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背靠背 (第2/2页)
“一模一样,怎么会?”好几个人问了起来。
“真的一模一样,我已经非常用心地看了第一段甬道的特点,比如在刚进去的时候,左边有三个陷下去的小圆槽,顶上还有一块三角形的微微垂下的岩石。”
“右边石壁走五步的时候还有一大块大约三厘米高的凸起圆石头。”王海鸥补充。
“可是转到第二段甬道的时候,所有这些特征,竟然和第一段甬道里一样,第三段也一样,就好像一个模子里浇铸出来的。”
大家一阵骚动,竟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真是,太完美了,完全无懈可击啊。
“我们来分析一下吧。”梁教授说。
“首先,这个甬道对人的影响力,至少从甬道口就已经开始,甚至不排除我们现在所在的这个洞里,也受到影响的可能。”
“其次,这种影响对多人而言是同步的,并且影响途中不会中断。”
“第三,这种影响力非常强大,强大到常人就算全神贯注,也无法幸免,并且初步看来,在细节上也做得很好。”
梁教授最后总结:“所以我们必须找一个新的法子,找一个新的切入点。”
学生们开始了新一轮的讨论,而我的心里却一点都不乐观。
梁教授似乎发现了我情绪有些低沉,走到我身边问:“怎么了晚成?”
“这样的细节也做得这么好,我担心很难找出突破的法子。”我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不,我不这么想,不论用什么法子,如果造成的幻象和自然状态相近,或者说没有明显的逻辑冲突,那就非常难解,可是现在,我们面对的状态太过离奇,过度的离奇,其中必有破绽可寻。”梁教授坚定地说。
“希望是这样。”
我被梁教授这一番话又鼓动了起来。念头一转,忽然想着如果这里有炸药,炸他一炸,说不定就把阵势破了。不过要是引发山崩,只怕最终结果也是一样。这样想着,我拖来自己的旅行包,在里面摸索着,看看还有什么有用的玩意儿。
手在包里摸来摸去,摸到的净是那一大段的登山绳。这段绳索足有100米长,足够吊起200公斤的重量,不过在现在的情况下,什么用都没有。
等等,100米长的绳子。
我忽地想到一个法子,不由得喜上心头,叫道:“我有法子了。”
“什么法子。”一下子所有的学生都围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