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读小说网www.93dushu.cc

字:
关灯 护眼
九三读小说网 > 身边那些不为人知的仙侠们 > 第十五章、闲聊

第十五章、闲聊 (第1/2页)

九三读小说网 www.93dushu.cc,最快更新身边那些不为人知的仙侠们!

陈一鸣勉强挣扎着坐起来,发现这个六人病房里,就自己和刚才那个老头两个病人,现在天色已经黄昏时分。他想要提气调息,用真元运转一个周天,检视一下自身的情况,但一运功,便哑然失笑,这幅躯体里没有丝毫真元真气,自己早应该知道得。

自己没办法,只能靠着枕头,用浅显的呼吸之法,恢复恢复精力。

正在这时,一个身材不高,浑身圆嘟嘟胖滚滚的胖子走了进来,一听声音便知是嘎子,他现在表情正陶醉地口中哼着:“可你总是笑我,一无所有,嗷——你何时跟我走——嗷——你何时跟我走——”

陈一鸣顺口道:“别嚎哩!”

“我嚎关你——”嘎子一时没反应过来,“哟!海哥,你醒了你!真你妈牛逼!”嘎子冲过来朝陈一鸣叫道。

“小声点儿,人家大爷还歇着呢!”

“诶!诶!我这就给嫂子和哥几个打电话,让他们过来!嫂子和顺子这刚走。你看巧不巧,还就得我来!”

“别!别!让他们都先回家歇着,我这脑袋疼着呢!人多了,我受不了!明天再跟他们说。”

“好好,听您的,我这给您把大夫叫过来瞅瞅。”

没等陈一鸣回答,嘎子已经出病房去了。

没半分钟,一个值班大夫跟着嘎子走了进来。拿着床头挂着的病历瞅了瞅,又扒了扒陈一鸣的眼皮,听了听心跳。似是自言自语地说道:“病历上写得头后有击打伤,伤口已经处理了,昏迷了几天,但其他检查也没看出啥问题,说叫你们去大医院再看看是吧?可我这一看,好像的确没啥大毛病,没准头部有血栓,这两天药物用了,自然就缓解了,明天要是你们愿意,再做个头部x光查查,我个人觉得没啥大事儿了!当然,你们也知道咱们这儿的医疗水平,要是不放心,再去大医院查查?”

嘎子听了个一头雾水,感觉像是说没啥事儿!朝大夫点点头,道:“明天我们和家里人商量商量。”

陈一鸣也朝大夫道:“大夫,您看我明天能出院嘛?”

“你这情况,前几天还挺紧急得,我建议多在医院观察几天。要是家里经济情况有问题,非要回家自己照顾,也不是不可以,你们自己决定。”

“多谢大夫!”陈一鸣朝大夫点了点头。

这个大夫脸上仿佛带着一种不可思议的表情离开了病房。

嘎子没管那么多,坐在病床旁“叨叨叨”和陈一鸣聊了起来,一会儿不知从哪儿,掏出瓶啤酒,一个人对着瓶咕嘟咕嘟就是几口。

陈一鸣见状:“一人喝啊?”

嘎子一愣,“听说医院不让喝酒,您这脑袋上还缠着绑带呢!我哪敢给您喝啊!”

“少废话,还有没?”陈一鸣也纳闷,怎么这个陈海脑袋上老缠着绷带啊!

“那你少喝点,明天他们要知道了,又得骂我不着调了!”

“知道了!”

嘎子从边上一个塑料袋里,又掏出四瓶啤酒,还有一个铝饭盒,和一个牛皮纸的纸包。吃的都放到一把凳子上。铝饭盒里是两个劈好的猪蹄和肉汤咕嘟的炸豆腐,纸包里是油炸花生米。

陈一鸣看到,馋虫也勾上来了,咕嘟咕嘟几口凉啤酒下肚,这叫一个清爽。“我啥都不记得了,就记得点前线的事儿!你给我说道说道现在!”陈一鸣借着头部的伤,像当年问“大头”一样,向眼前这个嘎子打听情况。

“最近这些日子有没有什么大新闻啊?”

“啥大新闻啊?该干嘛干嘛!你知道我不咋听新闻联播,老太太裹脚布似的。昨天好像听了一耳朵,大领导访苏。苏联都闹腾成那样了,跑那干啥去啊?”

听到一切似乎平稳,陈一鸣心下稍安。

几瓶啤酒之后,陈一鸣也向嘎子了解了个大概,现在已经是五月份了,陈海在五年多以前退伍转业,回到家乡辽宁辽阳,在一家国营电力设备修造厂里当保卫科科长。工厂这两年越来越不景气,生产任务还可以,但上下游的三角债问题太严重了,回不了款,生产断断停停得,工资也不能足额发,有时甚至只能打个白条,工厂的工人流失很严重。这几天照看陈海的,是他大嫂。陈海的大哥,几年前工伤事故去世了,当时陈海还在前线,没能见大哥最后一面。刚才的顺子和嘎子,还有几个好哥们儿都是陈海以前工厂的同事或发小,不是在工厂里混日子,要么就是停薪留职,毕竟工厂那几十块工资,对几个没结婚大的小伙子来说吸引力不大,都想下海经商,但没啥门路,也下不了什么海,有几个兄弟就在市场摆个摊啥的糊口。陈海为人相当仗义、正直,身手也不错,毕竟战场上杀过敌。在一众兄弟中,很有威信。现在外出摆摊,做点小生意,也有当地的一些小混混、地头蛇来捣乱、要钱,几次都是陈海出手摆平得。

陈一鸣又问起陈海头部的伤势,嘎子只是说道,可能是让几个之前得罪的混混打了闷棍,当时陈海的确晕倒了,但到医院没多久就醒了,脑后有外伤,就观察了两天,这两天状态还可以,看着挺正常得,可以下地走动,但第三天却不知道得怎么了,直接就倒地上了,人事不省。检查了一通,也没发现啥问题,有个大夫说,陈海已经是植物人,可能是外伤引起了某个未知病理原因,让赶紧转院,也有大夫说没看出啥问题,没看出啥问题,需要观察。但到底当时具体什么情况,嘎子也说不清楚。既然如此,陈一鸣也就没再深问。

陈一鸣已经好几年没出个山海关了,前些日子看新闻时,也注意到东北各地的经济情况,有点不景气。但听嘎子一说,实际可能比新闻里说得还要严重些。但这已经不是需要他想的了,因为,他自己也不知道他能在这身体里待多久。

借着酒菜,听着嘎子一阵白话儿,陈一鸣觉得也很有趣。嘎子是本地人,八代以上就在这里生活务农。讲起老年间的事儿,那是信手拈来。

他们所在这个县城在辽阳市北,离沈阳也不远,清末的时候也只是个南北客商歇脚打尖的地方,后来,闯关东的人多了,小镇也就活泛起来,各行各业,五行八作,干什么的都有。

离镇子不远,有座天王庙,本是元朝时候建得,历经几百年战乱天灾,寺庙早已破败,清末民初的时候,不知道哪位豪商富贾,斥巨资重修庙宇,在当时香火极盛。每到香会、庙会、法会、佛诞等,或者逢三逢九等日,镇上便开大集,从四里八乡,甚至沈阳,都有来赶庙会赶集得。可谓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因此,镇子上饭馆子、大车店、收皮货山货的各式买卖家生意也算兴隆。有的大饭馆子甚至敢嚷出“拳打省城味全有,脚踢二京一招鲜”的狂妄招牌。

镇上甚至还流传着“张作霖私访吃饭不带钱以字相偿”、“大帅逛庙会惩治恶绅贪官”、“少帅便装风流倜傥,富家小姐芳心暗许”等等各种传言戏说。陈一鸣听着,知道有的直接就是照搬《三言二拍》或《康熙微服私访记》上的故事。

后来,刀兵四起,天下大乱,镇子也就败落下去,直到解放后,苏联援助中国上百个大项目,其中这里就为沈阳几个项目,建了个配套的电力设备修造厂,工人总数一度达到三四千人,整个镇子就这样又红火起来,围绕厂区,又建了学校、医院、电影院等等民生设施,镇上的人大都也是从其他地方迁过来的。像嘎子这样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反而稀罕。之后镇升级为县,各种其他配套工厂和企业也相继建立。原来的小镇变成了一个几十万人口的小城市。

但随着时代开放的脚步,各种之前的弊端显露出来,长期的“大锅饭”和父业子继,导致效率低下,和人员僵化,还有各个企业之间的三角债问题,也让相似情况的各个工厂丧失了市场竞争能力。下岗、失业这些陌生字眼逐渐让每个人都开始熟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