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不请之请 (第1/2页)
九三读小说网 www.93dushu.cc,最快更新三国争霸从边塞开始!
“吼嘿……咚!”
“吼嘿……咚!”
麻绳穿过一尺方圆的石球,又反复打结。两头各握在一个壮汉的手中,随着“吼嘿”的号子,两个壮汉齐齐用力,石球高高扬起,而后重重砸下。
“咚”的一声,半湿的虚土当即就被砸出了一个坑。
两个大汉的身周被砸的像是蜂窝,密密麻麻,看的人头皮发痒。
“车来了……”
墙下有人大喊了一声,两个壮汉丢下石锤奔下土墙,与另外两个壮汉将板车推上了墙顶。
架模、卸土、摊平、起锤……
墙顶上又响起了号子声,板车也顺着斜坡驶下。墙下等候的几个丁壮刨土的刨土,装车的装车。顷刻间,板车再次被装满,又往墙顶驶去……
如此这般,近百米长的城墙上到处都是人,干的热火朝天。
又过了一阵,墙下响起铜锣敲响的“当当”声,一群丁壮欢天喜地,干的更为卖力。
待夯完这最后一车土就能吃饭,同时也是计功的时候。
一阵后,十个大汉收起了锄头、铁铲、箩筐、石锤等工具,拉着车进了“城”。
说是城,不过才刚刚起墙,不算大,只有百米方圆。松柏已被伐空,树根也挖的干干净净,地面被碾的光滑而又平静。
不过并未建房,空地上立有大大小小的草棚,错落有致。在山上建城的丁壮吃住都在这里。
五人一间草棚,很是逼仄,也极为简陋:每人一张草席,外加一条毛毡。不过已近谷雨,天气颇暖,倒是不用担心夜中受寒。
将板车停好,匆匆洗漱一番,队率已赶着马车到了棚外。车上装着三只大桶。揭开桶盖后,一股香气扑面而来,惹的十个丁壮直吞口水。
一桶是蒸麦饭,饭中夹杂有不少的野菜。盐放的很重,所以几乎尝不出什么草腥味,尚算可口。
还有一桶马肉,每人能分到拳头大小的一块,约摸半斤。
剩下的还有一桶热水,供壮丁饮用。而自流民到强阴的第二天,耿成就严令:不论男女老少,一律不得饮生水。若有违令,扣除口粮……
饭食是足量供应,九个汉子狼吞虎咽,满嘴流油。
什长则和队率对帐:“尔今日垒墙长三丈五尺,宽一丈,厚一丈二尺,合九千一百八十石(体积,约六十立方),折钱一百六十六……若无差错,就在此处画押……”
“好好好……”
什长喜笑颜开,按着墨汁在帐册左下角按上了指印。九个丁壮也笑的嘴都合不拢,汤汁顺着嘴角不停的往盆里滴。
队率走后,什长抢过瓷瓮往嘴里扒饭,其余人已吃了个半饱,围坐了一个圈算起小账来。
这十日以来,每日大差不差,每人都能领十五钱往上,十天就是一百六七十文。
虽然发的是盐,但价却不低,每到逢十发俸之日,塞城中就会有商贩来山下收购,每人都能多卖个十多二十钱。
如此一算,每月足有四百多钱,又能买两石粮了。
丁壮如此,山下的妇孺老弱过的也不差。
不论是鳏寡孤独还是拖家带口,一律按人数编户,大致五十人一甲。百姓共同选出甲长,而后由甲长组织,妇人和小孩在野地里挖野菜,挑嫩草根,老人则割草编席。
虽不管饭,但和山上一样都是多劳多得,大部分为口粮,少部分为盐,不但能保证温饱,还有余钱。
这样的日子对于之前剥树皮都吃不饱的流民来说,
简直活在了天堂里。
被耿成临时封的抚民官田章也见缝插针,大肆宣扬耿成临危救难,济困扶贫的义举。所以来了还不到一月的时间,流民已将耿塞尉视做再生父母……
太阳将要下山,耿成带着一众扈从围在一座窑炉前,看着耿奋等人起炭。
说是窑,其实就是一口大土坑,将松木截段铺好,点火烧上一阵,再用石条封顶,湿泥糊住炉门。
但不能封太死,留些进气的空隙,大致再烧一日一夜,就能得炭数百斤。
也是因为开山建城时砍的树太多,建房根本用不完,郭景突发奇想,说是与其闲置,还不如烧些炭出来,以待天冷后供官吏取暖,也好省些炭钱。
耿成此时才知道,这玩意死贵死贵。
也怪他先入为主:自商周时古人就会烧炭冶铜,山林也随处可见,耿成就以为这东西稀松平常,值不了几个钱。
但他忽略了一点:大汉赋税除了田税、丁税和其他乱七八遭的税之外,还有“炭税”,家家都有。而凡山川河泽,大部都属于皇帝、宗室和贵族门阀,无主的山林少的可怜。
百姓自然无处烧炭,就只能向官府交钱相抵,官府再拿钱向贵族买炭。又因为树长的慢,贵族也不敢泽鱼而涸,所以炭价不低,大低一斤炭就能换一斤粮。
除了富户用来取暖,需求量最大的则是各郡、县的铁官。以雁门铁官为例,每年治铁所需的炭都是以千万斤计。
予耿成而言,有郭太守做后盾,还怕没销路?
所以说,天无绝人之路……
自从开始试着烧炭,今天已是第四日,耿奋已颇为娴熟。何时封顶,何时封死炉口,何时起炭等已掌握的很是熟练。
而今日却不同,也就烧了大半时间,还能从炉口看到窑中腥红的炭火,耿成就让耿奋起窑。
顶上的石板刚一挪开,就见“嘭”的一下,坑中的木炭冒出了近丈高的火焰。
都是提前交待好的,耿奋并几个扈忙用长杆铁耙将木炭扒散,而后又将堆放在窑边的湿沙全部盖了上去。
一阵“滋滋滋”的声音响气,伴随着一阵水汽和烟雾,明火熄尽,湿沙也已将坑中的木炭盖的严严实实。
又等了近半个时辰,太阳都已落了山,坑中不再有雾气冒出,耿成才让耿奋清了顶上的沙土。
待木炭被清出,却不似之前一般乌黑,而是青中透白,像是裹了一层银漆。
耿成捞起一块在手中掂了掂,重量只有黑炭的两倍,且质地坚硬,强度高了一倍都不止。
他笑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哈哈……成了!”
知道木炭值钱,耿成自然也就想到了如何才能更赚钱的方法,也就是他手里的这东西。
这是白炭,大致东晋时才问世,因质地坚硬,故而又名刚炭,硬炭。
比黑炭更重更硬只是其次,燃烧时没什么烟,比黑炭更为耐烧之外,温度更高等等优点才是关键。
打个比方,炼一炉铁需黑炭一千斤的话,换白炭只需三四百斤,但耗费的时间只有黑炭的一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