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杨门女将李桂英 (第2/2页)
但是,她们强忍悲痛不让佘太君知道噩耗,穆桂英更是在宴席上喝下儿子杨文广给她敬的寿酒。
不过,众人的反常没能逃过佘太君敏锐的观察,在她的再三追问下,焦、孟二将说出实情。杨门女将痛定思痛,反对求和,请旨出征。
李桂英在这场戏中饰演的是刀马旦,她在校场和儿子杨宗保比武的那段成了全场的焦点,令建孝即惊喜又惊讶,他以为桂英只会唱戏,没想到武艺也练得这般精彩,她身形矫健,英姿飒爽,一杆银枪似灵蛇出洞,
做念唱打无一不精。
从桂英一出场,秦建孝就目不转睛的盯着她,她的一板一眼,举手投足,都让建孝砰然心跳,更让他彻底沦陷在杨门女将的故事里,分不清那舞台上的究竟是穆桂英还是李桂英,也分不清自己是在台下看戏还是早已身临其境。
或许,秦建孝这才真正感受到秦腔的魅力。他觉得一个心中有秦腔的人胸怀必然广阔,桂英会表演那么多的秦腔人物,知道那么多的秦腔故事,那她该是有多么的见多识广,又该是多么的让他痴迷。
是的,他已经沉醉在这场如痴如醉的表演里。桂英的唱腔豪放而又甜蜜,桂英的妆容典雅而又淳朴,桂英的动作豪迈而又优雅,桂英的眼神俊秀而又坚毅。
杨门女将的大结局,当舞台上的桂英一枪赐死西夏王,保住了一方百姓的平安,又为夫君报仇雪恨之时,秦建孝竟一时激动的说不出话来。他突然想到了秦腔小学,想到了秦家村,想到了吴砦,想到了秦矩,想到了李诚,想到了吴璘,想到了八百里秦川,想到了奔流不息的渭河,想到了久远的西周,想到了关于吴砦的传说,想到了家乡的花草树木……
演出结束,李桂英正在卸妆的时候,电视台的记者突然前来采访,问她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小姑娘,怎么能把年过五十的穆桂英扮演的惟肖惟妙,又是怎样喜欢上秦腔,怎样理解穆桂英这个戏剧人物的。
面对镜头桂英倒多少有几分紧张了,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好。关于穆桂英的故事,她从小就听爷爷李公明讲过,也听最爱跟小朋友讲古今的秦大爷说过,穆桂英是一个顶天立地,勇冠三军的女英雄,她武艺超群,年纪轻轻就自作主张挑选丈夫,大破天门阵,53岁还跨马出征,率领十二寡妇征西,具备很多妇女没有的文化心理素质和出类拔萃的英武行为,也蕴含男子汉须眉者所缺乏的将才、帅才。桂英正是想成为这样的巾帼英雄。
电视直播到了秦家村,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有人主动找李春登和吴红霞献殷勤,把桂英从头到脚夸赞一番,绕了一大圈却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最终目的还是想打听她有没有男朋友或者订婚之类的。那些曾经说“戏子误国”和“戏子无义”的人,竟然也请了媒人上门来提亲。
张大拿和张宝民父子俩和跟屁虫王二娃坐在自家土炕上商议,张大拿知道李春登一直看不起他,更看不起宝民,要娶桂英简直要比娶《断桥》里的白素贞还难,但是宝民这一根筋的犟脾气似乎是非桂英不娶了。
最终,张宝民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他要在秦家村里盖第一座砖瓦房,他要让所有人都看得起他,尊重他,羡慕他,乃至嫉妒他。他去二十里外的吴砦请王先生选好动土的日子,并请了村里的自乐班,与盖房前一天下午在他家“唱戏”,他要让十里八乡都知道,长江后浪推前浪,在秦家村除了秦守仁和李春登还有他张宝民这号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