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寻求国外的援助者和民工厂 (第2/2页)
“掌柜的死了,小日本知道掌柜的给咱八路做衣服带着二鬼子来把店砸了,掌柜的也被一枪打死了。我想给掌柜的报仇,当时能想到的只有张部长了,我就投奔咱根据地了。”
张骞叹了口气,拍了拍王兴德的肩膀。
在他们走到了被服厂门口前,谁也没有说话。
被服厂门口没有站岗的同志,但他们两个走进去以后发现在里面,工人们干得热火朝天,其中以女性为主。
这时一位大姐见到王德兴以后笑着迎了上去,问清楚二人的来意后把他们带到了另一处工作用的大院里,厂长正在带着同志们加工加点的做着军装和棉被。
这里啊,几个姑娘在纺线,嗡嗡嗡的纺线声如蜜蜂采蜜辛勤地飞舞于花丛中;这里,几个小媳妇在镶机,她们手里拿着线轴子来回小跑着,那扭动的腰肢、轻盈的步子,不亚于优美的舞蹈;阔屋、偏房里,中年妇女坐在织布机上脚蹬连缯板,织梭手中飞,卷布轴在“哐当当,哐当当”节奏声中越缠越厚;炕头上,婶子大娘们飞针走线做衣裳。
厂长看到来人是张骞,便放下手上的工作赶紧过来介绍起了被服厂的情况。
正所谓人靠衣装马靠鞍,敌人之所以一眼就能辨别出八路军的队伍,是因为八路军战士们的军服都是洗得发白、布满补丁,所以就给他们起了“土八路”这个外号。
打仗也得先解决温饱!自从今年二月,老总们提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总方针和“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后,根据地便动员了广大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
成绩最出众的是三五九旅,他们在边区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同时,大力办起了纺织厂、被服厂、造纸厂、化工厂、制鞋厂等。
经过了六个月得发展,八路军全军共办被服、纺织、制鞋等民用工厂79个,工作的同志有4600人。
可以说全国的被服厂都是1939年后才快速发展起来的。
“灶火不旺,难打胜仗啊,虽然咱们被服厂的同志没有参加正面战斗,但是被服厂为部队驱寒保暖,也是不可缺少的一份子,咱们被服厂现在有20台缝纫机,197个熟手工人”厂长说完以后看着张骞,并且提出了现在被服厂面临的问题。
“现在根据地被封锁了,咱就是有钱也买不到物资,更何况咱根据地是需要用钱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物资缺口太大了。全军三个师还有很多同志没有过冬的衣裳,而且您也是知道的,那些主力团团长哪个不藏着掖着点战士,不向上级汇报实际兵力。不说别的,李云龙你肯定是知道的,也是你们大别山出来的,打鬼子自然是没得说,但是每次来后勤部就打劫一样狮子大开口。上次来被服厂,张嘴就是100套军装,不给他还说我是个山西土财主,这不是冤枉人嘛!”
“哈哈哈,李云龙我怎么会不知道,厂长你放心,我会尽快搞到需要的物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