜的,酸的,辣的,葱油酱的、还有豆腐脑、八宝粥、甜豆浆、淡豆浆什么都有,色香味俱全,价格又便宜,生意一下子就兴旺了起来。还排着长队等桌椅,有些看桌椅轮不到,就打包带走。生意好了起来,家里也顾不上了,正好在这个时候,南京军区首长家里不需要佣人帮忙带小孩子了,向阳妈妈就从南京回到了衢州,照顾着家里事务。
向阳伯伯和春英小吃食做了十来年,有了点积蓄,两个儿子也长大了,就在中河沿十二幢楼房的对面给买了一套房子让大儿子向阳结婚成家。小儿子向陈也开始谈恋爱了,对象是卫生院里的会计,结婚也就是眼前的事情,也在城郊买了一套房子。两个儿子的大事已经办好了,路边上的小吃生意也不像以前那么好做了,向阳伯伯和春英自己感觉年纪也老了,整天站在小吃亭里捞面,炒,煎,烤,烧,蒸,身体已经吃不消了,这种在路边靠体力赚小吃生意的钱,两个儿子那里看得上,最多也就是来帮着收摊,送水的什么的,而且两个儿子都已经有了工作,来帮也是偶尔休息天的时候帮衬一下,就这样摆了十来年的小吃摊生意,收摊不做,等待着在家里帮着带孙子辈一代。
城市街道管理又开始规范。原来住在楼房底层的人家,几乎每家每户都向外延伸出去,不是晒衣服的架子,就是堆杂物的储物间。城管部门联合社区对城市里的街道进行了清理,把占用公共场所的储物间都清除掉了,在各个楼道有地面上种植了树木,楼前屋后都是绿化带。中河沿两旁开起了服装店,箱包店,路边已经再也看不到有摆地摊了,原来的小吃亭也拆除掉了,偶尔看见有拉着小车卖服装,卖小吃的三轮车,也只能偷偷模模在躲避城管执法人员,城管执法人员一来就把车拉到了弄堂里,城管执法人员一走又拉到中河沿的街道上,这些人里面,有从农村里到城市来做摊贩生意的,有从企业里下岗在家里待业的。一旦被城管执法人员抓到,所有的货物都一个不留地没收,扰乱城管执法的人,情节严重的还要拘留。衢州市工商局为了改变这种现象,在坊门街上设置了步行街,在步行街上做了许多的亭子,让原来逃避执法人员追捕,做小生意的人,在规定的时间内,规定的亭子里做些小服装,小吃摊的小生意。
城市里的人开始有了私人小车,停车困扰着衢州的城市管理。中河沿十二幢西边的老旧平房已经是危房,也被拆除了。原地址没有再建楼房,设置了一个城市中间的停车场,原来细细长长的三圣巷变得短短的一截,由中河沿通往南街的一条小巷,紧靠着小商品市场。
中河沿十二幢楼房,有些最早搬来的人家,已经渐渐离开了。四楼的岳老三,已经有了孙子,那个不是很宽的房屋里再也住不下去了。幸好一家人都是有工作收入,每个月的收入都交给了岳老三老太婆管理,在通和路买了两套房子,就搬离了中河沿十二幢。岳老三两个儿媳妇原来想在城市里落户的想法,到了这个时候,农村户口反而被城市里的人羡慕了起来,因为人的关系一旦离开村里,乡村里原来的自留地,自耕地将会被村里收回,要想再回到农村里落户就难了。加上城市里的生活已经没有城乡区别了,只要在城市里有固定的住所,小孩子读书,都是按社区划分的,社区管理也不分是农村里来的人,而在城市里买房屋也不分城市里的人,还是农村里的人,只要交钱就行。
六楼的钱志明也搬走,到新型的楼房里去住了,五楼叶明正的父亲也不见了,熟悉的人离开了中河沿十二幢楼房,又来了一些新的面孔。一楼的五户人家仍然住着,梅先妈,向阳妈,栋君妈,基溶,荣林伯伯。楼上的杨松海,淑珍,伯老,旭东妈都还住着,还有一些长期在外,平时也很少有来往的人家也没有离开中河沿十二幢。回忆起来还有一半的人还住在原来的房屋里,最早建起来的空心楼板的楼房,户型设置太简单,面积太小,而且又不实用。经济条件一旦有了好转,或者子女成家了,家庭人口多了起来,就会选择好一点的,大一点的楼房去住了。第二单元住着的荣林伯伯,自荣林那一年离开之后,荣林伯伯的精神受到了打击,身体一直都不是很好,睹物思人,阿土和岁林就把父亲接到了乡下去住,房屋就出租出去,让人开店了。
新搬到中河沿十二幢里来住的,也有几个曾经认识的,原来衢州钢窗厂里的厂长雪涛搬到了东头,一单元五楼。雪涛原来在衢州钢窗厂担任厂长的时候,在建设银行里有少许的银行贷款,到过他的单位里去调查过生产经营的情况。那时正是衢州的城市建设刚刚兴旺起来,钢门窗供不应求,经济效益非常好,想要扩大再生产,然而,建设银行正要向衢州钢窗厂增加银行流动资金的时候,雪涛对建设银行里的信贷员说,银行贷款暂时不需要了,因为市场发生了变化,塑钢门窗已经在市场上出现了,钢门窗不久的将来肯定会被市场淘汰,要申请银行贷款必须是中,长期的固定资产投资一类的银行贷款。雪涛说的原因是因为衢州钢窗厂是国有企业,想要改变产品的结构,调理产品的品种,必须要报到市经委里报批。按理来说报到市经委里审批也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企业生产变化的报批也就是走一下流程。
事后从寿幸福那里才得知,在那个时候雪涛自己已经有了另起炉灶,自立门户的想法,想自己开公司,办塑钢生产企业,生产塑钢门窗产品,而且地址都已经选好了,在东迹渡大桥的东面。寿幸福还带去看过一次,全新的厂房,全新的生产流水线,整个办公大楼都是落地玻璃窗,整个厂区座东朝西,临江东迹渡。塑钢门窗堆满在临江的围墙边上,大货车进进出出运个不停。像这样的起步,而且是私人企业,资本积累应该很快就完成了,也应该早已经发财致富,成为第一批先富起来的人,不应该在中河沿这栋老旧的楼房里住,而且是刚刚搬进来的。带着疑惑,问寿幸福是什么原因?寿幸福说,还不是因为两次离婚闹的,离一次,财产分走了一半,离一次财产分走了一半,现在已经不是当年的雪涛了,在农村里帮一些小老板打零工,赚辛苦的体力活。一个女儿随第一个老婆带走了,现在是光棍一条,只剩下这一套房屋,而且还背负着一些债务,这套房屋还处在抵押当中。
雪涛搬到中河沿十二幢楼房以后,城里也就那么小,左邻右舍本来就喜欢打听一些是是非非的事情,时间不长,个别善于打听的人对雪涛他过去的情况都已经知道了。向阳伯伯门前的空地上,平时都会有一些男男女女的老人,坐在板凳上,闲谈着一些新搬来的人和事。听春英说,雪涛的第一个老太婆,自从和雪涛离婚了之后,就没有再结婚过了。经常到雪涛家里来,帮雪涛做些家务事,他的女儿已经成家了。春英说,看这种情况,他第一个老太婆有意和他复婚,而雪涛还在犹豫当中,在这个时候,还顾及一个男人的面子,都已经将近六十岁的人了。他老太婆原谅他以前的过错已经很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