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读小说网www.93dushu.cc

字:
关灯 护眼
九三读小说网 > 春来花开上:北方来信 > 《春来花开》上部:北方来信(一十八—一十九)

《春来花开》上部:北方来信(一十八—一十九) (第2/2页)

刘嫂问我种什么菜,我说可以种些芹菜、香菜、小白菜、甘蓝、茄子、土豆、辣椒、芸豆等等的,她说还可以种韭菜,我说韭菜当年长不不好收割,太细,最好看别人家有剔韭菜苗或是刨韭菜的,移栽过来。她说从小没见过几次种菜的,这回要好好学学。

我说,种菜很简单,先整好土,再调好菜畦,然后浇水撒种,最后在种子上面播一层细土或是细沙,三五天或是六七天,长出嫩苗,等菜苗长到一公分高,菜地稍微干裂,再浇水,此后一般隔两三天浇一次水;十多天后,要间苗,清理杂草,再十天,可以浇尿施肥,一个月左右,有的青菜可以收割了。那边李二神仙听了笑着说:“陈教授教书好,种菜也一说一套的。”我说:“种菜不拣苗,到老长不好;早耕不用问,杂草顶茬粪;早耕草作肥,晚耕如种草。我还记得种庄稼的好多歌谣呢。”

此后的几天,刘嫂天天带着孩子来看我侍弄院子里的地,她公公婆婆也来过几次,说山里地薄连成片的少,都是在门外墙根、坑坑洼洼的地方随便点些萝卜南瓜豆类菜,像我这样十几畦的菜没见过。我说,你们可以从外边运点土,日积月来多了,条几畦菜地,现在有自来水了,种着方便。他们说是个好办法,回去整整。

昨天到今天上午,菜全部种上了,每条菜畦种不同的青菜,留下两畦准备栽黄瓜和西红柿。刘嫂看过,让我去她家帮她种菜。

刘嫂和公婆住在一个院落,院落比我这里小,天井地下都是石头,她公婆已经撬开三十多平米地下的岩石,上面填满了从山下装来的泥土,我和她公公一起调好五畦菜园,刘嫂和她婆婆说:“剩下的,我们干,你们俩歇歇吧。”刘嫂点种,她婆婆提着水桶浇水,她们用的是刨坑点种的办法,不像我大水浇灌,密集播种。可能是以前山里人常用的种菜方式。

刘嫂问我,这样种对吧,她公公说,对也不对;陈教授是播种浇灌,我们是点种。我对刘嫂说,你仔细想想,是这个理吗。她婆婆点点头说,山里没水地不整齐,可不用点种的办法吗。

我在他们家吃的晚饭,饭桌上,刘嫂公公问我,这个农村旅游项目能不能挣钱,刘嫂跟着说,就怕没人学那些老手艺。于是,我把我的设想,边梳理便给他们说。

我的设想是,因地制宜,借北方庄周围这一片片原始森林,打造独一无二的农村旅游牌子。北方庄有其他地方很少有的几个特点,森林是一项,原始状态纯绿色山水土地是第二项,特别是那口老井,颇有吸引力;第三项,我考察了下,以长龙山为中心,周围一圈三十六座山头,正和兵书上的三十六计,每个山头取其中一计为名,以此打响名声;第四项,村里高寿老人多,无形中的一个招牌,而且老人们健壮,很少有人患外边那些富贵病绝症;再就是,老人们手里各有绝活,如果传承下去,价值更高。

现在唯一缺乏的是投资,政府投资太小,形不成气候,上不去格局。上个月,我曾在南方见过几家投资公司,给他们一说,都特有兴趣。投资的范围包括沿周围山半腰修建一圈盘山路,连接北方庄;山上建亭台,供游人休息望远;依据山形,结合文化典籍,挖掘命名景点;村南头的沟壑堤坝,蓄水养荷养鲤鱼甲鱼,供人垂钓食用;村庄各家房屋,保持原样,室内稍加装修,供游客体验山村生活;建设传统手艺体验馆和学校,体验馆服务游客,学校招收后生学习。学习手艺的活,可能一时半时没人感兴趣,开始,不但不收学费,而且要管吃管住发工资,学成后,一年内在村内体验馆工作,或做教师,教授游客,或制作成品,作为纪念品售给游人;一年后,任其选择是留是走。

政府现在做的是初期投资,投资商来后,大概签约三五十年的合约,之后,政府再收回。有的投资商看过我拍过的照片和录像,问可以建别墅吗,我回答别墅可以建,但不能建在山上,只能建在村内,旅馆、娱乐场所都可以建,只要游客需要。山上梯田,种植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特别是含有微元素的蔬菜,野生青菜扩大范围,人工种植更好,保证游客需求。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如能严格按照签约办,别半途而废,别八方插手,别漫天要价,这个乡村旅游项目一定能做好,给村民甚至当地经济带来振兴。

刘嫂说:“您说的那个八方插手最关键,许多事,开始说的好好的,往往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把原来的计划全打乱了。比如山下前几年曾经栽下上千亩桃树,搞了好几年桃花会,桃树好不容易结果了,树也长大长高了,花开的美丽,果结的又大又甜,前年,不知哪路神仙,说砍就给砍了。说是上级要求开荒辟田,补上城中开发土地的数目。”

我说:“我担心的就是这个。政府干涉说到就到,什么签约什么盖章,法律在他们面前都会成为一张废纸;南方人,在这方便做得很好。不过,我们开发的是山上,不会出现这种荒唐的事。”

刘嫂公公说:“还有一件啊,等开发成功了,能保证长期做下去吗?就是做下去,到那时候,村里恐怕没人了。你来这里小半年了,见过几次结婚的,孩子们一结婚就搬到城里去了,别看我家这三个孙子孙女,”他指指身边刘嫂的三个孩子说,“再五年十年,他们还不一样去城里了。”

我说:“这话一点不假,从国家经济发展看,再看看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城市化是未来的方向和结局,虽然国外发达国家提倡回归自然,我们的一些知识分子跟着喊,媒体报刊上回归自然的文章连篇累牍,但永远不会挡住城市化的脚步。未来穷人进城富人进村好像是一大趋势,可富人进村形不成气候,再不是我们现在的乡村村落,山泉边上建一处别墅,过过候鸟生活而已。最快三十年,最慢五十年,中国绝大多数村落会逐渐消失,特别是那些老少边地区。可是,像我们北方庄这样的旅游点如果成功的话,会永远保留下去。最近文化人提乡愁的概念,到那时,北方庄将成为乡愁的凝聚地。人们也许会站在峰头,遥望山下的北方庄,或睡在北方庄的石头房子里,披满一身山中的月色,心中荡开一层层浪漫的遐想,怀念并不遥远的先人,怎样在大山内种田劳动,就如我们看到BJ房山周口店的猿人,设想BJ猿人狩猎生活的场景。”

刘嫂说:“听你这么一说,这幸福来的太快了。”

我说:“不是太快,而是太慢。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我们走进现代社会不到一百年,你想,这是快了还是慢了?就说你吧,我想明年你们是不是去县城买房子?孩子们不会再在乡镇上学吧?”

刘嫂婆婆说:“真让您说准了,孩子他爹大前天打电话说,下半年年回国,房子买好了,等他一家就去城里住啦。。”

我问刘嫂公婆:“你们舍得孩子们去城里住吗?”两人异口同声的说:“舍得舍得,这地方有什么可惦记的,早去城立早享福。”刘嫂说:“到时候接你们去城里住。”两人说:“我们不去,等老了再说吧,家里还有五亩地呢。”我说:“恋家啊。”两人说:“不是恋家,我俩去城里能干什么,在家种着地,给他们打点粮食吃;您不是说了,这叫绿色食品。”说完,都笑了。

人是环境的动物,环境造就人,人也造就环境,不然,社会没法发展。刘嫂公公婆婆去了城里,一样生活,只不过生活已经把他们塑造的“顽固”了,就如他们不理解我为什么从BJ跑到北方庄,认为我太“顽固”;而不知道,我有过青少年农村二十多年的生活,不然,我读的田园山水诗再多,也不会学古人“隐居”,虽然隐居生活让很多不更事的学子学者多么向往。这也说明,由低级环境容易走到高级环境,熟悉了低级环境,照样可以坦然由高级环境走进低级环境,但改造是必须的,我不过是实践伟人曾经的一个理想。

你说是吗?

2010年4月1号夜周四庚寅年二月十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