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徐思荣之死 (第2/2页)
玥儿傻笑把手往中央那座三足鎏金香炉的顶端靠,里面的香料正缓缓的燃着,带着一股暖热的馨香。
她忙邀功道:“我见只是一点毛毛雨,想着还是姑娘这边重要,就紧赶慢赶的回来伺候姑娘。”
说完,又十分陶醉的深深闻了一口道:“瑞文公子送来的这个香可真好闻,又没有烟,我房里的烧的那块都快熏死人了。”
林素萼听到这个名字并无什么反应只是看了一眼香炉随意道:“你要是喜欢,自己去柜子里拿一些就是了。”
玥儿惊喜的表情刚刚挂上脸马上就看见周嬷嬷皱着眉紧紧盯着她,她一下子就吓得连忙摆手道:“不了不了,这个香平常我来小姐房内闻闻就好了。”
周嬷嬷在旁边沉声道:“去看看厨房给姑娘炖的的燕窝好了吗?好了就给端过来伺候姑娘喝下。”
玥儿连忙如获大赦的跑出去,林素萼起身拿起香盒往香炉中间添了点香料笑道:“嬷嬷何苦吓她,不过一个小丫头。”
周嬷嬷规劝她道:“姑娘平时就骄纵这丫头,不知道她在院子里如何作威作福。”
林素萼眼帘微阖,幽幽道:“我只是瞧着她亲切,这丫头机灵又聪明,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
周嬷嬷不满她这番话:“这丫头怎么能和姑娘比。”但瞧见她有些失落的样子,自己也想起往事有些神伤,便不再说话。
香炉还在燃,房内寂静无声,只看见门外风雨相携吹打着那树海棠花,飘零跌落枝头,不知是谁,发出一声叹息。
第二天林素萼早早起来梳妆后就去了父母房中用早膳,林府人口简单,当家人林参清是姑臧县的父母官,他只有一妻郑氏慈心,郑慈心生有二子二女。
大儿子林谈言早已离家在凉州驻军的军队里作一小小御侮校尉,故而不常在家中。
家里便只有二女儿林素萼和她的一对双胎弟妹,林谈词和林月蕊,二人比林素萼小了十岁,如今也不过六岁稚儿。
因一日三餐都是在父母房中吃的,今日也不例外,林素萼到的时候,门外站着母亲房里的丫鬟锦心,见她过来连忙打帘问道:“姑娘怎么一个人过来了,随行的丫头嬷嬷呢?”
林素萼笑着道:“今日要出门去,便让她们留在院里收拾东西。”
她甫一进门,便觉屋中温暖,房内只看见丫鬟摆置早点,并未见父母身影,解了斗篷坐在凳子上,好一会儿都没见二人出现便问锦心道:“父亲和母亲呢?”
锦心摇摇头往西院指道:“三少爷和四小姐贪懒不肯起床,大人和夫人正哄着呢。”
林素萼起身又缓缓坐下,心里只觉得荒唐,母亲性子软和尚可理解,父亲堂堂一县之长竟然也败在小小顽童手下,但想起二人平时的对弟妹的宠爱又觉的情有可原。
只是内心酸涩,不知道什么情绪,又是羡慕,又是嫉妒,她是家中二女,小时候也算享受过一段时间的父母疼爱,只是后来弟妹出生,一切也都烟消云散不觅踪迹了。
也曾费解难安,揣测过原因,只是真相令她心惊,到底不敢再细想。
此时早已没了吃饭的胃口,她坐在这里也实在尴尬,便和锦心道:“我就先走了,到时候父亲母亲出来你就和他们说我和郭家的表小姐相约去百福楼吃早餐了。”
遂自己又孤单单的走了回去。
周嬷嬷和玥儿见她这么快回来也十分疑惑,但也知道她心情不好没有多问,跟在她后面走进房内。
房内却多了好多东西,林素萼看见满桌子的东西却并未感到疑惑,她面色如常问道:“西京送来的东西?”
周嬷嬷递给她一封信,她接过看见信封上熟悉的“玉娘亲启”四个字,陈瑞文的字一向好看,字体端正有力,极具风骨。
“周泉一回府水都没喝就送来了,说是瑞文公子吩咐他务必第一时间送到姑娘手里。”
林素萼情绪好点,她道:“嬷嬷待会记得替我好好犒劳他,这些东西也劳烦嬷嬷替我收好,我从外面回来再看吧。”
周嬷嬷应下,林素萼又笑:“待会玥儿陪我出去就行了,周泉难得回来一次,你们母子也该好好说说心里话。”
周嬷嬷还是有些不放心,但看着林素萼执意如此还是点头答应了。
等坐到马车上,她才有时间看这封从西京寄过来的信,陈瑞文和往常一样叙述了他在西京的日常,又读了那些书,父亲如何夸赞他,嫡母如何为难他,又说了哥哥娶了新妇,嫂嫂是个很好相处的人。
最后又在结尾写上:“文与玉娘已八年未见,八年之前文尚及父胸,如今已与父平目,可见岁月流淌之快。不知玉娘是否还如旧时一样?盼再次见面。”
林素萼默默把信塞回信封内,若是此时陈瑞文那厮站在她面前他一定会问他:你说的旧时是哪个旧时,是八年前分别的旧时,还是十年前初见的旧时?
她把信交给玥儿问:“如今到哪里了?”
玥儿把信收在木匣后往外看了看:“小姐,前面再拐个弯就到花神庙了。”
林素萼靠坐在马车的窗户前,掀开一角锦帘往外窥看,路上行人渐多,三三两两,挑担提篮,本朝民风质朴开放,对女子的束缚相比前朝宽松很多,所以路上也随处可见相携作伴的年轻女眷们。
她们服装形制各异,发型也大不相同,很多衣裳多多少少还吸收了些外族的风格,紧束腰身,臂箍钏环,个个姿态美丽,果真是一年之计在于春,繁花盛开,春意萌动的季节。
到了花神庙,林素萼借着玥儿的手下了马车,她头上带着斗笠,白色面纱下并不看得清面容,只是看见面纱下露出的乌黑发辫,一身鹅黄交领襦衫搭配高腰水蓝长裙,腰系织金丝绦,走起路来身姿纤瘦娉婷就已是极动人的。