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读小说网www.93dushu.cc

字:
关灯 护眼
九三读小说网 > 山河剑影 > 第四十章 花落神州泪飘零【20】

第四十章 花落神州泪飘零【20】 (第2/2页)

他在王宫后苑修建了很大的地下室,圈以高大的围墙,围墙下埋着缸瓮,以防止声音传到外面。

同时养了许多鸭鹅,用鸭鹅的叫声掩饰打造兵器和操练的声音。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建文帝听到一些燕王的行迹,愈发猜忌朱棣。

由于还没有准备充分,朱棣决定亲自去南京,借以缓和气氛,争取时间。

他当然知道此行的风险,说不定会有去无回,但是他相信自己会回来,会使仁弱的建文帝相信自己没有谋反之心,还可以探听朝廷的虚实。

建文元年二月,朱棣来到了南京。

对于燕王自投罗网,户部侍郎卓敬劝说建文帝将燕王徙封南昌。

这的确是个不错的办法,然而建文帝优柔寡断,没有采纳卓敬的建议,几天后将燕王放归北平。

六月,燕山护卫百户倪谅向朝廷告发朱棣的两个部下为燕王招募死士。

二人经过审问,供认了朱棣的一些阴事。

建文帝没有更多的证据,所以没有削燕王,而是下诏训责。

朱棣害怕这是削藩的前兆,遂生一计,用以迷惑建文帝。

很快北平的人便听说燕王突然疯了,经常可以看到他在大庭广众之下乱跑、乱喊,有时躺在大街上昏睡。

建文帝听到传言,命北平布政使张谢和都指挥使谢贵探听真情。

二人来到燕王府,看见朱棣围坐在火炉旁边,浑身颤抖,似乎很冷的样子。

看见张、谢二人前来,朱棣手拄拐杖,走路踉跄。

张、谢二人被朱棣精湛的演技欺骗了,上奏朝廷,建文帝信以为真。

其实朱棣并不是第一次装病,早在周王被废之后,他就一直称病不出,借以韬光养晦,麻痹对手。

不过当时他确实有一块心病,他的三个儿子在南京,可能已被扣为人质,一旦他有异谋,三个儿子性命堪忧。

于是他借口病重,请求建文帝让三个儿子归府照顾自己。

这是一箭双雕之策:如果朝廷放归三个儿子,则免去了质于人的情况如果不同意放归,可以探知朝廷的意向,早做谋划。

建文帝拿不定主意,后来在徐增寿的蛊惑下竟然将朱棣三个儿子送归燕国,朱棣大喜过望,连称”天助”,欣喜之情难以言表,大明帝国的天空,从此已是阴云密布,山雨欲来。

朝廷使臣走后,朱棣回到王府,找来道衍,共同谋划。

道衍十四岁出家,修禅理,悟性高,通儒道,谙韬略,习兵法,工诗画,受朱元璋指派,侍随燕王朱棣。

燕王同道衍共同谋划举兵大事,但事关天机,属绝对机密,需要彼此试探,以明隐秘心意。

《长安客话》记载了一个故事:

一天特冷,道衍陪燕王吃饭。

酒席之间,二人对话——

朱棣说:“天寒地冻,水无一点不成氷!”

道衍答:“国乱民愁,王不出头谁作主!”

朱棣话的字面意思是:虽然天寒地冻,但是“水”字缺一“点”,就不成“氷”(冰)字——“氷”与“兵”谐音,言外之意,就是“起兵如何”?

道衍话的字面意思是:国家混乱、庶民愁苦,此时“王”字的一竖若不出头(加一点),怎么能成为“主”字呢!这分明是鼓励燕王朱棣起兵“出头”,做天下之“主”。

对坐饮茶,经过试探,两人所想,暗自合掌。

于是,秘室策划,刻期起兵。

燕王起兵之时,狂风暴雨,房瓦坠地。朱棣大惊,脸色骤变。

道衍说:“大吉祥啊!飞龙在天,从以风雨;灰瓦坠地,将换黄瓦。”

燕王转惊为喜,师向南京,至于起兵之后天下将如何应变,那是后话,此处先按不表。(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