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接下比赛 (第2/2页)
“展望未来、伟大抱负,反正就是展现高中生精神面貌的。”
“行了,老刘,那我就撤了,你记得去干活啊,要是因为我没去干活的事,导致我在班里名声变差,我可就不给你好好干活了。”陈松撒丫子就跑了,谁知道刘老师会不会后悔。
第二天刘老师收到了来自于校长的表扬,整个高一年级十六个班,只有这个一个老师真正做到了身先士卒。
在学校派去的领导四处巡视的时候,只看到了刘老师跟学生们一起劳动,他身边的同学脸上都带着崇拜的笑意。
当然了,这个领导也没上前问一问,这笑意明明是同学们看到了老师又一次被大魔王斩落马下的笑意。
至于陈松,当然是还在每天看书锻炼。
刘老师说过好几次想看看陈松的演讲稿,都被陈松搪塞过去了。
什么演讲稿?哪里的演讲稿?陈松演讲什么时候需要过演讲稿?
这也算是陈松的一个毛病了,他一直以来思维都很活跃,所以在面对一个话题的时候,他经常会诞生很多联想。
在陈松最初上演讲课的时候,他确实会按照老师的要求一样,写出一篇完整的演讲稿,再概括出大纲,拿着大纲上台,完成一次半脱稿演讲。
但是因为陈松自己思维的问题,这演讲稿能改八百版,突然冒出一个小想法,就要改一次,一直改到自己上台前。
不止如此,陈松每次最思如泉涌的时候一定是他站在演讲台上的时候,看着面前的同学或者聆听者,陈松就像是开了挂一样。
很多时候,不只是改变一些小思路,陈松甚至会在演讲台上临时更改大纲,甚至是整体的演讲方向。
不知道陈松是不是在这方面也算是略有天赋,很多时候的改变都是向着好的方向,还有不少可以称为是点睛之笔。
所以慢慢的,陈松不再写演讲稿,甚至连大纲都可以放弃了,只是一遍遍的打着腹稿,记住自己的方向和思路,然后去台上自由发挥。
这时的他已经是一个合格的演讲者了,习惯了台上的随机应变,而且用的不是自己的母语。
当然了,学的是用英语演讲,不代表用中文就不行。
与寄宿家庭争吵的经历帮助他彻底的适应了英语的语境,数年的演讲课程使他拥有了清晰的逻辑思维和应变能力。
福市第一这种大话还真的不敢讲,一个市中还是有很多成功的商人和政客的,这些人的经历和能力是陈松拍马难及的。
但要是就局限在高中里,那陈松说的“无敌”就不只是在英语口语方面,就算加上演讲领域,这个“无敌”也算不得狂妄。
演讲比赛没有拖得太晚,虽然是一个市级比赛,但是规模毕竟是不大的。
这件事也是答应之后陈松才想到的,这个比赛大概就是一个领导口头上的约定,到时候无非也就是给他一张奖状。
这种状态感觉跟系统所说的正规比赛和正规荣誉有一定的差距啊,别到最后赛比了,第一拿了,结果系统不认啊。
关于这件事,陈松当然是问过系统了,等到的回答是:
【比赛的正规与否不在于是否备案,规模大小,而在于公平;荣誉的正规与否不在于能为获得者争得多少利益,而在于这荣誉是否能够得到他人认可】
这话陈松听明白了,就算是他自己搞一个比赛,只要能做到参赛人员辐射全市,而且公平正义,无暗箱操作,就能得到系统认可。
同样的,拿到的荣誉给了他多少头衔,拿到了多少奖金不在系统考察范围内,只要这荣誉拿出去,别人能发自内心的认可就行。
这个口头约定的“福市高中生英语演讲大赛”虽然从头到尾都不正规极了,但是确实囊括了福市范围内的所有高中。
每个高中都通过或选拔、或推举的方式,选出了最适合参赛的学生,在公平的环境下进行比赛。
最后得出的结果,会得到市里教育口的领导和所有高中的校长的联合认可,并且因此还会为所属学校赢得请外教的机会。
这样的比赛要比那些看上去正规的比赛强太多了,这个比赛得到的奖状和荣誉全市没有任何一个人会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