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读小说网www.93dushu.cc

字:
关灯 护眼
九三读小说网 > 七十年代奇葩一家亲 > 第64章 第 64 章

第64章 第 64 章 (第2/2页)

周桂:“赵家的,别哭了,赶紧弄点饭吃,吃了去镇上报警,看公安能不能把猪找回来,找不回来就再买两头,喂到来年,就又是钱了。”

赵家的:“那可是三十九块钱买的,我的钱啊。”

周桂:“先报警,要是没找回来,就当花钱消灾吧,不然还能咋得。”

众人围在赵家说了一会儿,就各自散了,不过赵家这事倒是提醒了大伙,猪圈也得上锁,不然和这赵家一样被偷了,可就麻烦了。

赵家猪被偷的事,只在石滩子这边稍微荡起了点浪花,便消了下去。村里有个儿子祸害死亲妈的大事,别的事,再大也荡不起水花。

卫子英看了场热闹,就和她哥他们一起跑步去了,等太阳爬上了山,她收了工。

回家吃完饭,她给周桂说了声要和潘宏军一起去城里看妈妈,便背着包包去了沟子那边。

这是昨儿她和潘玉华约好的。

卫志勇和卫志辉其实也想去城里玩,但是两兄弟已经懂事,知道家里有很多事,等着他们放假了做,哪能去城里玩啊。

吕家死人,影响不了别人家正常的生活。

在潘家和潘玉华汇合,卫子英就跟着潘家父女去进了城。在车上的时候,潘玉华小声跟卫子英说,吕秀让她给苏若楠带个话,她想送吕柳和吕丹去找大丫和二丫,问苏若楠行不行。

昨晚周桂和钱二媳妇的话,让吕秀发现,搬出吕家,两个妹妹也摆脱不了那边,只走的远远的,让吕家再也找不到她们,她们才能正常的长大。

她问苏若楠行不行,其实是想问,以大丫和二丫两人现在的情况,养不养得起四妹五妹。至于她自己,她暂时还不打算走。

因为,这儿有个潘玉华。

潘玉华告诉她,让她先积攒本钱,累积经验,等时机到了,她有事需要她出面去做,到时候挣了钱,她们两三七分,她三,潘玉华七。

吕秀是相信潘玉华的,毕竟是见识过后世繁华的人,她觉得,跟着潘玉华走,这辈子,她一定会比上辈子过得更好。

所以,她暂时不能走。

“啥,送吕柳和吕丹姐姐走?”卫子英惊讶地看向潘玉华。

潘玉华点点头:“嗯,吕秀说吕丹的性子越发沉闷,不能再呆在左河湾了,再呆下去,不定要出什么事。”

这其实也是潘玉华担心的,上辈子吕丹熬不住跳江自杀了。她这行为,用后世的话来说,便是她已经在长久的压抑下,生出了心理疾病,崩溃后自我了断。

现在她还没有走到上辈子那一步,但要是再不换个环境,不定还会和上辈子一样走向极端。

卫子英小眉头轻轻皱起:“吕丹姐姐确实太内向了,其实,刚搬到咱们滩子那会儿,吕丹姐姐还好,虽然也不大说话,但看到我,总对我笑,她是上学后才变成这样的。”

说到这儿,小丫头脸上浮起气愤:“都是戚老师的错。要不是他在学校那样欺负吕丹姐姐,吕丹姐姐不定会和吕柳姐姐一样,早就走出来了。”

潘玉华听卫子英提起姓戚的,眼一冷,道:“那种人,不配称为老师。”

卫子英:“他现在也不是老师了,玉华姐,等会儿我给我妈说一下,让我妈给外公去封信问问。”

潘玉华嗯了一声,把视线转到了窗户外。

已经八零年末了,有些事是该准备起来了,还有身边坐的小丫头……

虽然那年她救得及时,没让英子变得痴傻,但八二年却是她的死劫,她不能保证,悲剧会不会再发生一次。

上次吕秀找她,有跟她说过,上辈子英子的死不是意外,而是吕和平干的,据说,是那死了的吕婆子为了几分地,教唆吕和平干的。

吕婆子本是想给卫家找点麻烦,让卫家顾不上分地的事儿,谁知道,在她眼里不算大的麻烦,却成了卫家一家子人的悲剧。虽然这些都是上辈子发生的,吕婆子也死了,但吕和平还活着。

吕和平,吕和平……

这真真是一个天生坏到骨子里的人。

这人活着,就是罪……不成,得想个办法,把吕和平这个定时炸弹给彻底摁下去,不然早晚有一天,这人会成为祸害。到时候,就不知被他祸害的是谁了。

要不,趁着刘芳的死,彻底把他摁住?

想到这里,潘玉华眸子轻轻阖了下去,仔细思考起了吕和平的事。

思绪间门,车子奔向渡江边,慢吞吞进了市区。

在汽车站下车,潘宏军笔直带着潘玉华和卫子英去了市中心。到了地儿,潘家父女在街上卖帽子,而卫子英则钻进市中心的新华书店里。

新华书店在百货商店的对面,是七八年新开的,这个代年,书店里的书并不是很多,卫子英在里面找了好久,才找到了她需要的,成套的《数学化自学丛书》。

这书一本有六本,代数四册,几何两册。

这是最初阶段的数学知识书,内容讲解清晰,逻辑严谨,内含最纯粹的初等数学知识。【注】

卫子英很清楚自己需要什么,她要不断吸收这个世界的知识,只有知识储存到一定的量后,脑中那些星际时空的超前东西,才会慢慢苏醒,并贯通运用起来。

眼下,她准备一步一步来,她要先学会这个世界的数学知识,然后再学力学与光学,再然后,再去学别的。

每一样,都必须从浅入深,慢慢学。

不过还好,她拥有别人没有的记忆力,虽还谈不上过目不忘,但只要吃透的东西,她就能举一反三,灵活应用,且,她学得也比别人快。

她觉得,一年时间门,应该够她把数理化这三样最基础的东西学透了。

挑好书,卫子英去找前台付了钱。

这个年代的书还不算贵,一套书统共花了卫子英四块八,也就是说,一本书八毛钱。

卫子英认认真真的把书装好,然后便去找潘玉华,潘家的帽子是真真好卖,虽然今儿挑进城的帽子只有三款,但因着款式新颖,这才没多久,就卖出去了一小半。

除此之外,潘家父女那卖帽子的小摊旁,还站了个穿着西装的男人。

这个人,卫子英认识。

上次她和潘家父女进城时,就是这个外地人从潘家这儿订了三百顶帽子的。

那三百顶帽子已经在二十天前交货了,交货时这人就说,帽子若好卖,就还来找潘家订。这次这人再出现,应该是又来订帽子了。

果不其然,卫子英走过去,便听到这人用蹩脚的普通话,正在和潘宏军交流。偏潘宏军不会说普通话,两人交流有些困难,还是潘玉华看不下去,接过了她爸的话,和这个西装男人谈了起来。

这次,这个男人比上次订得更多,要五百顶帽子,半个月后交货。

潘家帽子只是家庭小作坊,五百顶帽子哪可能半个月就做得完,潘玉华把时间门订在了一个月后。这男人好像很急,又和潘玉华谈了好久,最后,双方把时间门定了在了二十五天后。

这也是潘玉华算着和人定下的时间门,她爸她妈一天能缝二十顶帽子,她放假时也能帮忙缝一下,但这也只能缝,没时间门编,所以她打算回去后,把这编帽子的活,交给村里的人做,这样算算,二十五天交五百顶帽子,完全不成问题。

农村人一年到头也见不了几个钱,潘家这编帽子的活,一斤编织好的麦桔算一毛五分线,手脚快一点的,就是休息时编一下,一天能挣上两三毛,村里好多人都巴不得潘家能把这活让给大家做。

说起来,村里也不是没有人想偷师,自己编帽子卖,但就和卫子英一样,在帽子款式上,大伙几乎都是眼睛会了手不会,自己用针线缝出来的帽子,那是怎么看怎么丑,反正缝来缝去,都没潘家做出来的帽子好看,更别说,潘玉华的帽子上,还有一些小佩饰,手绢打的结或是玻璃珠串的小坠子,反正一般手不巧的人,还真弄不出来这些花样。

有人偷学了几天,啥也没学得会,就干脆歇了心,老老实实编桔梗,反正这东西也能在潘家换到钱。

谈好交货的时间门,男人给了一百顶帽子的定金,然后约好什么时候,在哪取货,便乐呵呵走了。而卫子英等潘玉华谈完事,小脸怼到潘玉华面前,不要钱的恭喜话,跟放鞭炮似的,从她嘴里一连串的吐了出来。

潘玉华被她逗乐,转身买了串糖葫芦给她。

卫子英吃着糖葫芦,给潘玉华说,她要去和平街找妈妈了,潘玉华闻言后,想了想,道:“英子,我和你一起回去,正好我也有点事找若楠姨。”

卫子英好奇:“啥事啊?”

潘玉华:“我听你奶说过,说你在镇上读完这一年,就要和志勇哥他们一起进城里上学了。我俩这么好,你都要来城里上学了,我怎么能还能呆在镇上。我想找你妈,在你们家附近给我家留意个房子,到时候,我搬来和你一起做伴。”

卫子英一听潘玉华要来城里,眼睛忽地一下亮了,小脑袋猛点:“好啊,好啊,走,咱们现在去找我妈。”

卫子英是真高兴,她原本还想着,等上完二年级后,要不要耍赖,把这事混过去,然后继续留在镇上和玉华姐一起上学,但现在她不用耍赖了,玉华姐要是能搬来城里,那她们就能又一起在城里读书了。

“爸,我去一下若楠姨家,明儿和英子一起回村,你等会儿卖完了,先回去就成。”潘玉华盈盈一笑,转身朝潘宏军道。

潘宏军就站在旁边,自然有听到两小姑娘的对话。

对于买房的事,潘玉华早就跟他说过了,一是因为做帽子生意方便,二也是闺女读书方便。

但……农村人,哪怕是有了一项生意,对土地都还是执着,潘宏军其实不大想来城里住,但是一想到闺女的亲妈是个能被国家派出的厉害人,他又觉得,自己确实得搬城里来,方便以后多挣钱。

他就算是农民,也要做个有钱的农民,免得被闺女亲妈妈嫌弃,不让闺女跟着他和荷花。

所以,一番考虑之后,便也同意。

“成,你去和你若楠好好说说,最好找那种临街的,你上次不是说,咱自己弄个铺子卖帽子吗,房子临街,帽子生意才会更好。”

潘玉华嗳了一声,和她爸挥挥手,就牵着卫子英坐上了去和平街的电车。

潘宏军也对两个闺女放心的很,不是他吹,在他心中,那手牵着手上车的两娃娃,比他们这些大人还聪明,拐子想骗她们,不定还会被她们反骗。

电车离开,没多大一会就到了和平街,卫子英熟门熟路地走回了新家,今儿虽然是周末,但苏若楠和卫永华都在上班,家里没人,卫子英摸出随身携带的钥匙,打开了院子门:“玉华姐,你会用炉子不,咱煮点面吃吧,我饿了。”

一进院子,卫子英就喊肚子饿了。

“成,我来做,你一边玩去。”潘玉华一撸袖子,回身便准备关院子门,刚转回去,就见院子对面有个女人,提了个灰色的包,从卫家平房对面的马路上走了过去。

潘玉华一看到这个人,眼里就闪过一丝诧异,她忙不迭叫卫子英:“英子,你快过来瞅瞅,那是刘晴老师吗?”

卫子英刚把身上的书包挂到屋檐下的钉子上,一听到潘玉华的话,她一惊讶,忙不迭跑到了大门口。

“背影看着好像是,咦,刘晴老师也来城里了,现在是中午,老师肯定也没吃饭,玉华姐,我们叫老师来咱家吃个饭吧。”卫子英盯着走在马路上的人,朝潘玉华道。

潘玉华抬头看了看天,道:“成,你喊一下。”

卫子英嗳了一声,站在院子门口,就扯着嗓门大声喊了起来:“刘老师,刘老师……”

马路对面提着个灰色公文包的女人,脚步稍顿了一顿,然后侧转回了头。

“卫子英同学,你怎么在这儿?”刘晴有些诧异,似乎没想到会在城里遇上自己的学生,她唇边荡出温柔的笑,迈步走过马路,来到吕家平房前。

卫子英眼睛明亮,憨憨一笑:“这儿也是我家,刘老师,中午了,在我家吃饭吧,玉华姐姐也在,玉华姐姐煮的面很好吃。”

“是还没吃饭,本来还想等下午回镇上再吃,既然遇上了卫同学,那老师就厚着脸皮,蹭上一顿。”刘晴没和卫子英客气,盈盈一笑,便抬步,进了卫家平房。

她进来后,站在院门口四处看了看。

卫家这个平房很大,比起左河湾的那个家也不差,院子里有一个水缸,在水缸不远处,还有一口水井,除此之外,便是院子左侧靠墙处,放着的六张已经做好的绷子床。

打量完卫家,刘晴垂下头,看向卫子英:“卫同学,你爸妈不在家吗?”

“不在,他们在家具厂上班,等傍晚下班了才会回来。”卫子英领着刘晴走进正屋,然后拎起温水瓶,给刘晴倒了一杯开水:“老师,你喝水。”

“玉华姐,刘老师来了,你多下碗面。”把水递给了刘晴,卫子英转头,朝厨房里已经在生炉子的潘玉华大声喊了句。

潘玉华嗳了一声:“好,英子,你家鸡蛋在哪,弄两个出来。”

卫子英哦了一声,转头,让刘晴自己坐一会儿,她则跑去厨房,给潘玉华拿鸡蛋。

刘晴端着水,半阖着眼睛喝了一小口,然后把杯子搁到桌上,继续打量卫家这个在城里的房子。

看了一圈,她起身,拎起进屋时提的包,也去了厨房:“潘同学,我来做吧。”

“老师,不用。你坐,一会儿就可以吃饭了。”潘玉华把铁锅放到已燃起火的炉子上,往锅里放了两大勺水,道。

“今天是你们俩自己坐车进的城里吗?”刘晴见潘玉华煮饭这么利索,便歇了进厨房帮忙的心,她站在厨房门口,似闲谈般,问起了自己的学生。

卫子英站在炉子边:“不是,和潘叔一起来的城里。”

刘晴点点头,突然问:“英子,你家这儿,就只住你爸妈吗?”

“对啊,平时这儿就只住爸爸妈妈,只有放假了,我和哥哥才会来住一下。”卫子英乖巧道。

刘晴闻言,半阖下眼帘:“我以前好像听你奶说过,你有个姨,你姨家有三个孩子,放假的时候,你姨家孩子会来你家玩吗?”

“不会啊,太远了。”卫子英眨眨眼,觉得奶奶真能聊,竟还和老师说过自家亲戚。

刘晴轻嗯了一声,也不知道是不是和两个小同学没什么话说,问了一句,便歇了声,然后静静站在厨房门口,看潘玉华做饭。

没多大一会儿功夫,潘玉华便煮好了面。

把面捞起锅,潘玉华倒掉锅里的水,又给煎了三个荷包蛋,三个,一人一个。

潘玉华很会煮饭,一个简单的白水面配鸡蛋,也不知道她怎么放的调料,楞是弄得特别香。卫子英吃得欢,把碗底最后一点面汤都给喝得干干净净。

吃完饭,刘晴说她还有事要先走了,卫子英没留人,挥挥手把老师送出了家门。

刘晴朝两个姑娘笑了笑,提着包,笔直往车站走了去。而她手中的包,从进卫家到出卫家,都没离开过她的视线,吃面的时候,这个公文包,甚至就搁在她的左手边。

卫子英送走了刘晴,门一关,小眉头一蹙,朝潘玉华道:“玉华姐,你真没觉得刘晴老师走路有点怪吗?”

这个话,昨天傍晚放学时,她也有问过潘玉华。

卫子英就觉得,刘晴老师走路,好像和平时不一样,但哪里不一样,她又说不出来。她只知道,刘老师是从四天前,走路方式出现变化的。

https://www.lusetxt.com/books/61180/61180935/2437939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usetxt.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lusetxt.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