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何进的心思 (第2/2页)
宦官中能凑出这么多军器的唯有蹇硕,但要是将视线放到宦官之外,那能拿出这么多武器死士的人就不算少了。
不说京城中何进手下的将帅校尉、袁术手中的宫廷禁军,就是某个一般的豪强大族也能搞到这些兵器人手,更别说其他郡县太守、县尉,想悄悄调出几十把弓弩是再简单不过的事。
可何苗并不记得自己与哪个地方上的豪强县官有仇,动手的人更可能就在京城之中。
好在现在府中驻了三百兵马,光看军容,这些屯兵就已远胜今日护卫他的百多人。
心神稍微松弛,何苗想起今日遇见的两个“名人”,唤来何长寿想让他详细说说,可何长寿熟知的都是望族子弟、高门贵胄。袁绍还好,虽是袁氏庶子,但进来多受大将军信重,也有过些许了解。但对曹操的了解也仅限于曹腾、曹嵩之后,现任郎官领典军校尉。
···
何进虽贵为大将军、录尚书事总揽朝政,可若想政由己出后如数落到地方上,离不开世家大族的默许或支持,河南尹任上几年的蹉跎让他对这个道理铭心刻骨。
别的不说,就每年秋税,寻常农户在承担完一茬又一茬的加税后,一年辛劳也剩不下多少粮食,若无世家支持,光靠那些小门小户哪里拿得出那么多钱粮。
他如今虽已位极人臣,可在朝堂施政的是太傅袁隗、太仆袁基及其亲族门生,就连安排个禁军将领,也要与袁术平分军权。
袁家不是其他世家可比,袁隗曾祖、叔祖皆为三公,其父、兄也承袭三公之位,袁隗自己也历任太尉、太傅。何进自知根基薄弱,只能与之周旋,想以外戚的身份为何家谋一个世代显贵。
为此,袁家让何进夺后宫、内庭之权,何进照办了;让何进遣将出京目标,何进照办了;让何进找袁氏的门生带兵入京,何进也照办了。
“袁家怎敢假我之名,收押追捕宦官亲族、抄其家产呢?”
要不是今日自己那不成器的兄弟来报,自己就要被瞒在鼓里,与内庭结下宜家灭族之仇。
何进当然知道袁家为何要这样逼迫自己,无非是自先皇薨逝之后,袁家一直要求何进诛尽宦官,何进不肯下狠手罢了。可如今的天子又不与袁家沾亲带故,逼急了宦官,直面阉宦怒火的得是何太后与天子,赵郡王氏诞下的陈留王如今还居于宫中未就国。
谁都知道董氏一族打的什么主意,自始至终,先皇之母族瞩意的都是陈留王,宦官自是不介意谁当皇帝,也就难保就没有一二个阉宦想效仿曹腾故事。
三月前,袁隗倒是帮了何进,联合三公一同上书免了骠骑将军董重的职务,幽杀了董太后,可何进已经升任袁绍为司隶校尉,给予假节之权处置阉宦,袁氏却还想让他来结这因果(注1)。
于是何进传曹操出京至都亭,密令其领典军兵士照拂宦官一二,可没想到这曹操竟然不听号令拂袖而去。
曹腾服侍过四代皇帝,-掌管宫禁三十余年,其养子曹嵩太尉之职也是向宦官贿赂得来,在朝期间又多与宦官勾结、眉来眼去。
至于曹操,年少时就偷入张让府邸,任骑都尉之时又棒杀了现在顶头上司蹇硕的叔父蹇图。后任议郎时与司徒陈耽上奏弹劾宦官,结果陈耽被杀,曹操却啥事没有。跟皇甫嵩平定黄巾之乱后,曹操因功授济南国国相,又断绝了济南国宦官亲属的贪污纳垢,其后竟还被宦官举荐为西园八校之一的典军校尉。
何进实在是没想到这曹操竟然如此不给面子,就算明面上不想与宦官有染,可暗地里照拂一二,也算对得起宦官几次的不杀之恩。偏偏何进就动不了曹操根本,西园八校设立之出就是为分朝堂的军权,先帝就算身死时把家国大业托付给了何进,也未曾让他染指八校之权,反而是处处提防。
何进动了曹操,不仅是宦官要跳脚,就是朝堂上的士大夫也要站出来分何进这外戚的权。
没办法,何进只好密令羽林中郎将桓典调动禁军,回护宦官一二。桓典帮何进拥立了当今天子,何进也投桃报李,连迁五次,就任羽林中郎将,与虎贲中郎将袁术共掌宫中禁卫。
不是何进非要保宦官,只是宦官们不能被解决地如此之快,宦官与士族相互牵制,大将军府平衡两方势力,待到天子亲政之日,何进有信心让何氏永保家门不辍。
越是这样想,何进越是感慨自己手下能用之人太少,除去桓典、吴匡、张璋寥寥数人,竟再无人能堪大用。
“若是何苗早两年如今日这般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