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起源之火 (第1/2页)
九三读小说网 www.93dushu.cc,最快更新青龙圣仙!
六一断续听客人谈起石镇的变化。
他的活动范围只在酒馆方寸之间,通常是听客人们讲述。
先是小石村的百姓们闹事,惊动了附近几个村子。
古三手底下的几个喽啰,也加入了闹事百姓的阵营。
后来听说古三花重金请了几个人狠话不多的杀手护卫,开仓放粮,周济仍未被策动的数个村庄。
另外几个村的百姓听说古三开仓放粮,本就不坚定的心意,立马又倒向了地主古三。
“古老爷有钱有粮,有权有势,穷百姓拿什么跟他斗。”
这是六一经常在酒客口中听到的话。
在他看来,这是句不折不扣的真理。
即便想团结一心,受到粮食诱惑,还是会乖乖放下反抗念头。
“终究是白玩。”六一下了定论。
传闻在石镇中回荡了几天,本以为会随着时间流逝遗忘在角落。
突然有一天,古三高金聘请的保镖一夜间死于非命。由于是江湖客,官府无法立案。
古三给镇长送了点银子,这件事也没办下来。
这桩奇闻很快成了酒馆里热度最高的谈资。无论是三教九流,进门就奔着谈这事的桌子旁坐下,聆听别人的议论,再加上自己的主观判断,模棱两可地将近来发生之事描绘成型。
古三派出家丁,四下里叫冤,言称得罪了高官,受到莫须有的迫害。
牧云的名字,自然出现在传言之中。
六一对这个传闻的信任度,明显不如其它。
他见过牧云,而且印象深刻,是个不可多得的好汉。确曾有过推翻古三的言论,但早已是前尘往事。
至少在离开酒馆后,就再没听到过他的名字。
“人家堂堂帝师,岂会在这小小石镇盘旋,真是荒谬。”
不久,小石村的百姓们抄着扁担和铁锹,气势汹汹地来到了石镇。
有人说村民们围了古三的私宅,强行绑票,让他给个说法。
还有人说百姓去了府衙,击鸣冤鼓,告发地主古三的罪状。呈递证据之人,正是以前的得力手下成侯。
谁也摸不准,究竟哪种说法更贴近现实。
不了解事实真相,猜测和杜撰便会顺势而生。事情会偏离原本的轨迹,走向不可预知的方向。
更夫到酒馆喝酒,带回了千真万确的消息。
正月十八开堂公审地主古三,镇民皆可旁观。
酒客们立时炸了窝。
小石村百姓闯进古三家,强行绑他去官府,又由成侯检举其罪状的故事线,很快成为酒客们的共识。
酒馆掌柜的活了一把年纪,百姓告发地主,最终能走到公审这个流程的还是头一遭。
人生中的活久见,总想亲眼见证。
酒馆和茶馆是民间情报集散地,没有节假日。无论是逢年过节,还是喜庆佳期,都得保证开张营业。
掌柜的兴起了去府衙看看热闹的兴趣,不多时,又回归本职的理性。
到时候旁听酒客们的谈论,也能大致了解事件经过。对他来说,这种选择才是正解。
他的生活和小二、大厨相差无几,清醒的时候总在这柜台后边,看尽别人口中传颂的悲欢离合。
转眼到了正月十八,府衙前的看客像逛灯会那般多。
衙役们不得已,驱赶一些民众,以免发生意外。
古三是贵族,不用跪拜官员。
百姓们跪在堂前,等候升堂。
判官身旁站着的面具人,吸引了围观民众的视线。
面具纯白色,嘴部和眼睛开了孔,看起来似笑非笑。配合黑长裤,及膝修身武服和武师乌纱帽,气场说不出的诡异。
古三初见面具人,也是心下惊骇,尽量不去看他,以免信心动摇。
判官敲了惊堂木,衙役们拖着嗓子喊号。
公审正式开始。
“堂下何人,报上名来。”判官先问跪在堂前的百姓。
“我等是小石村的百姓,要告发地主古三犯下的罪状。”卫义回答时不卑不亢。
“告他何罪?”
“强抢民女,欺压百姓,草菅人命之罪状。”
古三本想怒斥卫义,余光瞥见站在判官身旁的面具人,冲到嘴边的话,压根讲不出口。
“空口无凭,尔等可有人证物证?”
成侯拱手道:“在下曾是古三手下之人,为他办了许多腌臜事。”
古三怒目指着成侯:“你这忘恩负义之徒,安敢害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