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 大米换杂粮 (第2/2页)
才卖一百斤,剩下的留家里吃掉吗,镇上的员外怕是都不会顿顿吃大白米饭,这也太糟蹋粮食了。
顾卿解释道:“我跟钰儿的身体不是不好嘛,大夫都说了要静养,总得吃好一点,再一个,赋税重,还有流民,谁知道会不会出啥子事,粮食放在手上比银子安心。”
顾老太太立马就顿住了。
她看向自己扛上牛车的五百斤大米,突然感觉自己好像做错了。
到处都缺粮食,以后粮食肯定会涨价,这会儿去镇上卖大米,说不定会吃大亏。
他们家二十多亩水田,收上来两千多斤大白米,听着挺多的,但是他们家人多,十二口人,一人一张嘴天天等着吃,她必须精打细算。
顾老太太从牛车上跳下去,扛起一麻袋大米,开口道:“这一百斤米我先扛回去,马上就来。”
老太太健步如飞的跑掉了。
顾卿:“……”
五六十岁的年龄了,还能扛着一百斤大米健步如飞,真是太牛了。
牛车晃晃悠悠到了幽水镇,一行人从牛车上下来,各自去办事。
顾卿和顾老太太还有顾江一起去粮食铺。
到了粮铺才知道,原来县令大人秋收之时发了一些关于粮食的政令,各大商行不许私下收农民的粮食,农民若是要卖粮,送到幽水镇的粮仓去,整个南洲的大米是统一十文钱一斤。
粮铺的粮价也被限制了,最高不允许超过十二文钱,且还限售,不允许商行大量囤积粮食。
往年的大米是六文钱左右一斤,十二文这价格虽然比往年也高了不少,但是在粮食短缺的年成里,这个价格算是很公道了,要是没有政令干预,粮商囤粮一个月后再放粮食出来卖,大米的价格怕是得到五十文。
到了那时,钱就不值钱了,粮食才是硬通货。
而由此产生的社会后果也会很严重,百姓有钱也买不起粮食,就成了流民,流民聚集容易起义造反……
顾卿暗暗给当今的朝廷点赞,粮食限价,能大幅度减少流民的产生,杜绝了不少后患。
顾江带了三百斤粮食来镇上,全部换成了银钱,他家中有病人,需要银钱治病,钱对他来说才是最重要的。
顾老太太带来的四百斤粮食,一半换成铜板,另一半换成了小米和黑面荞麦粉豆子等主食。
顾卿照着做,一百斤大米最后变成了五十斤小米、二十斤黑面、二十斤荞麦粉、二十斤豆子、二十斤藜子、二十斤陈米……
粮食换好之后,堆在了牛车上,顾江负责守着牛车。
顾卿和顾老太太前往绣坊。
幽水镇最繁荣的产业怕就是布庄了,大大小小的绣坊布庄有上十家,镇上许多小门户的妇人都在绣坊当绣娘。
随便进了一家不算高档的绣坊,这家铺子里的客人还挺多,大多是村子里的庄稼人秋收后卖粮食得了钱,然后买布匹回去做秋衫冬衣。
顾老太太和顾卿走进去,直接去找站在柜台后的掌柜。
这掌柜也是个会看人的,面前一个老太太一个妇人,这两人瞧着精明能干,一看就是当家人,这会子来布庄,那肯定是给全家人置布。
年成不好,人人都吃不饱的时候,布庄的生意极其惨淡,也就靠换季的时候挣点儿银子。
掌柜的迎上去:“这位老太太、这位小娘子,需要什么尽管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