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9:三大案(二) (第1/2页)
九三读小说网 www.93dushu.cc,最快更新愚人节之第四度空间!
这事情怎么说呢?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换了皇帝,也许有些大臣就没有那么受到重视了,有的也许还会罢官回家,但皇宫里的女人和外边的大臣又有所不同,大臣们好歹不当官了可以回家过自己的日子,但皇宫里的女人一辈子只能呆在皇宫里,而丧失了权势的后宫女人比普通的老百姓更难过,没吃没喝,最后被饿死的都有,生病了也不会有人管,这是事实,所以,西李和郑贵妃一心想把持权力到也在情理之中,因为她们惧怕。
就以郑贵妃为例吧,她虽然生了儿子,她的儿子还成了王爷,有了自己的封国,可那又怎么样呢?朝廷规定所有的皇子长大后都要到封国去,而他们的母亲却不能跟着儿子一起去,并且,各个王爷没有皇帝的召唤,不准离开封国,就是这些王想照顾自己的母亲,也鞭长莫及,别说照顾自己的母亲了,就是想见一面都很难。
所以,明朝的皇宫的女人和其它的朝代的女人一样,都特别的明白一件事儿,这件事儿就是必须手中握有权力,只有这样他们的后半生才能过的像样。
李选侍是一个有心计的女人,对这个问题看的非常的明白,所以,朱常洛当皇帝后,她就想当皇后。
朱常洛也不是一个傻子,他早就看出了李选侍是一个有野心有心计的人,决不会甘心久居人下,并且李选侍在宫中一向以敢作敢为、大胆果断著称,所以,尽管李选侍一再要求朱常洛立她为皇后,但是朱常洛始终没有答应,他怕李选侍一旦被册封为皇后,便可以通过自己抚养的朱由校,间接地控制朝政,所以,他当皇帝后出于感念李选侍养大了长子朱由校,便封了李选侍皇贵妃,李选侍自然就不乐意了,当皇贵妃哪如当皇后,要知道只有皇后才是母仪天下的女人。
有感于未来的不确定性,有一天,朱常洛告诉儿子朱由校将来要视李选侍如亲生母亲,视为太皇后,这意思再明白不过了,这就是告诉朱由校如果有一天他不在了,李选侍也绝对不能封为太后。
父子正说话,李选侍进来将朱由校叫了出去,朱由校回来后告诉朱常洛要封李选侍为皇后,在场的大臣们听了全都瞠目结舌,朱常洛也是面色一变,一言不发,他知道这一定是自己宠爱的李选侍在幕后指使儿子这么说的,只恨自己的儿子没有听懂他说的话。
九月初一,朱常洛死了,李选侍却仍住在皇帝的寝宫乾清宫,丝毫没有搬出去的意思。
按照明代的制度,外廷有皇极殿,内宫有乾清宫,都是属于皇帝专用的,李选侍赖着不走显然是想借还不大懂事儿年仅只有十五岁的朱常洛的长子朱由校掌握朝政,坐镇乾清宫,进而统驭后宫。
朝中大臣们见此状况,都猜到了李选侍的心思,于是都在心里暗暗担忧,给事中杨涟对大臣周嘉谟、李帮华说道:“宗社事大,李选侍非可托少主者,急宜请见嗣王,呼万岁以定危疑……移住慈庆为是。”
两人听了,均深有同感,便一起去见辅臣方从哲,群臣商量过后,又一起奔向皇宫,杨涟率先奔进后宫,太监们执棍拦阻。
杨涟怒斥道:“皇帝召我等至此,今晏驾,嗣主幼少,汝等阻门不容入临,意欲何为”
太监们一时就不知所措,杨涟说的一点也没有错,只得让开,让诸臣进入。
众位大臣见了光宗朱常洛的灵位,先痛哭了一场,然后就请求拜见皇长子朱由校。
李选侍却将朱由校留在暖阁,不让朱由校出来见大臣。
耿直的老太监王安哄骗李选侍说:“太子是马上要当皇帝的人了,贵妃不让他出去见大臣,太子怎么当皇帝呀?太子要是不登基,啥也说了不算,贵妃你能怎么样呀?”
李选侍觉得王安说的有道理,就让朱由校出去了。
众大臣见了朱由校,连忙叩头,齐呼万岁。
朱由校立在那里,傻了吧唧的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嘴里只是说:“不敢当!不敢当!”
群臣奏请朱由校进诣文华殿,然后,让朱由校登上一顶小轿,大臣刘一燝、周嘉谟、张维贤、杨涟怕出变故,急忙抬轿立刻就走,走了好远,轿夫才赶到。
这时,内侍李进忠(后来改名魏忠贤)三次奔过来,传李选侍的命令,召皇长子朱由校回宫,并喝斥诸臣说,“汝辈挟之何往”
杨涟怒叱李进忠:“你一个太监敢对我等朝臣说这样的话,就不怕王法吗?”
明朝开国,朱元璋曾在后宫立铁牌,后宫和内宦不得干政,违令者杀,李进忠被杨涟训斥后便害怕了。
进了文华殿,朱由校西向坐定,群臣行大礼拜见,并请朱由校即日登基。
朱由校不同意,只答应初六日登基,阁臣刘一燝只好说:“今乾清宫未净,殿下只能暂居此地。”
吏部尚书周嘉谟也说,“今日殿下之身,是社稷神人托重之身,不可轻易。即诣乾清宫哭临,须臣等到乃发。“
朱由校见到形势如此,也知道事态严重,就点头同意了。
杨涟这时对随行的太监们说,外事缓急有诸位大臣,调护圣躬却在诸内臣,责任重大,你们要照顾好太子。
这些太监是朱由校身边的人,自然不会和李选侍、魏忠贤沆瀣一气。
朱由校毕竟还只是个十六岁的小孩子,也没有什么主意,他不想封李选侍,但又下不了决心。
朱由校身边宠幸的太监王安相当不错,见状躬身跪倒在地上劝说道:“皇上,可不能再这样下去,陛下可立即下诏逼迫李娘搬出乾清宫。”
朱由校听了,陷入沉思,一时没有主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