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第31章 (第2/2页)
“妹仔是有本事的,这花衬衣再俏半个月没问题的啦,别说二十就是两百件,我瞧妹仔也能卖精光。”
虽然心里头嫌弃批十几件的人,可现在的人批十几件也要讲东讲西,都不一定买,像沈盼睇这样利索的生意,跟送上门的钱一般,也不耽搁他什么生意。
他进货都是千件起批的,别看他一个几平米的铺子,一个月的营业额也是上万的。要是多几个沈盼睇这样的进货商,他就不怕积货。
沈盼睇吃上晚饭,已是晚上□□点。
她吃过中饭后就是赶车批货赶车的,就喝了一壶水,别的没吃。
“下回再去别不舍得买吃的。”
货很好卖,要是都这样好卖,两个人肯定还是要分开行动的。路上要费五六个小时的,车上就是人挤人也都不是安全的。
“不是舍不得,是一开始不饿,后来不想吃,这人一下火车,才感觉到饥肠辘辘。”
“那你这是,累不觉饿。”
这形容挺贴切的,可不就是累到麻木,连饿也感觉不到了么。
薛宣从小有个好后妈,人前憋气人后受气,不过他没有长成一个受气包,而是在跟人打架中,让同龄人都不敢嘴他,说他的是非,这背后说人话都得担心隔墙有耳。他的脾气不是从反抗家长开始的,而是跟别的人打架开始,然后能骑着老爸的二八大杠卖冰棍。要是个受气包,他大概是遇不到沈盼睇的,他明白得很,要不是他有自行车,沈盼睇都不会寻上他。
他算起来胆子不小,可沈盼睇的胆子更大。
从一开始遇见她,就惊讶于她小身板大力量,体力上的,精神上的。
两年的时间,沈盼睇与最初遇见已很不相同,她有很大的变化,又可以看见她与两年前的相同。
沈盼睇的胆子真的很大,一个人这样来回广州跟鹏城,不是跟别人说她十六岁,她就有十六岁,她做的事,根本不像是一个十三岁的人回去做的。
带在农村里,十三岁知道什么,可能去的最远的地方是镇上,只有一条街的镇,又或者都没有去过镇上,走过最远的路是学校。
十三岁,跟着爸妈在田里做事,外头找不到活干,家里头一亩或者几分的地又不够种的。会想什么,想着白色冰棍箱里头的牛奶冰棍是什么味道的,冰砖化开了也好吃么?想着明天可不可以吃上一碗大米饭,能不能找到一个活干,去搬东西能不能包个饭。
而沈盼睇的十三岁,坐两天两夜的火车从夏城到广州再到鹏城,她可以一个人来回广州鹏城,回来的时候衣服包裹是两个人分着拿的,也不知道沈盼睇一个人是如何将包裹拿到火车站的。
“我坐三轮车到火车站的,包裹是托运的,也花了两块钱。”饿的时候吃饭特别香,蒸肉汤跟饭都是温热的,恰恰好,一口肉汤都是肉的鲜美,很下饭。
薛宣午睡过后也在摆摊,到了七点去车站,在工业区,短袖衬衫比背心卖得好,在建筑工地,还是背心好卖。
背心是卖完的,短袖衬衣还有六十件。
“今天算一次帐,以后再算总帐。”吃完饭,沈盼睇开始分钱,“今天的钱是我出的,你只出力,所以挣到的钱,二八分,三百四十件衣服挣了三百六十,昨天的车费不算,你拿72,我拿288。”
“把没有卖掉的六十件短袖算在今天的进货单里头,今天就是三百件背心,二十五件花衫,六十件短袖,今天得算上车费托运费,成本是1055元。你的72算在成本里头,再拿四百多我们就五五分账。”
薛宣差点磕到下巴:“这怎么可以!我只是你的一个小工,五五分太夸张了,要不是你,我完全想不到买卖衣服。”
沈盼睇似乎挺喜欢挣钱的,可说出这样的话,又觉得她对钱挺不在意的。
他是喜欢钱,也想到买卖东西,可是他想到的还是他的收音机,而且他已经能搞到录音机:“再说,我也拿不出四百多……”他的四十张大团结,只剩下二十来张。
房租日用就四张大团结(伙食费还未用完),然后就是各种电子器件不知不觉也花了十多张。
薛宣拿出缝好的钱,一张一张数,没一会儿就没了:“二十一张大团结,还有些细碎。”
沈盼睇毫不客气揽过二十一张大团结:“好,就这样,你三我七,这样以后记买进卖出的钱,到时候算总帐,省得天天分钱。”
这样的分法,薛宣更能接受,身上的几块钱也够他用的。
“明天你穿这件衣服。”
衣服是他们明天要卖的花衬衣
花衬衣的版型好看,又是香江风的。
“靓仔,这身上的衣服精神,怎么卖的。”
沈盼睇怼了怼薛宣的胳膊,被夸一句就不知道说什么:“人靠衣装,这衣服穿着人都靓,就六块钱。”
“昨天不才四块五,这个哪里这样贵。”
六块钱的衣服其实算不上贵,但夏布本来就要比秋冬布便宜:“再便宜点哇。”
她拿着衣服左看右看。
“就是这个价,都是最实惠的,香江人都这样穿的,那边十几块钱都买不来哦。”
薛宣就看着沈盼睇表演,他也应该说些什么,才不显得像个哑巴。昨天能卖得快,得靠阿拉伯数字大家都认识,工地上的人真的是哪里的调子都有。
像今天这样遇到当地人的,就得靠沈盼睇说话。
“这就是香江风,有这样一件衣服才是体面,六块钱也不贵的哇。要是觉得贵,这单色衬衣也好看的,单位上工作的都喜欢,花衬衣年轻人最喜欢。”
本来大姐这个年纪也不追求什么潮流,但是香江风她是知道的,沈盼睇这样一说,她就想起家里头儿子也说过。这样一想,对这衣服就有了要买的念头。
六块钱的衣服,她不是买不起,家里头跟前几年比好太多了,收入翻了两番,就是习惯没改变,就是计较。
“浅蓝的花的都一件。”给家里那口子也买一件,昨天瞧了最后没买,男人在桌子上说起隔壁有新衣服,人活着不蒸馒头争口气,“背心也要。”
沈盼睇又细细说了大小,大姐听着新鲜:“怎么不卖女人衣服?”
“量大才有赚头,量小我卖得高,也没人到我这里买。”
也是这样一回事,就是看着香江人,她也蛮想穿他们的衣服的。要是贵,肯定舍不得买,但是咬一咬牙,买一件那也很体面的。
有人从广州回来,穿得跟香江人一样,一问衣服那都是要十几几十的。
样子比商店里潮,价格倒是没有比商店高,但……火车票都要十块钱。
到了十点一个去工地,一个去烧菜。
油焖虾,丝瓜肉汤。
这一回沈盼睇都不带停留的,送了饭就往火车站去,坐在自行车的后座上,一毛钱到火车站。
沈盼睇这样赶趟了六天才算是停下来,因为下雨了。
听着外头的雨声,沈盼睇没有再早早起床,等到了八点钟才从床上爬起来,这样的雨并不会下一整天,可沈盼睇给自己放了一整天的假。
顺便吃些好的犒劳犒劳自己。
两个人在鹏城吃的每一顿,都是好的,两块钱的伙食标准,在海边吃鱼,两个人每天吃的都是能让大部分人羡慕的。
这五六天,沈盼午餐晚餐都是在路上。
就算吃的是美味,人在这样的折腾下,也没有感觉的自己是在享受的。说一句吃顿好的,犒劳自己也没有错。
算总帐的时候,还是有些惊人的。
六天,有三天是去进货的。
另外三天沈盼睇是过去卖芭蕉扇的,去的三天车费托运费三十五块钱。
剩下的是两千的货,和八百多的现金。
算下来每天能挣三百块,三十张大团结。
“以后要是进货能直接拍电报,他运过来,那样算起来大概能少两块钱,但那样不好挑货,要是把库存清给我们,我们也没办法。”沈盼睇说起蒲扇已经有了模仿者,这才摆出去一礼拜,比起当初水晶糕的模仿者来得早许多,虽然沈盼睇知道自己还能挣下去这个钱,但是她没打算挣了,在那边她也没有订芭蕉扇,她卖出去的芭蕉扇有六百把,挣到的有三百块,是纯挣到的。
沈盼睇自个那儿的现金是一千六,有一千她藏得很好,有六百她之前用来补货,不过之后不需要补货,两个人的流动资金够了,又不是一天批一次货。
“我跟服装厂联系上,你要不要参一股,是定做的样式。”
这又是什么时候的事情,薛宣完全不知道:“你跟服装厂联系上?你怎么这样胆大。”
“我一开始就是为了这个!”沈盼睇语出惊人,“想知道他们是怎么做衣服的,跟镇上的老裁缝有什么不一样的。”
沈盼睇村里头本来也有一个老裁缝,后来眼睛不怎么看得见了。
所以要找裁缝做衣服,还是要找镇上的裁缝。
https://www.lusetxt.com/books/27274/27274185/2483965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usetxt.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lusetx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