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顾同 (第1/2页)
九三读小说网 www.93dushu.cc,最快更新祝姑娘今天掉坑了没!
与陈萌道别之后, 陈峦回乡的路就剩半程了。
祝缨依旧像前半程一样随侍左右,陈峦与她之间的称呼也变成了“伯父”和“三郎”,陈萌的两个儿子张口也都是“三叔”或者“叔父”之类。
他们的家乡与祝缨南下的路不是全顺,到了差不多的地方陈峦一家就要拐弯回去了, 而祝缨还得照着官道一路南下。如果祝缨只有自己几个人、两辆车, 一路把陈峦送回去她都乐意, 可惜不能。
这一天到了岔路口,陈峦道:“终是到了分别的时候啦, 往前走, 莫要回头。我对大郎也说, 且不要回京, 你也一样。”
祝缨道:“是,小侄一定谨记在心。”
陈峦语重心长地道:“将你召回来的那件官司, 本来是一件大事么?不大。一旦有人借机生事,立时就从大理寺自查出去到了御史问案。这样的事情一直都有很多,不过以前没落到你头上罢了。以后落到你头上的机会可就多了,防是防不住的,要能应付才行。要怎么应付呢?你势单力孤, 什么事儿都要亲力亲为可不行。光靠着郑熹也不行,得有自己人。”
祝缨道:“是。就像盖房子,过硬的政绩是砖石木料,怎么建起来还要看人工、图纸、调度, 乃至于地基合不合适建高楼。不能说哪一样不要紧, 但也不能只靠哪一样。”
两人颇有点依依惜别之情, 陈峦心道:怪不得王云鹤愿意提点他。
我可真是老了, 总是感慨, 他想。最终吞下所有的叹息, 振奋精神道:“去吧!海阔天空!”
“伯父保重。来年进京,我再来看您。”
陈峦笑呵呵地道:“好。”
祝缨目送他的车队拐入了另一条官道,渐渐变成了一条线、一个点,才回头说:“咱们也该接着赶路了。”
——————————
押粮官一路也算开了眼了,莫名其妙地就跟丞相一路走了这么久,虽说是个休致的丞相,那也是以前没见过的。虽说一路上也没能跟陈峦搭上几句话,毕竟也跟这样的大人物交谈过几句。
最最要紧的是,祝缨还能抽空关心一下他这一路的待遇问题,押粮官就觉得祝缨挺懂事儿。私下与押粮的吏卒们说起时,也要说:“难怪年纪轻轻就能这么吃得开,确实有点本事。”
吏卒民伕往日押运粮草吃住没有现在这么好,但是可以小赌、可以偶尔醉酒——这个可能会被押粮官打。也占了些便宜、也有不便的地方,总的来说也都还算满意。
直到祝缨送走了陈峦。
当天晚上,祝缨找到了押粮官,客客气气地说:“老兄,商量个事儿。”
押粮官对她印象颇佳,道:“不敢不敢,祝大人只管吩咐。”
祝缨道:“还要辛苦一下弟兄们,明天开始咱们得走快一些了。不然路上就要遇到雨水了,南方的雨水一下大半个月,道上泥泞难走,到时候可要受罪了。”
押粮官很关切地问:“这么艰难么?”
祝缨道:“越往南越不好走,湿热,要么怎么说是烟瘴之地呢?”
押粮官这些日子看着祝缨一点也不担心的样子,南下回福禄县看起来十分轻松,看不出丝毫的怨言。直到祝缨提及才想起来,哦,烟瘴之地,还真是的呢!他有点紧张地问:“可有什么妨碍么?”
祝缨道:“接下来几百里还行,再往前就要留神了。等到了福禄县,如果赶上了雨季,你们就先在我那里歇几天休整一下再走,三、五天的饭我还是管得起的,我再给老兄你出个文书说明天气不好,你捎回去。”
押粮官道:“好!”
祝缨又与他拿出路线图来,二人商定了之后的安排。祝缨也从押粮官这里学到了一些东西,长途押运又与她携眷赴任不同。官员赴任,损坏了的车辆马匹驿馆里能很快修复、补上,大队的押运由于体量巨大,有时候损耗过多驿馆没有提前准备会来不及,就要滞留比较长的时间。驮马生病、人生病、车辆损坏、运送的物品损坏等等情况都是会有发生的,都要有预案。
押粮官道:“咱们是官差,驮马路上有补,人就不一定了。顶好往大驿站宿的时候找大夫配点药,有人染病就及时一剂药下去,车辆也要及时修补。否则到了小驿站又或者荒地里就难办了。这样的长途是许损耗人的,可损耗太多也不好交差。”
祝缨连连点头,到了下一个驿站,让人又弄了点木匠家什、一些木头捎上,以备途中出现意外之类,简单一点的问题她顺手就能给解决了。
押粮官看了,更添了一点佩服,心道:这心是够细的。
祝缨之心细仍不止于此,不用管陈峦了,她就有功夫将运粮队仔细巡查一回。押粮官陪着她巡查,道:“祝大人放心,咱们这一趟吃好喝好,再没有敢醉酒误事的。”祝缨将这些人看了,点点头。
下一个是大驿站,是照例要多休息一阵儿补充一下车队的缺损的,祝缨便与押粮官商议,可以在此处多停留一天。押粮官欣然应允:“我看这天气也有些不好,正可歇上一天。”
祝缨却离开驿站,找了个驿丞带路去了附近的城里,先采购了一批新的草鞋,接着又去了买了一些斗笠、蓑衣,最后买了几只新桶一些木瓢,雇了两辆车拉到了驿站。
回驿站前又从钱袋里抓了一把钱给驿卒:“辛苦了,拿去吃酒吧。”
她这奇怪的样子很快引起了围观,押粮官笑道:“这是干嘛呢?”
祝缨道:“把弟兄们叫过来吧,走了上千里地了,不得换双新鞋么?”
押粮官张张口,怔了一下,才说:“祝大人体恤!”
祝缨道:“分一分,咱们好上路。对了,接下来的地方雨水频繁,我看你们带的蓑衣之类也不够。桶带盖子的,从驿站装些干净的甜水,免得路上喝脏水。”
押粮官从来没遇到过这么顺溜的事儿,他自己也不太上心,押粮路上,人随便淋、粮不给湿,此外他自己有件蓑衣就不会特别的管下头的人。没让服役的人自带口粮就已经很不错了,再给准备这些?想什么呢?
吏卒们自己都没想到还能有这样的待遇,一些粗心的民伕自己出门的时候嫌麻烦都不会带这些东西。
祝缨道:“催你们赶路,不得给准备好了么?遇到下雨路滑的时候可能要手杖,路上遇着竹林砍几根吧。我没钱了,就不买了。”
他们都笑着说:“好。”
祝缨道:“想起什么别的事儿再现置办吧。”什么生病损耗,吃饱了、穿利索点、别淋雨喝脏水……总之尽量别让人生病不就好了?人好好的,路上遇到啥事不能解决?
此后一路走得越来越顺利,这条路祝缨走过,虽然季节略有不同,但大模样都在。越往南,押粮官的经验越用不上,反而是祝缨越来越熟悉越来越顺手,将一切都安排得妥当。
白天加紧赶路,随行的人也不太叫苦,遇着些事故大部分也都能马上解决。五月末的时候,他们离福禄县已经近了,雨也渐渐多了起来。下雨的时候,众人遮挡的动作利落,麦种一路几乎没有什么损失,这让祝缨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她这一路白天赶路、晚上写些计划,麦种怎么用她都有了规划,路上的损耗她也有一个预期,如果损失太多计划就要调整。现在可以照着计划来了,她有点高兴。
她这回没有先去见鲁刺史,祝缨算准备了日子,现在回福禄县,把之前积压了小半年的公务粗略地处理一下,再将麦种收拾好,她就得去见鲁刺史了——六月末又到了。不做好准备,鲁刺史是不太好见的。
六月二十一,她回到了福禄县。
长长的车队吸引了许多人的注意,有人看热闹,有人呼朋引伴一起看热闹,发现前面骑马的人是祝缨,他们都欢呼:“祝大人回来了!!!”
祝缨向他们挥手,还要与押粮官商量:“留意别压着了庄稼,我可指望他们吃饭了。”
押粮官笑道:“我们省得。”
从县境回到县城又走了两天,不知道为什么,越靠近目的地了,脚伕们心里着急,步子反而慢了一点。押粮官也累得够呛,他在押运的经验里从来没有走得这么快过,大家精神倒还不错。
祝缨没有催促,只是说:“就快到了,县城虽然简陋,安排大家休息的地方还是有的,歇个三两天再走。”
————————————
县城里的人有早就知道消息的,关丞等人出了县城来迎接。
关丞身后的父老很有几个眼泪汪汪,看到祝缨忍不住哭出了声:“大人!可算回来了!”
祝缨道:“怎么出来这么远?说回来就是要回来的。”
关丞赶紧恭喜:“恭喜大人得赐绯衣!”
着绯衣的官,关丞也只有在州城里见过。以前南府的知府是能穿上绯衣的,可是南府好几年没知府了,从上到下一片春意盎然——都穿得绿油油的。
祝缨道:“同喜同喜。麦种来了,咱们回去再说。哎哟,见到我就不要再哭啦,看不见的时候偷偷抹泪儿盼着就行了。”
一句话将人都逗笑了,顾翁扶着杖,声音打颤儿地道:“等大人回来的时候只有哭得更多的,真真望眼欲穿呐!”
赵苏不动声色,只是默默地上前几步,自动自发地站在了祝缨身侧,道:“义父,请上马。”
一行人上了马,又走一天,傍晚时分到了县城。
赵苏道:“义父,大家已准备好了接风酒为您洗尘。”
祝缨道:“好。莫主簿,你与仓督先将麦种交割了,仓库还够吧?”
莫主簿笑道:“足够了,之前存了橘子和稻谷,完粮纳税再出了几批橘子之后仓库就腾了出来,正好放麦子。”
祝缨道:“这是拿来做种的,可要仔细收好。”
“大人只管放心!”
祝缨让他们交割完之后将押粮官也请过来一起吃酒,又让驿丞将押运的吏卒民伕等都带到驿站安顿下来。然后对众人道:“容我先拜见父母,刚好他们那里交割完毕,咱们一同吃酒。”
众人忙说:“应该的应该的!”
一齐拥簇着她先回县衙。
祝缨拢共带回来两辆车,曹昌回来就闷声不吭地招呼人卸车、把箱子往后衙里抬。侯五比小吴跑得还快!亲眼看到祝缨好好地回来了,吸吸鼻子说:“大人,可算回来了!”
祝缨道:“对啊,再不回来我钱都快花光了,得饿肚子了。”
边说边走,没进二门呢张仙姑和祝大就冲了出来,身后还跟着一个花姐。
张仙姑拉着祝缨的手左右看。“瘦了。”她说。
祝缨道:“苦夏。对了,我带了些东西回来。她们还有叫我捎东西给你们的呢。”
郑府里给各人准备的礼物都有,连花姐都得了一份好缎子,或许是因为她寡妇的身份,给准备的都是冷色的,张仙姑的缎子比花姐的还要鲜艳一点。祝大也有份,郑侯还送了他一根钓竿,钩带丝线一应俱全。此外又有各人的熟人托付捎带的。祝缨自己又在京城买了一些特产。
张仙姑嗔道:“这得花多少钱?”
祝缨道:“没花我自己的,陛下赏了一百贯。”
“都花啦?”
“哪儿能啊?我还剩了二十贯呢!”她骄傲地说。
张仙姑一口气没倒上来,伸出两根手指:“二、二、二十贯?一百贯你花得只剩二十?我打死你算了!”
祁小娘子和杜大姐赶紧过来笑着拦着,花姐把祝缨拉到一边,点点她的额头:“你呀。”
笑了一阵儿,曹昌等人把箱子都抬了过来。祝大道:“你官衣呢?陛下赐的那身儿!穿上咱们看看!”
祝缨道:“五品才能穿的,我又不是五品!衣裳在那箱子里,想看你们拿了看就是。对了,小祁,我给祁先生也捎了些京城的东西,你们打开看看。”
祁小娘子腼腆一笑:“我们也有呢?”
连小吴,她都帮老吴一家又捎了些东西回来。侯五没亲人,就她随便给买点儿了。都不是贵的东西,但是物离乡贵,她还都记得了。
父母又要拉着她说话,她说:“外头等我出去喝酒呢。”
现在父母都不怕她出去喝酒了,反正也没人敢灌她,张仙姑道:“这大热的天,你先洗个澡换身衣裳再去!”
杜大姐道:“水都烧好了。”
祝缨道:“行,东西你们看着分吧。”反正她自己也没什么特别想留的,就把从刘松年那儿弄的稿子之类让小吴给送书房里。
洗完了澡,擦着头发,祝大捧着那身绯衣说:“你穿一个,穿一个我看看!”
张仙姑一面给女儿擦干头发一面说:“对呀,穿一个,穿一个嘛!哎哟,红官衣!红官衣!穿了红官衣才叫官儿呀。”
祝缨甩着头发,抛出些微小的水珠在空中一阵乱飞。她顺手一捞往身上一裹:“呐!有什么好看的?做了五品以后天天穿,怕不看烦了?”
“嘿嘿!”祝大围着她傻笑,“咱们家也有穿红衣的官儿啦。”
祝缨心道:你等着,早晚我能给你俩也挣一身的。
她脱下了绯衣,道:“收好了,就这一身儿,别弄坏了。有大事的时候再穿。”
张仙姑忙接了过去抱在怀里:“放心!我亲自给它收好。”
花姐笑着把她拉到了妆台前:“来,我给你把头梳了,外头他们该等急了。等你回来再逗干爹干娘吧。”
“我才没逗他们呢。”
张仙姑笑着骂她:“你没逗,你撩着我生气呢。快滚去喝酒吧!”
————————————
接风酒摆在县里的那一座酒楼里,祝缨没骑马,这县城实在不大,她洗沐一新,换了干净的绸衫,摇着腰扇在街上慢慢地走,看到他的人都跟她问好。祝缨也笑着跟他们说:“好好。”
有人问她:“大人回来了吗?”旁人就笑话:“没回来你看到的是哪个?”
她没有一点不耐烦,也回答说:“回来了。”
路上有人塞给她两个大橘子,祝缨也接了,问道:“这会儿还有橘子呢?没卖完?”
那孩子笑嘻嘻地:“嗯,存的!特意留的!”
祝缨摸了几个钱给他,他也高兴地接了,被小伙伴儿们一下围住了。
走到酒楼前,丁校尉正在那里,站在檐下拱手道:“祝大人,一路顺风!”
呃……这话说得比苏媛才学说官话时还不靠谱,不过看丁校尉脸上晦气之色已消,知道他过了关了,祝缨也不纠正他。
祝缨道:“顺风顺风,你也顺风。”
丁校尉道:“可算回来啦!别的话我也不多说了!走!喝着去!”
“请!”
众人叙了座,押粮官也捞到了一个位子,他好奇地打量着这些人。他现在只剩看了,因为这些人说的“官话”相当的绕舌,他几乎听不懂,说慢点还能猜一猜,讲快了就听得脑子只发懵。
他很惊奇地发现,祝缨居然很流利地用当地的土话与这些人顺畅地交流。之前与他交割的莫主簿的官话就比较差,他还有点鄙视,如今一看莫主簿的官话居然还算好的了。
祝缨看出了他的不自在,对赵苏道:“那位是押粮官,你官话好些,同他聊一聊吧。”
赵苏领命,与押粮官旁边的莫主簿换了个位子,顺利地切入了一堆福禄县的官吏中间。押粮官发现赵苏的官话居然不错,道:“小郎君,你官话可以呀。”
赵苏客气地道:“才学的。”
两人悄声交谈了起来。
那边丁校尉先端起了酒,郑重欢迎祝缨回归,他也不说道歉的话,就一句:“都在酒里了!”自己先干了一碗,四周一片叫好。
祝缨道:“本也不是你的错,御史台那里我都答完了,你的账也与他们对过了。以后咱们都小心点儿就行。”
“放心!我都安排好了!”丁校尉拍胸脯保证。
二人都算是被丰堡那里的事儿给牵连的,丁校尉倒霉更大一点,这几个月也没少受训斥。他回来就把气往小兵身上撒一撒,最近一个月才恢复了正常,严令手下士卒不许胡说八道,更是一脚将吹牛的给打发得更远。
接着就是关丞等官吏、顾翁等乡绅敬酒欢迎,本地风俗是不大看得上不能喝酒的人,尤其是男人,不能喝酒还像话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