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一场必死的杀局 (第2/2页)
突厥主力,当时在白道遭遇了暂时性的失败,突厥一族,全民皆民,因而,他们有着非常快的创伤愈合能力。
东北亚,他们必须宣示主权。
突厥人卷土重来的力量足以让人望而生畏。
阴寿死后,李崇接任幽州总管,他上任伊始,趁着阴寿荡平北境的余威,再加上他本人骁勇善战,屡屡打破突厥的小股骚扰。
远近各族,慑其威略,慕其威名,争来内附。
李崇在幽州度过了一段蜜月时期。
但是,幽州一地,是东北亚各种势力的角斗场,突厥在白道之败后,需要在边疆各族中重新树立威名,这一次,他们选择幽州做为突破口。
沙钵略本人有更重要的大事在做,他正忙于针对阿波可汗的征伐。
幽州战役,就落到沙钵略之弟突利来主导进行。
李崇遭到突厥主力的强力进攻。
此次突厥有备而来,他们展现了突厥全力攻击下的恐怖战力。
李崇亲自率领主力应战,转斗十余日,连战皆败,根本无法甩掉突厥骑兵的追击,万般无奈之下,只能退保砂城,固守待援。
城戍早已荒废,城小无可守御,城外突厥围困千重万重。
这是死地,也是绝地。
援军已经永远不可能到达。
虽然杨坚已经派出高颎和虞庆则的牵制大军,但其战略重点始终在于突厥的大可汗沙钵略,幽州,暂时只能依靠李崇本身的艰苦卓绝的奋斗。
李崇已入绝地,但他并不绝望。
他和他的军队,依然保持了旺盛的战斗意志,突厥围困他千万重,不分白天黑夜进攻。
李崇拼尽全力死战。
突厥很快发现了这支军队的坚强意志,他们非常清楚困兽之斗,难免二败俱伤。
于是,他们改变了战法,改为以逸待劳,采取围而不歼之计。
这将李崇逼入真正的绝境。
因为李崇的部队没有粮食了。
他们只剩一条路,去突厥的虎口之中抢夺食物。
于是每当黑夜来临,李崇的军队就乘着夜色,闯入突厥营中,掠得牛羊,再退入砂城。
几天之后,突厥人摸清了李崇的行军规律,布下了一个口袋,让李崇自己钻进来。
李崇即使知道对面有陷井,也没有选择的余地,他只能,也必须乘着夜色去抢劫突厥的军粮。
以多敌少,以有备对无备,结局早就注定。
李崇的军队进入突厥的包围圈,战士死亡殆尽,天明之前奔还入城者,只剩下一百来个人了。
他们每一个人,都身负轻重之伤,已无再战之力。
突厥一族,素重勇士,他们颇为看重李崇的勇猛和骨气,便用高官厚禄来诱逼李崇投降。
李崇自知时日无多,他并不惧怕死亡。
他想起当年尉迟迥起事时,自己一腔热血,早就有为国尽忠之意。
往事历历,一生多难。
他心想,上次没能为北周尽忠,那今日就为隋朝效死吧。
何况自己今日面对的是外虏,更是绝不可能屈膝,将军死于阵前,这是宿命,也可谓善终,
他唯一担忧的是,今日全军为国死节,后世无人再知。
李崇决定以死报效国家,他向余下的伤痕满身的士卒,投去怜悯的目光,这些跟随自己的三千勇士,就剩下这一百来号兄弟了。
要给自己,也给他们留点念想吧。
李崇充满深情地交待他们说:“(李)崇丧师徒,罪当死,今日效命以谢国家。待看吾死,且可降贼,方便走散,努力还乡。”
然后,他说出了自己最后的愿望,“若见至尊,道(李)崇此意。”
李崇挺身出战,冲入突厥人的阵中,连杀二人后,他的眼中,看见了漫天的箭雨。
也许在那一刻,他的耳边回想起他幼年承袭父爵时,他在亲戚的祝贺声中,大声地哭泣。
那个瘦小的身体,说出稚嫩却又无比坚决的话语。
“无勋于国,而幼小封侯,当报主恩,不得终于孝养。是以悲耳。”
许国不奉家。
此身已许国,再也不顾家。
幽州李崇一军,全军覆没。
但是,隋朝虽然损失惨重,但幽州等中心城市却还是被隋朝牢牢抓控在手中。
东北亚又保持了暂时的平衡。
在各方势力的拉锯战中,东北亚这块多事之地,将会上演无数可歌可泣,惊天动地的事迹。
辽东无小事,举国尽哀鸣。
东线战场,白刀子进,红刀子出,但西线似乎要安静很多,难道西线无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