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终成眷属 (第2/2页)
若说才气,或许他们才是最般配的,徐慧君心里想着,但脸上却还不得不露出笑容,来欢迎这位新加入苏家的安国公主。
“见过公主殿下!”
徐慧君和身边的芸儿香草盈盈下拜!
“姐姐不可如此,你先于兰儿入门,兰儿理应向姐姐行礼才对!”
曹清影连忙扶起徐慧君。
苏阳看着曹清影与徐慧君牵手说话,没几句,又聊到诗词。
虽然他心里清楚,徐慧君必然是多少有些不舒服的,但若让他放弃任何一个都不能。
苏阳的目光,又在香草身上扫过,还有在一边站着的麻姑、芸儿,乃至于曹清影的侍女琴儿!
苏阳感觉自己有些头晕...
又过了两个月,到了秋闱时间,这是三年一度的科举时间。
而于恒远也到了京城,但是却没有前来苏阳这边拜见。
因为他是来参加科考,而苏阳,却是这一届科考的主考官之一。
宋国自开国以来,太祖就不许文官有门生故旧之事,所以于恒远和苏阳虽然熟悉,但也要避嫌。
距离苏阳参加恩科,也不过三年半时间,苏阳绝对不会想到,自己再一次走进贡院,会成为三位主考官之一。
礼部侍郎李清河,也就是那位云鹤先生,与苏阳同为主考官,也是唏嘘不已,后生可畏啊,而他,这次科考之后,也打算告老还乡了!
开科取士,自然是朝廷的重中之重。
苏阳看着自己面前的试卷,忍不住颔首,这一科,虽然没有发现什么特别亮眼的,但人才还是不少。
只是从其论策来说,都不算多么成熟,但书生意气倒是看到不少。
于恒远写的,结合了钦州和广南西路的实际,算是比较出众的了。
苏阳知道,于恒远的长处,在于沟通,无论是钦州的大小官员,还是百越居民,都能顺利的完成沟通的任务。
可以说是善于执行,不善于决策,他的策论,更像是一个工作总结。
苏阳没有因为于恒远和自己相熟,就给他过高的分数,但也不会为了避嫌,就将于恒远的分数压低。
最终,于恒远成为二甲第三名,这成绩算是相当不错了。
这一次的科举,没有什么波澜,在成绩公布之后,于恒远才来见了苏阳。
说起钦州和广南西路的事情,苏阳还是颇为欣慰,至少经过这一两年的时间,广南西路,基本能够自给自足。
但是广南西路,人口也不过三百万,相对于整个宋国,微不足道。
而能够顺利执行,一来是当初的政策路线已经划好,苏东坡在哪边主政,只需要萧规曹随即可。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当地没有太多强大的氏族,同时自己设定的政策,是开源,所有人都能受益。
因此,无论是朝廷还是地方官员,都比较热心。
但问题也不是没有,因为广南西路产出的鱼干、果脯、桑麻越来越多,利润也越来越丰厚,一些家族势力看到有利可图,也纷纷介入。
苏阳知道,这种状况在所难免,但是也无可奈何,只要当地人能吃饱饭,也算是没有白费自己的一番心血。
徐景云和宗泽,在哪边这两年都有升迁,但依旧没有离开广南西路,显然苏东坡是不会放这两个人才走的,如今,能干实事的官员,可不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