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回到起点 (第1/2页)
九三读小说网 www.93dushu.cc,最快更新一路向前的变迁!
杨静怡去了苏州,山而回了郑州。
于珍珍也不在快餐店做帮厨了,找了一家私人菜馆,做起了服务员。
说实话,这么多年,山而辗转奔波,于珍珍一路跟随,真的没有攒到多少钱。在杜桥“华邦”原料药厂攒的一些钱,也拿来住院了。
那段时间,国家出现了“精准扶贫”的好政策,村里的书记了解到山而的情况,决定找于珍珍谈谈。如果于珍珍同意评为“贫困户”,可以在镇上获得一套扶贫房,原先的房子需要被推倒,另外说,村里只有两个名额,要快速的考虑好。
山而的那套瓦房应该有三十年了,加上长久在外务工,早已经不能住人了。于珍珍想到这些,也就同意了。
老房子推倒了,那个承载着山而美好记忆的地方也随之消失了。
不久,一片整齐的扶贫小区建成了。于珍珍也是请假回到镇上,抽签抽中了一个位置较好的套房。
于珍珍也是置办了一些简单的生活设备。这下子,逢年过节,山而和于珍珍有个拉脚的地方了。
回到郑州的山而,已经三十有四了,这个年纪再去和应届毕业生去抢一线的药品销售,显然是抢不过,也是抢不动了。
山而就留意到大石桥二楼有个很大的药店,名字叫做“百姓人”,四周全是百姓人的广告牌。山而就上网查了一下,发现“百姓人”大药房股份有限公司原来还是个上市企业,全国有六千多家门店,在郑州也有一百多家门店。
不过山而现在对这些噱头倒不是很感兴趣,关键是挣到自己手里的钱才叫做钱。
几百平的大店,自然有很多人,大概有个十几人。其中只有两个药师,一个是店长李柳林,一个是年龄偏大的大姐;除了新员工山而,还有四五个还没有毕业的实习生。看着这些实习生天真的笑容,山而一下子感到回到起点。
下班了,山而推着垃圾桶准备下楼倒垃圾,碰到店内的一个防损安保员。他冲着一个营业员看去,远远的点了一下山而,随后伸出两个手指,比划了一下,扬长而去。在暗示着山而的工资在两千元左右。
干了大半个月,山而也值了几个夜班。夜班很轻松,有人买药会按铃铛,拿完药还可以继续睡。一天还能补足八十块钱。
在里面空闲的时候,山而也会和实习生开玩笑,觉得气氛还可以。
突然,片区经理找到山而,说是要给山而换个门店。山而愣了一下,也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经理接着说:“这个门店人员超编了,你先去丰乐路店吧。”
要搁年轻山而的脾气,估计又该拍屁股走人了。可山而这次没有,也同意了经理的要求。
来到丰乐路店,店里还数山而最年轻。店长估计五十岁左右,药师年龄也差不多大,还有个山而的老乡,干药店一干就是一辈子,光在“百姓人”连锁就干了十年往上。
山而也开始勤快的干着活,虚心的向老人们学习着专业知识和销售技巧。
山而也盘算着,等自己干熟了,可以考虑向管理岗走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