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认知纠偏 (第1/2页)
九三读小说网 www.93dushu.cc,最快更新名医景阳!
没有得到系统反馈的景阳,只好重新看起古书。
再看神农本草经,还是佶居聱牙。
但景阳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看这本书的时候,好像以前不懂的一些地方,就能看出一些门道。
这好像是本得到过注解的本草经,就很奇怪。
书本虽说很厚,但景阳不知不觉翻阅的过程中,竟然粗浅地看完了第一遍。
一些以往认知的一些知识,与本草经中想要传达的知识,竟然有着许多差别。
而且,本草经中记载药三百六十五种,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巧合。
像本草纲目载药就数不过来了,而且什么玄奇的药方,都列在其中,这也是后来人批判中医时,常常拿来攻击的对象。
而一些中医人甚至把本草纲目俸为中医中药着作集大成者。
但多数人拿着本草纲目,还是治不了病,就让中医的信誉问题,受到质疑。
归根结底,还是药性的认知,没有统一。
对于中医总纲的把握,做不到大医水平,根本不知道如何利用药性。
而药性用不好,往往同一种药,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景阳看完本草经后,一阵感慨,原来自己之前对中药的理解,真的只是皮毛。
怪不得那位老军医说自己,是个只会背书的书呆子。
阴阳都没有彻底搞清楚,怎么能利用中药治病?
中药的药性,与气候环境、地理环境息息相关,虽说本草纲目成书时间,距离现在更近,更应该有参考性。
但不能不考虑到着书者的眼界问题。
明代常说,万密斋的方,李时珍的药,能在当时产生极大的影响,足可以说明李明珍的医术水平,绝对可以称得上医学大家。
他的用药,绝对是符合当时环境的一种策略。
但那是李时珍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才能做到的。
如今时代变了,环境也变了,再来套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不一定全都有效,也就能理解了。
而本草经的成书,与本草纲目不同。
他与黄帝内经一样,是一种站在更高维度上,来诠释药物的,不把它吃透,就理解不了环境改变之后的用药。
景阳突然想到了一篇文章,晏子春秋杂下之六;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意思是环境改变了,事物的性质也会改变。
他记得偶尔有一次听到马中和用药时说,白芍这种药,还得是焦作那边的好,其它地方的都不可用。
他之所以下药准,在药性上面的认识,远远不是当时的景阳能理解的。
而且,进入现代社会以后,资本的介入,也让中药的生产,进入了高速通道。
古人道北人参,南三七。
现在有些中药种植基地,为了利益,将原本人参的生产环境,改变至新环境里。
那人参本身的药性,就会因为生长地不同,结出不同的药性来。
所以,有时候景阳开药,往往跟马中和等一些医生开的药都一样,却达不到治病的效果。
因为他从来不去强调,药材中的药,要不要确认生产地。
如今看来,自己真是大错而特错。
开的药不假,但药性完全匹配不了症结。
人参只有在寒冷的地域中生产,其归属的药性,才会在喝下去的时候,进入不同的经脉,才能真正辨明它属于阴药,还是阳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