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不满 (第2/2页)
两人之间经历过的一点一滴,都让莘宁为之倾心。
谢乐慈认真地听着莘宁的言语,莞尔一笑:“我也相信公主不会吃亏的。”
“那阿慈呢?”莘宁拖长了尾音,“你有喜欢的人吗?”
谢乐慈低眸说道:“我有——”
她的话被帐篷外传来的声音打断:“公主,世子要来了。”
匈奴的礼节虽然不多,但今晚本该是洞房之夜,只是乔锦之和莘宁的身份尊贵,乔锦之去掉了许多不必要的规矩。
莘宁依依不舍地和谢乐慈又说了两句贴心话,才吩咐婢女带她们出了帐篷。
草原的夜晚冷得刺骨,星光寥寥,抬眼遥望,一轮皎白的圆月好似近在咫尺。
谢乐慈的脸庞仿佛被蒙上一层面纱,她的眉眼满含忧虑。
“妙蕊,你会写信吗?”
妙蕊在一旁应道:“姑娘,我跟着老夫人学过识字。”
……
金陵。
天色若明若暗,肃静清冷的皇宫被浓雾掩盖,未融化的雪闪着银光。
金銮殿,近百位大臣俯首站在殿内,这是陛下清醒之后的第三个早朝。
周策的手指轻轻叩着龙椅,目光幽深地看向台下的大臣。
他笑道:“今日依旧没有爱卿上奏吗?”
回应周策的仍然是一阵寂静。
周策唇角的笑意加深:“既然如此,崔御史,你出来,朕有话问你。”
崔其山的后脑勺凉飕飕的,他不紧不慢地越过几位大臣,镇定地出列。
“朕昨日过目了一番太后处理过的奏折,看到崔爱卿于一个月之前,写过一封奏折。”周策的神情自若,徐徐说道,“爱卿可还记得,那奏折上写的内容是什么?”
崔其山先是恭敬地作揖,而后侃侃而谈:“微臣记得当时陛下的龙体抱恙,不便见人,所以太后宣称——暂代陛下处理奏折。”
“恰巧一个月之前,凉州城涌进的难民不计其数,微臣担忧当地的官员不能及时处理好难民的问题,就写了一封奏折呈给太后。”
周策漫不经心地点点头,说道:“朕抱恙的这些日子,辛苦崔爱卿了。”
崔其山受宠若惊地躬身道:“陛下言重了,这是微臣的职责所在。”
上次从陛下的寝宫出来,他惊魂未定,心中猜测陛下日后会贬去他的官职,谁料陛下反而当着诸位大臣的面,毫不吝啬地夸奖他。
“可是——”周策话锋一转,“爱卿好像不单是写了这一封奏折。”
崔其山茫然地抬起头,却见居高临下的君王正在目不斜视地看着他,漆黑如墨的凤眸透着不悦之意。
他揪紧了心,陛下比出征前更加成熟了些。虽是年少,但陛下坐在那张耀眼的龙椅上,让人会不自觉地认为,他天生便是坐帝王的命。
崔其山试探地问道:“微臣确实还写过旁的,不知陛下说的是哪一封?”
周策的身体往前倾了一寸,俯视着崔其山,笑道:“大致的内容,朕记得不太清楚了。”
“朕只记得爱卿说先帝仁孝,极少会和邻国挑起战争,朕初次读的时候,也觉得爱卿说得不错,朕的父皇宽宏大度、善于纳谏,所以朕反复地读着爱卿的奏折。朕后知后觉地才发现,爱卿这是对朕有诸多不满呢。”
“微臣绝无此意。”崔其山的双手跟着身子颤动,颇为激动地说,“微臣对陛下,不曾有过任何不满。”
“爱卿不必激动。”周策温言安慰道,“朕知道你有苦不能言。”
崔其山再也无法保持镇静,君心难测,若今日不在殿内解释清楚,他日必定会死得不明不白。
“不——微臣心中并无半点苦楚。”崔其山长舒一口气,说道,“在微臣的心里,唯一担忧的是陛下的龙体。”
“微臣以为,这次陛下龙体抱恙,是这几年领兵作战的缘故,想着若是太后娘娘能劝动陛下,以后尽量不再亲自领兵,让陛下保重龙体。”
“这么说来,倒是朕错怪爱卿了。”周策恢复到原来的位置,浅笑道,“崔御史无需慌张,若是你对朕有怨言,直说也无妨,正如宋太傅所说,忠言逆于耳,朕是年轻气盛,有时听不得忠言。”
“但崔御史要记着,朕今日问过你,他日若是让朕在别人的嘴里听到你对朕的怨言——”周策为难地说道,“朕该如何处置才好?”
崔其山最是惜命之人,他此刻顾不上冯太后的叮嘱,只好义正词严地应道:“微臣对陛下没有任何不满,他日若是在别人的面前诋毁陛下,是微臣的过错,是微臣对天子的不敬,实乃……罪不可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