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马小龙上学第1周 (第1/1页)
九三读小说网 www.93dushu.cc,最快更新晨钟悠扬!
叮铃铃,叮铃铃……一阵清脆而略显急促的铃声响起,好像在喊:“该起床啦!该起床啦!”睡梦中的孩子一个个醒来,有的爬起来就往厕所里去,有的已经在拿把缸、脸盆,有的还赖在床上不肯起来,嘴里嘟噜着:“怎么就天亮了呢!”寝室里一下变得热闹起来。马小龙赶紧起床叠被子,拿着洗漱的用品和罗俊往澡堂而去。
等到收拾好来到教室,还有5分钟做早操,里面已经坐了很多的同学在大声读书了。这声音是多么让人兴奋啊!小龙坐在座位上也拿出语文书认真地读起来,他觉得书本上的每个字都是那么可爱,都在和他说话。
叮铃铃铃,叮铃铃铃……做早操的铃声响了,这铃声和起床的铃声同样清脆,但有着轻快的旋律,听着铃声就好像走在和暖的阳光下,吹着微微的风,让人心情愉悦。小龙和大家一起走到操场,体育老师整好队后,就跟着音乐做起操来。还是做的第八套广播体操,小龙松了口气,生怕自己不会做让人笑话。
早读是政治,罗主任(教导主任)让大家背诵第一单元的知识点,给了马小龙一本教参,让他自己照着画重点。小龙画下重点后,又把第一单元一字不落地看了一遍,把自认为重要的内容标注出来,再记知识点。
早读后,大家一起去吃早餐,小龙用1元钱买了2个馒头,喝了一碗稀粥。还有15分钟左右,就和同学一起到操场打了一会儿篮球。个子高高的他在打篮球上很占优势,一会儿时间,他就投进去好几个球了。和这么多同学一起奔跑、抢球,真是痛快啊!虽然也是大汗淋漓,但跟上山砍竹子是完全不一样的,那只会让人疲乏,而这却让人身心愉悦。
第一节课是语文课,陈老师走上讲台放下书本,习惯性地先往最后那个座位看去,一个男孩子,瘦瘦的,有点黑,浓浓的眉毛下一双大眼睛正望着自己,没有紧张,很平静,就如他早已经和其他同学来上学了一样,看上去比其他的孩子要大一点。
陈老师朝他微微颔首,然后环视教室一圈,心情一下好了很多。她嘴角含笑,说:“上课!”班长一声“起立”,同学们全站起来问好:“老师早上好!”看着每个座位上站得笔直的孩子们,陈老师心想:终于全到了!她向同学们问好:“同学们早上好!请坐!”她不知道同学们已从她的声音里听出了她愉悦的心情。
这节课上得特别轻松,孩子们回答问题也很积极。马小龙很大方地举手,回答问题时表意清晰,很有条理。
下课了,陈老师走到马小龙跟前,坐在他前面同学的座位上说:“马小龙,我是陈老师,教你们语文和英语。”马小龙有点窘迫地站起来,说:“陈老师好!”
陈老师说:“你缺了这么久的课,要找时间把没上的都补上。语文你可以借老师的辅导书自己慢慢看,英语老师带你过一遍,不会的你再问老师或者同学。”“谢谢老师!”“现在我们先把英语第一单元过一遍。”马小龙拿出英语书,陈老师边带读,边讲析要点。
上课铃响起,陈老师说:“小龙,你自己利用课余时间再把第一单元中要背诵的单词背下来,不会读的请教同学,明天我检查。”
上英语课时,马小龙仍然很认真,眼神专注,有些听得不是很清楚的,还会举手质疑。看着就这么静静地坐在那里,眼神专注的孩子,陈老师觉得有这样的学生,是一个老师的幸福。
做完课间操,
同学们都陆陆续续往教室走,陈建斌和马小龙一起边走边聊。陈建斌说:“陈老师对你真好,马上就给你补课。”马小龙说:“是啊,这个老师讲课好清晰,而且似乎对每个同学都很好。”“怎么这么说?”“你看她不仅是点成绩好的学生回答问题,成绩不怎么好的也点起来回答问题,而且很有耐心听,答错了也不挖苦讽刺,还鼓励他们。”陈建斌点点头说:“听你这么一说,还真是这么一回事。”
吃午饭时,陈建斌、罗俊、程嘉华、郑成几个约着马小龙一起去买午饭吃,他们几个是一个小学毕业的,还是好朋友。饭是在食堂里蒸的,但菜就在几家卖菜的摊上去买。罗俊如数家珍般介绍这几家卖菜的,冯姨家的干净好吃,稍微贵一点;张姨家的也好吃,但经常会偏咸;李姨家的味道不怎么好,不过比较便宜;刘姨家的肉会多一点,是最贵的;徐叔家的也不错,老师们都到他家吃早点。介绍完后,他问:“我们今天去谁家买菜吃?”
陈建斌说:“我们先都去看一下,再说。”于是他们在几个卖菜的摊子前逛了一遍,最后选定了冯姨家的。罗俊打了一份菜,递给冯姨2元钱,又指指马小龙说:“冯姨,另一块钱给马小龙出菜钱。”马小龙说:“冯姨,我要一份包菜,那一块钱找给罗俊。”说着递过去5角钱。冯姨看了看马小龙,把1块钱递给罗俊。罗俊说:“小龙,你太计较了啊!”马小龙说:“我自己来,要不以后不和你一起吃饭了。我没有时再找你借。”罗俊无奈地接过钱说:“好,好,你自己来。”
时间过得很快,第4周很快就过去了。这期间,陈老师利用3个课间给马小龙补习英语,借给他一本语文辅导书,就没有额外管过他了,好像他就是一个不曾缺课的孩子,而马小龙也确实给她这样的感觉。不管是上课,还是作业,以及平时的背诵、听写,马小龙总是完成得非常好。他身边常有好多同学,他们一起玩,一起讨论题目。如果不是他缺课这么久,去了他家一趟,绝对不会觉得这个孩子与其他的孩子有什么不一样;或许哪怕你知道他家的窘况,但看到他的表现,你常常会忘记这点。但陈老师知道,这个孩子是与其他孩子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